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李牧怎么去世(忠臣良将的结局为何如此凄惨)

战国时期李牧怎么去世(忠臣良将的结局为何如此凄惨)(1)

“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汉文帝面对匈奴边患时,竟也发出如此悲叹。

“不见征戍儿,岂知关山苦。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唐代大诗人李白亦感叹道:没有李牧这般悍将戍边,边塞军民在外族的铁蹄下惨遭蹂躏。

汉唐是中华历史公认的强盛时期,然而在边境遭频繁入侵之际,依然会有人怀念这位战神。

他安定边塞,北击匈奴,佑华夏安宁;

他临危受命,西抗燕军,东拒强秦,连败韩魏;

他右手残障,却撑起日薄西山的赵国,为其续命;

他忠君爱国,却遭奸佞陷害,最终含剑自杀。

大家好我是小熊,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武安君李牧。他的军事才能到底强到何种地步?他为奸人所害,难道仅仅只是赵王昏庸?背后到底还有哪些隐情,促使赵王迁(赵幽缪王)自毁长城?文章将从赵国当时的格局处境、风土人情等因素尝试还原事件始末,力求让各位小伙伴对此事能有更详尽的了解。

北境雄魂 大漠孤烟

李牧,生于赵国柏人(今河北隆尧),将门之后。

战国时期李牧怎么去世(忠臣良将的结局为何如此凄惨)(2)

祖父李昙因战功封为柏人侯,死后葬于柏人,故其后人就以柏人为籍。

战国时期李牧怎么去世(忠臣良将的结局为何如此凄惨)(3)

赵国北境,常年遭受北方匈奴入侵劫掠,经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军事改革后,虽一度击溃北方匈奴等游牧民族,好了伤疤忘了疼的匈奴单于心有不甘:“论起胡服骑射咱匈奴人是他祖宗,今天我们就教教赵国人怎么做人!不敬祖宗可还行?”发誓要打得赵国人抱着他的腿唱好大一棵树。

关于李牧大破匈奴的时间,《史记》《战国策》等均未记载,依照《战国史料编年辑证》排列的时间线是公元前245年左右。

战国时期李牧怎么去世(忠臣良将的结局为何如此凄惨)(4)

还有说法为公元前265年,即赵孝成王元年赵伐匈奴,但缺乏史料佐证。

战国时期李牧怎么去世(忠臣良将的结局为何如此凄惨)(5)

因此本篇视频选择采信《战国史料编年辑证》的说法。史书上对他何时到任亦缺少记载,但从李牧有记载的军旅生涯来看,历经赵孝成王赵悼襄王赵王迁(赵幽缪王)三朝。合理推测,大概率应是赵孝成王时期,起用李牧屯兵边塞防备匈奴。

按照这个时间线,此时赵国长平之战兵败如山倒,四十万精锐全军覆没,赵国境内家家素车白马,户户披麻戴孝。赵国已失去和秦国一较高下的实力。秦国长平之战惨胜,准备一举拿下邯郸,奄奄一息的赵国,在魏国楚国的救援下,才得以延续国祚。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匈奴频频骚扰北境,时不时来一把零元购不说,还拐带人口。边军遇匈奴,战绩乏善可陈,北方战事吃紧,生产趋于瘫痪。此情此景一直持续至李牧到任,临行他前向赵孝成王讨得一则指令,不仅统领数量庞大的边军,还负责当地官员任免、财政税收,地租赋税不向朝廷上贡,而是全部收入幕府,充作军费。(《史记》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由此,李牧在代地边疆获得了充分的施展空间。

整军经武恢复生产,是当前要务。李牧在边疆设置屯田,规定边军部队除轮流参与劳作外,还须完成骑射训练,边地赋税皆由他支配。他厚待将士,经常宰牛犒劳士卒,士兵感恩,训练自然刻苦;同时派出大量斥候探马,监视匈奴动向,派遣精兵驻守烽火台,以便随时发出预警信号;他严令边地军民,匈奴一旦入侵,即全员携带物资退入城池固守,不得号令随意出击者,军法从事。

日复一日,终于锻炼出一支装备精良、令行禁止、军事素质过硬的边防军。

李牧如此沉得住气,匈奴多次骚扰,都是屎壳郎碰上窜稀的——白来一趟。匈奴单于大骂“爷来回几百公里的折腾,连个跑腿钱儿都没落着!”一来二去匈奴单于笃定李牧胆小如鼠,其实不仅是他这么认为,就连李牧手下的将士甚至赵孝成王也是这么认为的。

边军将士们对匈奴人恨之入骨,对自己的将军也有微词,他们认为自己无法建功立业,就是因为李牧在匈奴人面前太熊。

赵孝成王也不痛快,匈奴确实啥也没抢到,但作为一国之君,觉得颜面扫地。他并不满足于被动防守,他要的是一场振奋人心的大胜利。他斥责李牧:“你怕什么呀你!你咋就不敢跟匈奴人干一架呢?”然而李牧依旧没有改变既定方针的意思,赵孝成王恼羞成怒,他之前长平之战撤换了廉颇,这次又撤换了李牧,所以真的是应了那句老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吃一堑长一智,不存在的。

两次临阵易帅的故事,皆成为了事故。新上任的将领果真不负众望,带兵硬刚匈奴,损失惨重。匈奴人又快乐地当起了流氓,时不时来收点保护费,一边抢劫一边唱“在那遥远的地方,噢~有位老流氓。”

战局不利,赵孝成王只得请李牧救场,他表示:曾经有一位优秀的将军站在我前面,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才追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将军说三个字——我信你!

