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倭寇为什么难打(明代湖广土兵为何能打败战斗力极为强悍的倭寇)

明朝倭寇为什么难打(明代湖广土兵为何能打败战斗力极为强悍的倭寇)(1)

明代《抗倭图》局部

1、湖广土兵赴江浙抗倭的背景

倭,是中国古代对日本人的称呼,也作为日本国的别名。倭寇,泛指明朝时期活跃在中国沿海地区的日本海盗,也包括与日本海盗沆瀣一气的中国海盗。

倭寇之患,始于元末明初。当时的日本,处于南北朝分裂时期,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伐。在内战中失败的封建主,便组织武士、浪人、商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掠骚扰——这是早期的倭寇。不过,明初实行海禁,海防较严,倭患不算严重。明中叶以后,由于政治腐败,海防废弛,倭患便愈演愈烈。当时许多中国人也沦为海盗,并与日本海盗互相勾结,大肆侵掠中国,如安徽歙县人王直、徐海,都是名噪一时的倭寇大头目。王直还控制了海上一些岛屿,自称“徽王”,徐海则自称“天差平海大将军”。

嘉靖三十一年至三十六年(1552-1557年),是倭寇活动最为猖獗的时期。数年间倭寇侵掠多达169次,年均28次。此时的倭寇多为中国人,人数过万,船只上千,还在陆地建立了据点,常年盘踞,随时抢掠。侵掠的范围北至山东,南到广东。倭寇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东南沿海生灵涂炭,危机重重。

明朝倭寇为什么难打(明代湖广土兵为何能打败战斗力极为强悍的倭寇)(2)

明代倭寇侵扰地区范围图

倭寇多为亡命之徒,特别是其中的日本海盗,战斗力极为强悍。史料记载,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夏天,有72个(一说53个)倭寇从浙江绍兴登岸,流窜浙、皖、苏三省,行程数千里,先后攻入两个县城,甚至悍然攻打留都南京。倭寇一共杀死杀伤中国军民四五千人,被杀者当中包括御史1人、县丞1人、指挥2人、把总2人。直到80多天后,这些倭寇才被集结的大批明军围歼。

而明朝部署在东南沿海的军队,将领大多昏庸无能,士兵贪生怕死。往往三四个倭寇持刀而至,上百官兵竟吓得面面相觑,以致倭寇如入无人之境。官军不仅战斗力低下,而且严重缺员。如漳州巡检司弓兵员额是二千五百人,但实际上只有一千人左右。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五月,为应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海防危机,明朝廷命兵部尚书张经总督东南诸省军务,专门负责讨伐倭寇事宜。张经上任后,发现沿海地区的官军战斗力实在太差,不可能打败倭寇。于是请求征调两广(今广东广西)“俍兵”和湖广(今湖南湖北)“土兵”赴江浙抗倭。俍兵是指广西田州(今广西田阳)壮族瑶族土司组建的地方武装。土兵是指今湘鄂渝黔交界处武陵山区的土家族苗族土司各自组建的地方武装,主要土司包括今湖南境内的永顺宣慰司、保靖宣慰司、桑植宣抚司和今湖北境内的容美宣抚司、麻寮宣抚司等。张经曾担任过两广总督,累有军功,深知俍兵、土兵勇敢善战。

明朝倭寇为什么难打(明代湖广土兵为何能打败战斗力极为强悍的倭寇)(3)

《倭寇图卷》中的倭寇抢劫画面

2、广西俍兵和湖广土兵旗开得胜

广西俍兵和湖广土兵到达浙江之前,当地官军曾与倭寇打过几仗,屡战屡败。张经只好按兵不动,等待援军。当时,盘踞柘林(今上海奉贤区柘林镇)的倭寇就有两万多人,官军根本不是倭寇的对手。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春,倭寇疯狂进犯乍浦、海宁,攻破崇德,转掠浙西。民间于是纷纷责怪张经按兵不动,纵容倭寇。朝廷也反复催促张经尽快进兵,并派兵部侍郎赵文华到浙江督战。但张经坚持要等到援军到达之后才开战。赵文华恼羞成怒,上疏弹劾张经,说他糜饷殃民,畏惧敌人,贻误战机。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四月,远道而来的广西俍兵和湖广土兵终于抵达松江(今上海松江区)。广西俍兵由田州瓦氏夫人统领,共六千人。湖广土兵由永顺宣慰使彭翼南和保靖宣慰使彭荩臣各统兵三千人,永顺致仕宣慰使彭明辅领兵两千人。稍后赶到的还有容美宣抚使田九霄统领的土兵千余人。第一批援军共一万五千人左右。

