古人起的名字有多好听(这些古人的名字)
语文清话
语文的边界
就是世界的边界
编者按:
这些古人的名字,你读对、写对了吗?
文 | 陈恒舒
古人出生不久就要取名,成年之后则还要有字。《礼记·檀弓上》说“幼名,冠字”,《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
名与字之间常常有意义上的联系。较早揭示这一联系的,是东汉班固《白虎通·姓名》:“或旁其名为之字者,闻其名即知其字,闻字即知其名。”
有的名与字意思相同或相近,如诸葛亮字孔明,陶渊明字元亮,“明”“亮”同义;有的名与字意思相反,如端木赐字子贡(“赐”是向下赏赐,“贡”是向上进献),朱熹字元晦(“熹”是光明,“晦”是阴暗);还有名与字意义相关,如仲由字子路(“由”是经过,与“路”相关),赵云字子龙(《周易》说“云从龙”)。
了解了这一点,可以帮助我们探究古人名字的意义,进而根据音义关系推断其现在的读音。
比如春秋时期军事家伍员(即伍子胥),“员”读yún而不读yuán。“员”读yún有“众多”之意,而“胥”有“都、皆”之意,与“众多”意义相关。
伍子胥
又如晋代人周处(《世说新语》里有他“除三害”的故事),“处”读chǔ而不读chù。周处字子隐,处读chǔ有“居住”之意,引申为“隐居”,古人常说的“处士”即“隐士”。
周处
又如唐代人卢藏用(因隐居终南山而被征召,故有“终南捷径”之讥),“藏”读cánɡ而不读zànɡ。卢藏用字子潜。“潜”与“藏”意义相近,都有“隐藏”之意。
卢藏用
又如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所著《史通》,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几”读jī而不读jǐ。刘知几字子玄。“几”读jī有“隐微、不明显”之意,与“玄”(玄妙、深奥)相应。
刘知几
又如唐代名相张说,“说”读yuè而不读shuō或shuì。张说字道济,其名字用的是《尚书·说命》商代君主武丁得贤臣傅说而成治道的典故。因此张说的“说”与傅说的“说”同音。至于傅说的“说”,陆德明《经典释文》说:“说,本又作‘兑’,音‘悦’。”据此可知读yuè。
张说
又如唐代诗人刘长卿,“长”读zhǎnɡ而不读chánɡ。刘长卿字文房,其名字来自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字长卿,为西汉文章大家,故刘氏以其字为名,而以“文房”为字应之(“文房”指官府掌管文书之处,而司马相如有《谕巴蜀檄》《难蜀父老》等文书作品传世)。而司马相如的名和字又来自战国时期的蔺相如。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渑池会后,蔺相如因功劳巨大,被封为上卿。上卿为卿之最高者,亦即众卿之长(zhǎnɡ)。因此,司马相如之字、刘长卿之名中的“长”均应读zhǎnɡ。
刘长卿
又如北宋思想家张载,“载”读zài而不读zǎi。张载字子厚。其名与字典出《周易·坤卦》:“坤,厚载物。”“载”表示“装载、承载”之意时读zài。
张载
又如北宋词人晏几道,“几”读jī而不读jǐ。晏几道字叔原。“几”读jī有“接近、靠近”之意,而“原”有“推究本原”之意(《淮南子》有《原道篇》,韩愈有《原道》),意义相近。
晏几道
又如北宋词人秦观,“观”读ɡuān而不读ɡuàn。秦观初字太初,后字少游。其名与字典出《庄子·知北游》:“……外不观乎宇宙,内不知乎太初,是以不过乎昆仑,不游乎太虚。”“观”在这里是“观察”之意,应读ɡuān。据此,南宋诗人陆游字务观,“观”亦应读ɡuān。
又如南宋诗人曾几(陆游的老师,其诗《三衢道中》入选小学语文教材),“几”读jī而不读jǐ。曾几字吉甫。其名字典出《易·系辞下》:“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故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这个“几”是由“隐微、不明显”引申为“事情的苗头或预兆”,这个意义后来也写作“机”。
曾几
又如南宋诗人翁卷(“永嘉四灵”之一,其诗《乡村四月》入选小学语文教材),“卷”读juǎn而不读juàn。翁卷字灵舒。与“舒”(舒展)意义相应的只能是读juǎn(翻卷)。
翁卷
又如金代诗人元好问,“好”读hào不读hǎo。元好问字裕之。其名与字典出《尚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这里的“好问”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勤学好问”的“好问”。
元好问
名与字的关系还能帮我们确定古人名字的正确写法。
比如春秋时期鲁国人曾点(字皙,孔子弟子,曾参之父,《论语·先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的主角)。皙,古书中或有写作“晳”者,二者字形非常接近,意义则有差别:前者意为“人的肤色白”,后者意为“清楚、明白”(“晳”即“晰”的异体字)。
而曾皙的名“点”则是“小黑点”的意思,显然与“皙”构成反义关系,而与“晳”并无联系。因此从正字的角度来说,“曾皙”的写法才是正确的。
当然,不可否认,古代“皙”“晳”二字确实有通用的情况,但我们今天既然能够分辨清楚,而且已经将“晳”作为“晰”的异体字来处理,在非古籍类的简化字出版物中就不应该再出现“曾晳”的写法。
遗憾的是,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附录的“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中,却使用了“曾晳”的写法。如果不及时改正,恐怕会对教材编写和评价测试造成消极的影响。
又如东晋学者范甯(《后汉书》作者范晔的祖父,曾注释过《春秋榖梁传》,后世《十三经注疏》中所收即其注本)。现在一些出版物中写作“范宁”。“甯”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作姓氏(读nìnɡ),其余情况均视为“宁”的异体字(读nínɡ或nìnɡ)。
范甯
但在这个名字中仍当作“甯”。因为范甯字武子,其名与字是来自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甯武子。甯武子名俞,谥武子,孔子曾称赞其“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论语·公冶长》)。以“甯”为名,以“武子”为字,可见对其人的敬重。而三国时人管宁,尽管有些古籍中也写作“管甯”,但其人字幼安,安、宁(nínɡ)意义相近,因此这些“甯”字应视为“宁”(nínɡ)的异体,在简化字出版物中均应转写为“宁”。
又如南宋学者蔡沉(朱熹弟子,曾注释《尚书》,元代以后影响极大)。现在一些出版物中写作“蔡沈”。古籍中均写作“蔡沈”,但古书中的“沈”字有不同的音义:读shěn,是姓氏;读chén,就是“沉没”之意,后来为了区别,才写作“沉”。那我们如何判断这个字究竟是姓氏“沈”还是“沉没”的“沉”呢?蔡沉字仲默,“默”与“沉”意义相关联,而与姓氏“沈”无涉。由此可知“蔡沉”才是正确的写法。
蔡沉
古人的名字是一门很有趣的学问,既有文化价值,又有实用价值。读者如有兴趣,可以参考以下两本书:
一是吉常宏先生的《中国人的名字别号》(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泛论古人名、字、号的各种相关知识,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概论型、普及型读物;
二是吉常宏先生与其子吉发涵合著的《古人名字解诂》(语文出版社,2003年版),考释自先秦至清代的古人名字之关系,是一本非常好用的工具书。
本文原载《语文学习》2018年第11期
“语文清话” 微信公众号
ID:ljyuwenqinghua
语文的边界就是世界的边界
思想 | 趣味 | 文化 | 理想
欢迎个人微信转发朋友圈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请勿以任何方式摘编本文内容
授权 | 投稿 | 合作:lijie109@qq.com
/策划:李节
/编排:马宇腾(实习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