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5年真实薪酬(毕业生年薪轻松百万)
投行,每年都是金融系毕业生抢破头的入职目标。影视剧里,投行Banker们常搭游艇、饮美酒,谈着价值上亿的话题。但真实的投行人究竟是什么模样?
作者现伦敦投资银行任职
文中图片来源 / unsplsah
投行,是“投资银行”的简称。投行每年开设的毕业生招聘与实习生计划,向来让金融系的学生趋之若鹜。
外界对投行人的想像,大概是在纽约、伦敦、东京、香港、新加坡等金融城市中拥有不凡社会地位的人,是Elite的代名词。然而,这所谓的“精英”形象,只是投行百态的其中一面。
投行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它在金融业的“阶级”似乎比较高呢?这篇我将揭开投资银行的神秘面纱。
进投行到底能赚多少钱
投资银行光鲜亮丽的形象,通常是指投行的“前台部门”,即投行第一线面对客户、带来收益的部门。例如负责IPO与M&A的部门、销售与交易部、研究部、资产管理部等。
要注意:虽然研究部主要功能为发表研究报告,不会面对客户或带来直接收益。但它们会影响前台的决策,因此也算在此列。
即使是没什么工作经验的新人,都能通过制度完善透明的毕业生计划或实习生计划入行,薪资与奖金远高于市场平均。
以高盛为例。去年(2021年)纽约前台,薪资与奖金相加,平均每人可拿超过40万美金年薪。就算是大学刚毕业的新人,每人也能拿到大约15-19万美金年薪。
所以它总能吸引全球最优秀的毕业生。今年光是实习生计划,高盛就在全球收到超过23万份申请,最终只有不到3000人能成功拿到Offer,成功率不到1.5%。
这些申请者,不泛世界顶级名校毕业生与MBA。但就算是名校毕业生,成绩没有达标,履历仍会直接被扔进垃圾桶,可见竞争激烈程度。
另一方面,就算是投行中后台,没有像前台如此惊人的奖金,也能过上有品质的生活。
除了薪资之外,还有机会调派到全球不同办事处。今天在香港饮茶,下个月可能在新加坡吃叻沙;这个月在印度过排灯节,过两个月在伦敦庆祝圣诞都是有可能的。
只可惜,国内虽不缺乏优秀的金融人才,但毕业生想入行的机会非常窄。因为外资投行招募计划大多开在纽约、伦敦、香港等大型金融城市,连当地最优秀的毕业生都抢破头。
若对投行业务有兴趣,通常“本土券商”会是一个好选择。因外资投行与券商同样提供IPO、M&A、研究报告、交易等服务。虽本土券商规模与收益都无法与外资相比,但却是练基本功的好地方。
在本土券商练完功,再申请外资投行需要工作经验的职位,也算是一个入投行的方法。
梦幻投行:有美丽也有哀愁
然而投行光鲜亮丽的背后,通常伴随着高压与长工时。
以伦敦的交易员为例。因为时差,管亚洲市场的交易员必须早上4~5点起床、6点进办公室才能赶上香港开盘时间。一个Team通常以市场/产业/产品划分执掌范围。交易台更需时刻盯着电话、Bloomberg IB Chat、Reuters Messenger等金融业内交易专用软件,看有没有客户询价与下单。
若要离开座位,还须请同事帮忙照看交易台,交易繁忙时甚至连上厕所、喝水的时间都没有,市场波动越大越是繁忙。
例如近期俄乌战争,许多资金纷纷出逃,交易员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一路须全神贯注。如果下单下错方向,把“买”敲成“卖”,说会出人命都不为过!
这样精神紧绷的状态,要从清晨一路延续到美国市场交易时间。而投资银行部、研究部等没有明确交易时间的部门,工作时间更长。
来伦敦观光的旅客,时常看到半夜的金丝雀码头(伦敦新金融城)大楼仍灯火通明。其实每盏灯都代表着一个分析师,正揉着血丝密布的双眼赶报告... ...
事实上,不只外资投行前台,本土券商也同样高压,有些操劳程度甚至超越外资。但在为交易投资策略与打基础方面,有非常大的助益,许多人更是以此为根基,打开了更广阔的职业生涯。
早年,有部分投行人因工作与精神压力,会仰赖药物与酒精。就个人观察,现在行内竞争固然激烈,但不代表所有Banker都像电视上演的那样嗑药吸毒、纵情声色,只因这个行业较引人瞩目,若出事也会被放大检视。
△来源 / 高盛2021年报
其实,大部分Banker都有自己业余兴趣与爱好。最鲜活的例子是高盛现年56岁的CEO——David Solomon。
早上他是西装笔挺的投资银行家,夜晚则是穿梭在夜店与音乐节的电音DJ-D.Sol... ...
△来源 / David Solomon IG
至于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生活呢?大部分Banker都聪明勤劳又外向,很享受跟客户打交道的社交生活,但也是有周末足不出户打电动当御宅、跟客户吃饭只点养生花草茶的Banker,一样能在市场悠然自得。
刻板印象:真与假
投行除了高压,另一个为人诟病的是管理层性别比例失衡,由此造成的“老男孩俱乐部”现象。近年来虽有更多女性与少数族裔投入产业,但管理层仍由白人男性主导。
根据2021年高盛年报,全球董事总经理(MD)以上的管理层中,女性占比30%,亚裔占比28%,非裔占比5%,南美拉丁裔占比5%,LGBTQ族群占比3%。
据说伦敦有些中小型券商交易部门,男女比例悬殊到一个女交易员,可以独占那层楼的女厕(如果她没憋尿的话)... ...
至于在种族单一的亚洲国家,少数族裔的问题普遍较不常被提及,像香港办公室基本上仍以华裔/亚裔为主。但在伦敦等种族多元的城市,如何让各宗教/种族能有更平等的机会,一直是重要课题。
因此大型投行在申请时,会请求职者选填性别/种族,以此平衡内部的性别与种族比例。
近年的影视作品,也乐于满足大众对外资投行Banker专业形象下的狂野想像。如英剧《投行风云 / Industry》,除了稍微夸大性与药物滥用的成分,基本上在职场竞争的高压、出身阶级的不平等、老男孩俱乐部、精英实习生被当咖啡小妹的种种描绘,都极为贴近事实。
投行的精英主义、高薪与高压,造就一个充满魔幻色彩的行业,吸引无数不怕死的海盗,勇闯这片财富之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