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兔记阅读分享ppt(驯兔记写给家长和老师的)

文|福林妈咪

说起来郑渊洁,一些家长可能只知道这个人被称作“童话大王”,对他的作品了解却不多。其实说出来一个代表作大家就都知道了。26岁的他创作了《皮皮鲁和鲁西西》,在27岁时又创作了《舒克和贝塔》,这些都是一代人的回忆。他的文凭只有小学四年级,却一人写一本期刊(《童话大王》月刊)写了35年。

驯兔记阅读分享ppt(驯兔记写给家长和老师的)(1)

郑渊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好的教育者,应该用50种教育方式去教育一个孩子,而不是用一种教育方式去教育50个孩子。

他总是在强调要尊重孩子的天赋,儿子小学6年级毕业后,无法适应现行的应试教育体系,他二话不说将孩子接回家,自编了10套教材,等到儿子18岁时,他便将儿子推向社会,让他自食其力,到现在,他的儿子郑亚旗成功将父亲的知识产权经营成一个收入过亿的文化品牌。

他对教育的理解从他创作的另一则童话《驯兔记》当中就能看出来。

这则童话被拍成了短片,仅仅24分钟,说是童话不如说是写给大人的,在孩子看来可能是恐怖的“暗黑童话”。

听话、守规矩的乖孩子,会“奖励”变成兔子

刚上小学一年级,淘气的皮皮鲁和好兄弟梁果被分到了一个班,第一节课老师就说:“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在课堂上要学会懂规矩,老师说话的时候要保持安静,课堂上发言要举手,老师允许了才可以站起来回答。”

教室里的小朋友都双手交叉放在课桌上,不敢乱动。

驯兔记阅读分享ppt(驯兔记写给家长和老师的)(2)

老师在课堂上提出来一个问题:

如果皮球掉进一个深坑里,应该怎么把它弄出来?

第一个举手的孩子老师让她站起来回答,她说:“用网子捞。”

老师脸色严肃点点手里的教鞭示意她坐下:“想想再说。”

接着优等生李小曼举起手,老师让她回答。

她说:“往坑里倒水让球飘起来。”

老师很满意。

皮皮鲁调皮不认真听课,老师又让他回答。

皮皮鲁问道:“坑有多深?”

老师说:“很深”

皮皮鲁回答:“那就让我爸爸再买一个球吧。”

听到这样的答案,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老师却生气了:“你是故意捣乱是吧?”

驯兔记阅读分享ppt(驯兔记写给家长和老师的)(3)

皮皮鲁却很委屈:“我没有!如果是个很深的坑,我们这些小朋友去捡球会不会不安全,要是发生意外怎么办?”

这下老师被彻底惹怒了:“你的意思是我错了吗?老师不对反而你对是吧?老师会不正确吗?”

在老师看来,只有照着标准答案回答的学生才算是优等生,发散思维就是调皮捣蛋不听话的差生。

驯兔记阅读分享ppt(驯兔记写给家长和老师的)(4)

这时候优等生李小曼赶紧站起来附和老师:“同学们!老师的知识那么丰富,怎么会不正确呢?她多辛苦啊,每天站那么长时间,我们应该做个好孩子,听老师的话,不跟老师顶嘴!”

老师特别满意地看向李小曼,但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李小曼头顶冒出来长耳朵,变成了兔子。

驯兔记阅读分享ppt(驯兔记写给家长和老师的)(5)

全班同学被这样的场面吓得跑出了教室,但是老师却面露微笑,高兴自豪。因为全年级的第一只兔子在她手下诞生。

驯兔记阅读分享ppt(驯兔记写给家长和老师的)(6)

第一只兔子李小曼被老师和校长树立成榜样,还举办了颁奖典礼。

驯兔记阅读分享ppt(驯兔记写给家长和老师的)(7)

这让原本害怕、恐惧的同学们变得不一样了,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像李小曼那样听话才能被表扬。