首战是攻打聚集在胜墩(在今苏州平望镇)的倭寇。按照部署,田州瓦氏夫人率俍兵从南边进攻,永顺宣慰使彭翼南领土兵从北面围堵,两面夹击,大败倭寇,斩首300余级。差不多同时,保靖土兵千余人,参加了常熟三丈浦(在今张家港鹿苑镇)的战斗,也取得全胜,俘斩倭寇280余人。俍兵、土兵首次登场便旗开得胜,令倭寇措手不及。

明朝倭寇为什么难打(明代湖广土兵为何能打败战斗力极为强悍的倭寇)(4)

《倭寇图卷》中的明朝军队

当年五月,数千倭寇大举进犯嘉兴。张经派总兵俞大猷领永顺土兵和广西俍兵前往进剿,又派参将卢镗带领保靖土兵驰援。保靖土兵行至石塘湾时,遇上一支倭寇主力。经过激战,倭寇向北逃窜。俞大猷命永顺土兵和广西俍兵拦截。在土兵和俍兵的轮番攻击下,倭寇败退王江泾(今嘉兴王江泾镇),最后被围歼。王江泾之战,共歼灭倭寇1980人,沉重打击了倭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军民抗倭的信心,被《明史》誉为“盖东南战功第一”。

王江泾大捷后,俍兵和土兵配合官军乘胜追击逃窜的倭寇。俍兵在金山(今上海金山区)连打了几个漂亮仗。保靖土兵则随参将卢镗相继攻克张庄、柘林。倭寇被迫放火烧毁在岸上的据点,转移到两百余艘船只上,逃亡海上。永顺土兵随总兵俞大猷进攻陆泾坝(在今苏州姑苏区东),斩首270余级,焚烧倭寇船只30余艘。当年六月,又有一股倭寇流窜于苏州。永顺、保靖土兵与官军合兵一处,再次将倭寇围困于陆泾坝,斩首五六百级。

明朝倭寇为什么难打(明代湖广土兵为何能打败战斗力极为强悍的倭寇)(5)

《倭寇图卷》中的倭寇形象

3、湖广土兵是浙江抗倭的主力军

就在抗倭取得节节胜利的同时,明朝廷发生了严重的朋党之争。身为抗倭总督的张经,竟然被嘉靖皇帝下令逮捕了——罪名是“养寇不战”和“冒功”。“养寇不战”自然是指张经为等待援军,迟迟按兵不动。“冒功”则是由于赵文华秘密上疏,称王江泾之战是他督师出战的结果,并非张经的功劳。当时朝廷奸臣严嵩专权,而赵文华正是严嵩的党羽。嘉靖皇帝听信他们的谗言,于当年十月冤杀了张经。

张经一死,抗倭前线的形势也急转直下。当年十二月,永顺、保靖土兵随官军追剿盘踞在新场(在今上海金山区)的倭寇,不料中了两千余倭寇的埋伏。关键时刻,官军却畏怯倭寇,不敢替土兵解围,而是躲在一旁观望。土兵损失惨重,永顺土官田丰、田蕾,保靖土官彭翅,以及各自的部属全部战死。此后,永顺、保靖土兵遣返原籍。而广西俍兵因对朝廷逮捕张经不满,早在当年七月就已借故返回。作为抗倭主力的广西俍兵和湘西土兵一走,倭寇再度猖獗。

明朝倭寇为什么难打(明代湖广土兵为何能打败战斗力极为强悍的倭寇)(6)

《倭寇图卷》中正在集结的倭寇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五月,鉴于沿海倭患愈发严峻,朝廷不得不再次征调永顺、保靖土兵出战。当年八月,官军将倭寇大头目徐海围困于沈家庄(在今浙江平湖),却又无力攻克,惟有等候湖广土兵增援。永顺、保靖土兵抵达后,会同官军从四面向沈家庄发起总攻。根据战前部署,东、西、南三面均以土兵为主力,北面以官军为主力。但临战时,指挥作战的直浙总督胡宗宪担心北面力量薄弱,又从永顺土兵中调去两队人马增援北面。这样一来,四面进攻沈家庄的主力,差不多全是土兵。战斗持续了数日,终于全歼沈家庄的倭寇,倭寇大头目徐海自杀。

沈家庄大捷后,永顺、保靖土兵凯旋而归。朝廷又从湖广的桑植、麻寮等土司,征调了六千土兵赴浙江抗倭。他们配合官军陆续消灭了盘踞在舟山和安东的倭寇。至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七月,浙江沿海的倭患基本肃清。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五月,朝廷再次从桑植、麻寮二土司,各征调二千人支援福建抗倭。有明一代,朝廷先后四次征调湖广土兵抗倭,累计二万四千多人次,参加大小战斗十余次。

