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成语三朝四暮(那些被错误解读的成语)

昨天,我在解读《聊斋志异》读后感的时候,用到了“二三其德”这则成语,二三其德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不够专一,三心二意的意思。故事中,狂生耿去病,家中本来已有了妻子,可看到青凤姑娘的美貌出众之后,明知道青凤姑娘是狐狸精,依旧想尽办法,明里暗里一起下手,勾引追求青凤。

有没有成语三朝四暮(那些被错误解读的成语)(1)

在这样的故事情节之下,难免使人会想到“朝三暮四”这则成语。然而,细细品味的话,其实这里,是不适合用“朝三暮四”这则成语来形容耿去病的品行的。

有没有成语三朝四暮(那些被错误解读的成语)(2)

“朝三暮四”这则成语,出自《庄子-齐物论》,成语的典故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养猴子的老人,给猴子喂果子,原本是早上四个、晚上四个,老人觉得喂多了,就跟猴子商量,早上三个,晚上四个行不行,猴子们不答应,老人又说,那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好不好,猴子们一听早上增加了一个,根本没有考虑晚上会少一个果子,就都欣然答应了。

有没有成语三朝四暮(那些被错误解读的成语)(3)

从这则寓言故事的本意来理解,“朝三暮四”这一则成语,形容的是看待问题不全面,只片面的根据某一个条件的变更,就武断地做出决策的行为,不能够整体的看待事物全貌,不能综合评估事情整体的寓意。

有没有成语三朝四暮(那些被错误解读的成语)(4)

可惜,在后来的流传中,人们却更愿意根据成语的字面意思,将成语理解成了反复无常、做事情没有长性、不能够坚定态度的意思,更进一步,引申成了做人的兴趣不够专一,心态比较分散,尤其是在男女情感方面,过于贪心、不能专一的意思。单凭字面意思,就将“朝三暮四”,与“朝秦暮楚”、“朝云暮雨”等看起来比较类似的成语的意思混淆了。

有没有成语三朝四暮(那些被错误解读的成语)(5)

由此可见,我们现在经常说的“朝三暮四”,已经与成语本身出处的原本含义,基本不着边际了,我们现在所说的“朝三暮四”,已经不是这则成语本身希望阐述的观点寓意了。是我们,只根据字面意思,以及自己关联的其他成语,就错误地解读了成语本身的含义,我们这种片面的、只看字面就胡乱猜测、而不考虑成语本身真正含义的理解,才是真正的“朝三暮四”的理解方式。

有没有成语三朝四暮(那些被错误解读的成语)(6)

当然,现如今,被我们错误理解,错误使用的成语、词汇,甚至民谚、俗语,还有很多很多,有的时候,只是因为某些地区的方言表达方式不同,就错误地将一则成语、民谚的意思,进行了错误解读的更广泛的传播。

个人认为,在我们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候,类似这一类的错误解读,应该尽量避免,尽量保持传统文化汉语文化的原貌、本意,是我们每位公民理所当然的义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