同学们脑子里只有一个观念:变成兔子就是优秀的,变不成兔子的都是差劲的。

于是原本害怕变成兔子的孩子们,现在开始为了变成兔子而干劲满满。

班里的兔子越来越多,一边是变成兔子的好学生开始排斥皮皮鲁和梁果这样的“差生”,另一边老师致力要将班级打造成“全兔班”,而他们两个“差生”也自然成了拖班级后腿的重点对象。

驯兔记阅读分享ppt(驯兔记写给家长和老师的)(8)

老师把皮皮鲁的家长喊去学校,对着家长歇斯底里地一通抱怨。

皮皮鲁不适应学校,想要再家里跟爸妈倾诉,但是妈妈却说道:“皮皮鲁,你碰到了一个好老师,你应该向李小曼学习。老师严格一定有她的道理……”

驯兔记阅读分享ppt(驯兔记写给家长和老师的)(9)

没过多久,全校出来了三个“全兔班”,而最早出现兔子的皮皮鲁所在班级,现在却因为皮皮鲁落后。班主任更是气急败坏点名批评了皮皮鲁的家长,而皮皮鲁的爸爸只能点头哈腰。从家长会回来的爸爸觉得丢人,夫妻俩决定改变皮皮鲁。

驯兔记阅读分享ppt(驯兔记写给家长和老师的)(10)

但无论爸爸妈妈用了什么办法,皮皮鲁还是变不成兔子,但最后皮皮鲁为了不让老师担心,不让爸妈为难,选择戴上了兔子头套。班主任期盼已久的“全兔班”终于诞生。

驯兔记阅读分享ppt(驯兔记写给家长和老师的)(11)

《驯兔记》原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凡是变成兔子的同学,都收到老师的喜爱,他们绝对服从老师的意志。

他们特别关心别人对自己的议论,竖着耳朵听。

如果别人超过自己,他们就犯红眼病。

他们害怕别人揪尾巴,所以尾巴长得很短。

虽然这是一则童话,却无比现实。

现实中的标准答案是什么?

当然就是那些条条框框,不懂变通的教育,这可能会扼杀掉孩子的创造力,让孩子们变得毫无特点。

驯兔记阅读分享ppt(驯兔记写给家长和老师的)(12)

从小到大,习惯寻找标准答案的人,到了真正的社会生活中才发现,这一切没有标准答案,你做不同的事会造成不同的结局。看了那么多本教科书,没有一本书教你如何把生活过得幸福。

可是有些家长却忽略了孩子的天性以及与生俱来的创造力,要求他们门门100分,好好读书学习。学习当然没有错,但是学习时间太长,没有课余生活,孩子终将变成“读死书”的书呆子,变成那些只会遵照“标准答案”生活的人。

久而久之,孩子没有了自己的样子,这样能幸福吗?

现实生活没有标准答案,幸福生活要靠自己创造

给孩子发挥创造力的机会,就是让他保有自己个性的方式

抖音上有一位妈妈,她6岁的儿子在自己房间墙上随意涂鸦,但是妈妈并不生气,反倒很自豪,她还鼓励孩子这样画。

驯兔记阅读分享ppt(驯兔记写给家长和老师的)(13)

小男孩拿着黑色的记号笔在床周围的墙壁上肆意描绘着自己的天马行空,这样的孩子远比那些因为在墙上画了一条线就被妈妈打骂的孩子要幸福。

其实这样做的远不止这一位妈妈。孙俪曾经在微博上晒出两个孩子在墙上肆意涂画的照片,她说自己想要阻止的时候会被邓超阻止,邓超告诉他“墙纸可以换,可是灵感被抹杀掉就没有了”。

不是因为家里多有钱,而是因为孩子的创造力无价,这笔买卖并不亏。

我们可能不能做到像这些父母这么壕,但是可以在墙上贴上黑板贴或白板来让孩子肆意涂画。

每个人的创造力不一样,可以理解为天性,只有保留住这些,才能保有自己的个性。

好孩子需要标准吗?

如果再去定标准,这和给标准答案有什么区别呢?如果非要说出来,那应该就是有个性、有活力的孩子吧。孩子的个性不一样,怎么可能会有标准答案?只要他在道德、法律的允许范围内过得幸福,有必要在意别人有没有把他当没当做好孩子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