明朝倭寇为什么难打(明代湖广土兵为何能打败战斗力极为强悍的倭寇)(7)

《倭寇图卷》中的兵器都很长

4、湖广土兵抗倭为何那么厉害

除了广西俍兵和湖广土兵之外,朝廷还曾征调过京营神枪手、辽东虎火枪手、涿州铁棍手、保定箭手以及僧兵、商兵、矿兵等五花八门的民兵抗倭队伍,但只有广西狼兵和湖广土兵充当过作战主力,并取得了胜利。其他民兵队伍,大多是打酱油的,胜少败多。

那么,湖广土兵究竟凭什么能够打败战斗力极为强悍的倭寇呢?专家学者们从战争的正义性、严格的纪律性、战术的精湛性和器械的独特性等方面总结出了许多原因。但最关键的因素应在于湖广土兵独特的阵法和实用的兵器。

湖广土兵作战的阵型,被称为“塔式阵法”——意思是阵型像铁塔一样。塔式阵法包括总司、司、旗三个层次,其中24人为一旗,24旗为一司,24司为一总司。每一旗的队列分为5排,每排人数分别为1人、3人、5人、7人、7人,旗长居后。一司由24旗排列组合而成,总人数为577人。一总司由24司排列组合而成,总人数为13369人。作战时,前排一人战败,后排随即递补,可始终保持阵型不变。各旗各司既可独立作战,又可互相配合协同。这样一来,即使倭寇单兵作战能力较强,也无法抵挡湖广土兵的集体的战斗力,令倭寇望而生畏。

对于塔式阵法,有研究者这样评价道:“土兵的这种铁塔式的战斗序列,进退自如,攻守兼备。进则整齐严密,势不可挡。退则井然有序,稳如泰山。攻则坚无不摧,势如破竹。守则固若金汤,安然无恙。此阵法细密周到,无暇可击。”

对于塔式阵法,有研究者这样评价道:“土兵的这种铁塔式的战斗序列,进退自如,攻守兼备。进则整齐严密,势不可挡。退则井然有序,稳如泰山。攻则坚无不摧,势如破竹。守则固若金汤,安然无恙。此阵法细密周到,无暇可击。”

明朝倭寇为什么难打(明代湖广土兵为何能打败战斗力极为强悍的倭寇)(8)

湖广土兵的“塔式阵法”

湖广土兵使用的兵器,主要是“钩镰枪弩”——虽然钩、镰、枪这三种兵器都属于古代十八般兵器之内,但湖广土兵所用的钩、镰、枪都特别长。因为这些兵器同时也是打猎的工具。要捕杀毒蛇猛兽,又不能让野兽近身,这就需要将工具尽可能加长,以便远远地就能致野兽于死地。而倭寇大多以刀为武器,擅长近距离搏杀。湖广土兵用长长的钩、镰、枪对付倭寇的刀,明显具有优势。此外,来自大山深处的湖广土兵,个个都是打猎高手,使用冷兵器时代最厉害的远程武器弩,也是得心应手,甚至还可以在箭头上涂毒。这样一来,倭寇必然屡战屡败了。

对于钩镰枪弩,当时的直浙总督胡宗宪是这样评价的:“短兵相接,倭贼甚精,近能制之者,惟湖广兵钩镰枪弩之技。”

湖广土兵的阵法和兵器,令官军和其他民兵耳目一新,大开眼界,从而纷纷效仿。官军还专门从湖广土兵中挑选一批人作为教官,向官兵传授钩镰枪弩的使用技巧。后来的抗倭名将戚继光创造的“鸳鸯阵法”,也是在学习湖广土兵塔式阵法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这些技巧和方法的传播运用,大大提高了官军的战斗力,为彻底打败倭寇发挥了重大作用。(文/谢志东)

明朝倭寇为什么难打(明代湖广土兵为何能打败战斗力极为强悍的倭寇)(9)

倭寇登陆、逃跑全仗着海船

【参考文献】

1、刘泱泱主编《湖南通史(古代卷)》

2、伍新福《湖南民族关系史》

3、彭官章,朴永子《土家族土兵在嘉靖年间抗倭斗争中的重大贡献》

4、李良品,张芯《明代土家族土兵抗倭的缘起、进程与取胜原因》

5、任世江,何孝荣《明代“倭患”问题辨析》

6、张凯,游俊《论明代永顺土兵的军事制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