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胡同巷道(胡同看铜大街小巷)

“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绵绵巷”这句童谣一直流传于街市。它形象地勾勒出了大同古城街巷的格局。

儿时胡同巷道(胡同看铜大街小巷)(1)

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辞海》解释“街”即城市中的大道,“巷”为小于街的屋间道。而大同古城现存街巷名称中,“街”的称谓是指城市主干道、直线道路或者重要建筑前的道路,例如:大西街、鼓楼东街、帅府街。“巷”的称谓则是指坊内的小道和小于街的道路这两种情况,如“正府巷、井巷”。街巷的名称能够客观反映古城的历史轨迹,记录某一刻所发生的事件和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意义。

大同古城街巷名称的命名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用明显历史痕迹命名的。其中“帅府街”最为有名,它坐落于古城西北隅,因明清两代军事最高长官总兵的官衙“总镇署”所在地而得名。

二、以庙宇为标志命名的。如“县隍庙街”“帝君庙街”。

三、以街中建筑物或构筑物命名的。如“鼓楼东街”“鼓楼西街”“朱衣阁街”,还有本馆所在的“县楼北街”。

四、以“功能”命名的。如“东羊市巷”“西羊市巷”,顾名思义是因为羊的交易市场而得名的;因有胡麻油的制作作坊和各类卖油坊所在的街巷而出现的“东油坊巷”“东油店街”“西油店街;因明代校兵习武的校场而得名的“校场街”,即现在的“教场街”。

五、以布局形状命名的。主要有“棋盘街”“万字街”“牛角巷”等。

六、以坊名作为街名。如现在的“云路街”原为云路街坊。

七、以形象比喻命名的。位于九龙壁南侧的“稍竹巷”,其意为比竹子宽一些的巷子,此巷仅宽2米,然而长度约有217米,长、宽比小于1%,的确像一支长竹竿。

八、以姓氏命名。“蔡家巷”“胡家巷”“夏家巷”“马家巷”等。

目前发现大同古城传统街巷名称最早记录的是明朝正德十五年(1515年)张钦编纂的《大同府志》“坊牌”一节中,有“和阳街坊在东街,清远街坊在西街,永泰街坊在南街,武定街坊在北街”的记载。清道光十年(1830年)《大同县志》中有“即如本县大同城中周围十三里,人烟最密,大街小巷共一百三十六条……”的记录,由此可推断古城街巷名称其实也是在前代的基础上逐渐沿用下来的。

前面说了这么多大同古城的街巷,那和胡同有什么关系?

其实,众所周知巷子和胡同是一个意思,不过是因为不同地方的民俗文化形成的不同叫法而已。既然是胡同看铜,我们把胡同来源也大致地说一下,由于胡同这个词出自民俗的概念,且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这里就大致把流传较广的三种说法盘点一下。

一是元朝起源说。元曲大家关汉卿在《单刀会》第三折有句台词:“你孩儿到那江东,旱路里摆着马军,水路里摆着战船,直杀一个血胡同。”清朝学者袁启旭在《燕九竹枝词》:“鞭梢乱点出胡同,道遇诸王一阵风。”清末小说家刘鹗在《老残游记》第六回:“我也是听人家说的,府里南门大街西边小胡同里,有一家子,只有父子两个。”这些文艺作品里都提到过胡同一词。元末熊梦祥所著《析津志辑佚》中有记载:“街制,自南以至于北渭之径……大街二十四步阔,小街十二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弄,二十九衖通。”此“衖(lòng)通”本元大都方言。由于元朝有民族分为四等人的说法,语言也不尽相同,所以此时的元大都方言应该是蒙古方言。

从不同的记载中可以看到,光是关于“胡同”一词写法,从元到清就有“衖通、火弄、火疃、火巷、火衖、胡洞、衙衕、衚衕、忽洞、湖洞”等十多种。胡同在蒙古语里发音为“gudum”,有“水井”之意,水井对古代居民生存、生活、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几乎每个聚居地都有水井存在。后因民族融合,“gudum”便逐渐被叫做胡同;明朝史学家沈榜在其编著的《宛署杂记·卷五·街道篇》中有如下记载:“胡人本元人语,字中从胡、从同,盖取其胡人大同之意。”

