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口文化遗址平面图(山东大汶口遗址)

大汶口文化遗址平面图(山东大汶口遗址)(1)

大汶口遗址环境整治工程 大汶口国家遗址公园供图

大汶口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史前文化最辉煌的典型代表,是齐鲁文化的源文化。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张学海介绍,1959年,在修建京沪铁路的过程中,在泰安宁阳县大汶口镇的施工工地上挖掘出了一些年代久远的陶器碎片和墓葬。根据暴露于地面的彩陶片及其他遗物,确定为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于是文物部门展开抢救性考古发掘。随着大规模的发掘,一个令世界为之震惊的发现呈现在世人面前,这就是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是大汶口文化的发现地与命名地,距今6100年至4600年。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大汶口遗址位于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和宁阳县磁窑镇,东南至大汶河南岸的宁阳县磁窑镇堡头村,西北至大汶河北岸的卫驾庄南。

大汶口国家遗址公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大汶河自东向西,把遗址分成南北两部分,遗址跨河总面积80余万平方米。其中大汶河北岸遗址面积25万平方米,南岸遗址面积约20万平方米,大汶河河道面积约35公顷,遗址总面积45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2米至3米,遗址埋深0.5米至2米不等。

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提供的相关材料显示,1977年12月23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将大汶口遗址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2月,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列入国家“十二五”大遗址保护规划和全国首批23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为做好大汶口遗址保护,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制了《大汶口遗址保护规划》,2011年5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复,2013年7月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实施。在《大汶口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完成后,相关部门又启动了遗址公园规划编制工作,2011年9月,泰安市、岱岳区文物部门会同大汶口镇委托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该规划设计于2012年2月完成编制,规划期限为2011年至2020年。

目前,当地已完成大汶河北岸遗址防洪堤工程及文化墙工程、大汶口遗址安全防范工程、大汶口遗址保护设施建设工程、大汶口遗址汶河北岸区域环境整治工程、大汶口遗址大汶河南岸护坡工程项目建设,大汶口遗址汶河北岸遗址展示系统工程、大汶口遗址汶河北岸区域发掘房屋遗迹保护性设施建设工程正在实施中,大汶口遗址汶河北岸遗址展示工程设计方案正在编制中,确保了大汶口遗址得到有效保护。

比如大汶河北岸遗址防洪堤工程,位于大汶口遗址的建设控制地带内,保护大汶口遗址免受洪水灾害。该工程东起京沪铁路桥上游200米,西至104国道公路桥,总长1071米。

文化墙工程主要包括汶河记忆大型浮雕墙及文化石粘贴工程,为增加防洪堤的景观效果,以“汶河记忆”为主题,以花岗岩雕刻贴面为表现形式,对汶河流域几千年文化积淀,通过文明之光、汶水汤汤等8个篇章进行浓缩展现,着力打造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长廊,形成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副局长王廷琦告诉记者,大汶口遗址安全防范工程主要包括视频监控和声音复合系统、入侵报警系统、数字无线对讲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巡更系统、监控中心建设、传输及配套安装调试等工程,实现了对遗址核心区的全面视频监控。

而大汶口遗址保护设施建设工程,主要是对遗址区域进行环境整治,对遗址核心区进行土地收储和边界封闭,移除地上占压物,进行统一的管理保护和考古发掘等,使遗址核心区基本实现封闭管理。

近期正在进行中的大汶口遗址汶河北岸遗址展示系统工程,其设计方案围绕大汶口遗址核心价值特征,通过对遗址本体、现状地貌、自然景观以及现有工程的梳理和整合,在适宜尺度中构建阐释体系完整的大汶口遗址核心价值。同时,工程还会运用多种展示方式,将古代农业生产、家畜饲养、渔猎采集、制陶业、建筑、酿酒、习俗和礼仪等内容进行展示,并适当增加公众的体验参与互动,促使观众更加全面地了解大汶口遗址。

王廷琦介绍,下一步,山东将建设大遗址环境检测保护工程和数字化保护工程,对大汶口遗址进行全方位、多维度保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