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人是怎么去美国的(1937年抗战爆发后上海沦为战场)

抗战时期的人是怎么去美国的(1937年抗战爆发后上海沦为战场)(1)

胡适担任驻美大使时期与罗斯福的会面合影

抗战期间,许多有影响力的学者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为国家贡献力量,胡适就是其中一位。1937年抗战爆发后不久,胡适接受蒋介石的委托,前往美国寻求援助,继而担任驻美大使,任期四年,一直到1942年才卸任。众所周知,当时中国到美国的主要交通方式是轮船,上海又是主要的港口,那么在淞沪会战爆发之后,上海沦为战场的情况下,胡适是如何横跨半个地球到达美利坚的呢?幸运的是,这一切都由胡适本人写在了日记里。

如今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是八年抗战的开始,这是事后的回顾,事变发生之时,所有人都没意识到这一点,毕竟中日冲突时常发生,论规模,这不算是最大的一次。当时,胡适就安然呆在北平家中,隔了一天,7月9日,他乘坐火车南下,当然不是为了逃难,而是因为要参加国民党举办的庐山谈话会,早在6月18日,胡适就收到了邀请函,7月5日,又再次收到了汪精卫发出的邀请。这次谈话会召集了各党派及无党派精英人士,目的是共同商讨如何抗日救国,很巧的是,大家还没来得及讨论出对策,中日就发生了冲突。

7月12日,胡适上了庐山,28日下山。在此期间,中日冲突逐渐扩大,并无全面战争的迹象。7月17日,蒋介石发表了著名的“最后关头”演说和《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指出“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惟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这些话至今读来,仍然令人荡气回肠。

7月30日,北平被日军攻陷,胡适当即获知了这个消息,虽然在日记中未表露,但他对于家人的安危肯定是非常焦虑的。

第二天一大早,胡适收到家里的电报,只有一个字——“安”。同一天,蒋介石邀请胡适共同进餐,告诉胡适“已决对日作战”,胡适对此不以为然,仍然劝蒋介石“外交路线不可断”。

尽管胡适不愿意国家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与日本决战,但形势日下,全面战争不可避免,胡适也就下了与国家共存亡的决心。蒋介石对胡适早有安排,希望胡适以非官方的身份前往欧美争取同情和支援。胡适由此开始了在美国接近九年的战时生涯。在这九年期间,他的日记时断时续,但从南京前往美国的过程全都记录了下来。

抗战时期的人是怎么去美国的(1937年抗战爆发后上海沦为战场)(2)

胡适担任驻美大使时期工作照

9月8日半夜,胡适搭乘轮船从南京出发前往武汉。

9月11日下午两点半,到达汉口。

9月13日中午十二点多,从武汉机场搭乘飞机,两点到长沙,只停留了十分钟,紧接着飞往香港,五点四十五到香港。

9月16日,因为目的地马尼拉天气不好,未能起飞。

9月18日,因为台风即将到香港,未能起飞。

9月19日,因为台风已到香港,未能起飞。

9月20日,早上九点三十五从香港起飞,乘坐的是HongKong Clipper(香港航空)的飞机,下午三点到马尼拉,会见了总统寇桑。

9月21日,早上四点半起飞,乘坐的是China Clipper(中国航空)飞机,下午六点半到关岛,飞行了1589英里。

9月22日,天亮前起飞,日落时到威克岛,飞行了1508英里。

第二个9月22日(因为时差),早上五点起飞,下午三点到中途岛,飞行了1185英里。

9月23日,早上五点起飞,下午三点到檀香山,飞行了1300英里。

9月24日,因为太平洋东岸天气不好,未能起飞。

9月25日,中午十二点起飞,9月26日,上午十点到旧金山,飞行了400英里。

至此,胡适终于到达美洲大陆,从9月8日到9月25日,首尾共花了19天,去掉四天因天气原因未能飞行以及在香港准备的两天,一共了飞行了七天,基本上是马不停蹄,由此可见胡适急迫的心情。想一想当日简陋的飞行设施,整个行程肯定非常辛苦。

假定上海的轮船能够正常航行,这么折腾地转机,究竟能比轮船快多少呢?

1933年,胡适去加拿大的温哥华(和旧金山一样在西海岸)参加会议,6月18日启程,7月4日抵达,用时17天。

1949年,胡适离开大陆,前往美国,4月6日从上海出发,4月21日抵达旧金山,用时16天。

如此看来,考虑到多变的天气因素,跨洋航行的时间优势远不如后来那么显著。当时飞机的速度相对轮船而言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但由于续航能力有限,需要频繁停靠,所以时间优势就被大大削弱。

在旧金山呆了十多日,胡适前往纽约,他没有乘坐横贯东西的铁路,依然选择了飞机。10月5日,下午四点他从旧金山起飞,第二天早上十点到达纽瓦克机场,飞行了2650英里。

抗战时期的人是怎么去美国的(1937年抗战爆发后上海沦为战场)(3)

民国时期中国航空公司的飞机

这一系列紧凑的飞行花费了国民政府多少大洋已不可考,但根据国内航线的票价,我们大概可以想象。1935年,中国航空公司从北平飞往上海的票价是1080块大洋,胡适的收入也许有300块大洋每月,这已经是国内最顶尖的薪水,北平的普通家庭一个月有5块大洋就可以活下去了。

多年以后,1960年,胡适在一次演讲中回忆起了自己与飞机的故事,他说:“我第一次看见飞机是在一九一二年。我第一次坐飞机是在一九三O 年(三十年前)。我第一次飞过太平洋是在二十三年前(一九三七);第一次飞过大西洋是在十五年前(一九四五年),当我第一次飞渡太平洋的时候,从香港到旧金山总共费了七天!去年我第一次坐Jet 机,从旧金山到纽约,五个半钟点飞了三千英里!下月初,我又得飞过太平洋,当天中午起飞,当天晚上就到美国西岸了!”

胡适是一位推崇科学的人物,总是喜欢尝试先进的事物,飞机也算是其中之一,在哀鸿遍野的中国,像他这样拥有公务飞行机会的人并不多,考虑到当时飞机较高的事故率(胡适的好友徐志摩就死于空难),胡适的胆量还是很值得佩服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