由此看出胡同二字还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

二是汉语言演变说。北宋文史学家曾巩校勘的南朝梁史学家萧子显所著《南齐书》提到:“萧鸾弑其昭于西弄。注:弄,巷也。南方曰弄,北方曰徿㣚(lǒng tǒng),弄之反切为徿㣚也。”这说明在北宋已经有了近似发音的徿㣚二字,而且是弄字的反切,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南朝梁史学家顾野王《玉篇》载:“衖,胡绛切。《尔雅》曰衖门谓之闳,亦作巷。”金代韩孝彦编撰的《四声篇海》记载:“衖,胡绛切。”“胡,音胡。胡同,街也。”“同,徒东切,下也,亦通街也,又徒弄切。”也证明了中国北方在金代便有胡同一词。明清两代许多学者认为胡同二字相切为弄,或“弄”字讹为胡同。如明朝博物学家谢肇淛的《五杂组》:“‘闽中方言,家中小巷谓之弄’,《南史》:‘东昏侯遇弑于西弄,’弄即巷也。元《经世大典》谓之火弄,今京师讹为衖衕”。明朝文学家杨慎《升庵集》:“今之巷道名为胡洞,字书不载,或作衙衕,又作衖衕,皆无据也。《南齐书》萧鸾弑其君昭于西弄,注:‘弄巷也,南方曰弄,北方曰徿㣚。弄之反切为徿㣚也,盖方言耳。”清朝文史学家杭世骏《订讹类编》“胡衕”条:“京师巷称胡衕,其义不典。按《南史》东昏侯被弑西弄,弄乃宫中别巷,即今衖字……元《经世大典》谓之火弄,恐北音误仄为平,因呼胡衕也”。

最后一种起源就很实用了。街巷之所以被称为“火衖”,其实说起来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中国古代建筑大多是以木建筑为主,一旦遭遇火灾,将连片蔓延,这个在《红楼梦》中葫芦庙失火少了一条街中有生动的显现。宋朝有个人叫赵善俊,他在鄂州做官的时候赶上街市失火,后经他一番研究之后,“开古沟,创火巷,以绝祸患”。照这个说法,赵善俊就成了“胡同”的发明人,胡同实际上是为了防止大火蔓延,起到火灾隔离带作用的小巷。

到底胡同和街巷是城市防火隔离带,还是围绕水井的聚居区,或许兼而有之。胡同到底是汉语本来就有还是外来词的音译,确实不太好说,各有各的道理罢。

大街小巷,胡同弄堂。在大同这座历史名城里,商家林立,行当俱全。一条条老街古巷散布在繁华市井中,它们不仅是交通要道,还连接着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区域;同时,它们也映射了一个个老故事或人物的历史;这里曾留下不少文化名人的足迹,历经岁月的淘洗,仍旧保存着古老的风情。即便到了现今,依然焕发着新的活力,为人们的生活提供着丰富多彩的选择,依然是人们闲暇时寻找过往、看古玩、赏书画古建筑的好去处。

参考文献:

[1] 卢继文:《古城大同》,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出版

[2] 艾君:《胡同儿,请你留下来》,腾讯网

[3] 关汉卿:《单刀会》

[4] 熊梦祥:《析津志辑佚》

[5] 沈榜:《宛署杂记》

[6] 袁启旭:《燕九竹枝词》

[7] 刘鹗:《老残游记》

[8] 萧子显:《南齐书》

[9] 谢肇淛:《五杂组》

[10]《南史》

[11]《经世大典》

[12] 杨慎:《升庵集》

[13] 顾野王:《玉篇》

[15]《尔雅》

[16] 韩孝彦:《四声篇海》

策 划:刘晓东 刘 阳 任 冬

文 字:刘晓东 刘 阳

审 核:冯汉卿 白 月

编 辑:王雅玲

责 编:王利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