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和知道分子的区别(大时代中的知识分子的)

知识分子和知道分子的区别(大时代中的知识分子的)(1)

《岁月沧桑》 钱理群 著 东方出版中心

当代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钱理群新作《岁月沧桑》近日出版面世。本书是钱教授沉思十年之作,也是其“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三部曲”之终卷。该书选择沈从文、梁漱溟、赵树理、废名、王瑶、郭小川、邵燕祥等重要作家、学者为观照对象,通过大量的新材料,深入他们在时代的大转型大变动中的投入、挫折、碰撞、困惑和坚守,透视其个人性格、理想与时代、社会之间的交流激荡,重现了社会风云中个人命运遭际、幽隐,以及精神的尴尬与波澜。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 孙珺

二十年完成“20世纪

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三部曲”

钱理群教授说:“我这十年主要就是写这本书。”他为此调研了大量的各类文献材料,包括当事人的作品全集、口述回忆资料、相关机构档案文件、海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等,而大量新的发现带来大量的新的思考和认识。经由本书,读者将发现一个个全新的立体的更真实的沈从文、梁漱溟们,发现他们真实的思想、关心、尴尬、曲折和坚守,他们的大,他们的小,充分感悟其人生命运的波澜起伏与历史的诙诡。

这部书的出版意味着“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三部曲终于完成。“我特别欣慰,并有如释重负之感。从1996年写出《1948:天地玄黄》,到2007年完成《我的精神自传》,又于近日出版《岁月沧桑》,前后将近二十年。在这二十年间,外部世界相当喧闹,中国与全球都发生了不少预料不到的事情,而我自己的生命与学术,却逐渐沉潜下来,沉到历史与现实的深处,自我心灵的深处,写出了我最想写的东西。”钱理群教授说。

揭示文学现象背后人的生存与内心

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温儒敏教授说:“老钱不属于循规蹈矩的学者,他有持续的强烈的使命感,有广大的现实关怀,又总是很叛逆,对于流俗的东西有本能的反感,对于民间的处境却格外同情,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很可爱又可贵。”

钱理群教授认为:文学史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揭示隐藏在文学现象背后的人的生存境遇和真实内心,以此显示一个历史时代中生命的涌动轨迹。他强调文学史家对于具体、生动的历史细节和现象及其背后的普通象征意义应保持浓厚的兴趣和职业的敏感。而捕捉典型文学意象和历史细节,突出文学史叙述的现场感和历史氛围,最终是为了深入内心,诚如他所言,“所有的学术探讨,对外部世界历史与现实的追问,都最后归结为自我内心的逼问,对于自我存在的历史性分析和本体性追问:我是谁?我何以存在与言说?”

在这种研究方法中配以钱教授充满智慧和激情的语言文字,在明白透彻的思辨之中,注重讲述历史与人生的细节,探照心灵深处的波澜,体贴入微,又引人入胜,读来让人欲罢不能,如同享受思想、智慧和知识的盛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