然而李牧不买账,称病不出,赵孝成王只得强令李牧出战。李牧这才下台阶,他要求“王必用臣,必如前,乃敢奉命”,赵孝成王只得应允。

李牧官复原职,匈奴又是一如从前,来了啥也捞不着。

他一边防卫匈奴,一边加紧操练军队,兵将常年得到犒赏,士气高昂纷纷求战。眼看时机成熟,李牧精选战车一千三百乘、骑兵一万三千、百金之士五万(赵国的精锐步兵)、射手十万,准备出战。

匈奴骑兵机动性极强,以步兵为主的赵军必须一战歼灭匈奴主力,否则后患无穷。他隐忍这么多年,只为等待一个时机——将对方一次性置于死地。

齐装满员之后设下诱饵,布下口袋阵,李牧放出边民,令他们漫山遍野放牧。匈奴人一看“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兄弟们,抢!”

赵军先头部队和匈奴接触后,稍加抵抗便四散溃逃。匈奴人一看,果然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赵军如此不堪一击,看来是天赐良机洗劫代郡,于是大部队穷追不舍,不料诈败的赵军竟把匈奴人引进了李牧的埋伏圈。

李牧大军杀出,将匈奴人围得水泄不通,以车阵正面对抗匈奴骑兵,用以滞缓其行动力。车阵之后就是优秀的射手们轮番射击,箭如飞蝗,匈奴士气大跌无心恋战,李牧乘势发动总攻,多少年来的新仇旧恨,赵军个个如猛虎下山,只杀得匈奴人尸体横陈。

大智若愚,大勇若怯。难知如阴,动如雷霆。匈奴十万余骑全军覆没,单于仅率极少数人突围,之后匈奴十余年不敢靠近赵国北地。

匈奴大败,就该清算之前匈奴那些个为虎作伥的小弟们。李牧带兵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果真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北境边患一战平定。

此战对于赵国来说,安定了赵之北境,摆脱了两线作战的窘境;对于后世来说,为抗击游牧民族侵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旧唐书》记载“敕边兵谨守备,蓄锐以待敌,待其自至,然后击之,此李牧所以制匈奴也。”可见唐代还在以此作为经典范本;对于华夏民族来说,遏制了外族入侵,试想如果当时匈奴长驱直入会是如何景象?

孤军奋战 将星陨落

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让赵国再次伟大算起,共五代国君,完美的呈现了赵武灵王为创业之主、赵惠文王为守业之主、赵孝成王为败业之主、赵悼襄王为毁业之主、赵王迁(赵幽缪王)正好荣幸的当上亡国之君。

赵孝成王除了喜欢临阵易帅,败家的本事更是一绝。馋韩国的身子,未充分考虑后果以及备战就接收了上党,因此才有了长平之战;听信谣言撤换廉颇改派马服君赵括为主将,致使赵军精锐尽殁;更糟糕的是,赵孝成王依然不思悔改。

邯郸保卫战赵国惨胜,还没等喘口气儿,赵孝成王十年(公元前256年),秦国发兵攻赵,攻取赵国二十多个县,赵军又伤亡9万人。([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将军穆攻韩,取阳城、负黍,斩首四万。攻赵取二十余县,首房九万。《史记·秦本纪》)

赵孝成王十二年,秦大举进攻魏国,夺取吴城;韩、魏两国放弃治疗,沦为秦国小弟,三晋联盟彻底瓦解,赵国孤立无援。

赵孝成王十三年,楚国畏惧秦国韩国魏国联合,退避三舍迁都巨阳(今安徽太和附近),从此赵国更加孤掌难鸣。

赵孝成王十五年,燕王喜听信国相栗腹“赵壮者皆死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的鬼话,入侵赵国。赵孝成王听闻燕国来攻,不顾急需休养生息的危局,大手一挥“好哇!他过江我也过江,他过江攻我的邯郸,我过江直捣燕国国都蓟城。”他立马拜廉颇李牧为大将,出兵教训燕国,赵军大败燕军手刃燕相栗腹,乘胜追击五百余里,燕王喜赶紧认怂,派人求和。

求和?和个屁!赵孝成王贪图小利的毛病是一辈子也改不了,既然燕国打起来如此丝滑,我何不找机会干他一仗?

难得的休养生息的机会,没有把握住。

赵孝成王十七年,秦国趁燕赵交战之际。来,偷袭!整个晋西北、整个山西都打成了一锅粥。连拔赵国城邑三十七座。哎,我只能说咱媳妇儿双十二买点东西剁个手那叫个啥败家啊,这位才堪称是“死了都要败,不输个精光不痛快!”打燕国,收获五座城池,燕将乐乘降赵受封武襄君;被秦国打,丢了三十七座城池,纯赔三十二,这买卖也是没谁了。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赵孝成王二十年(公元前246年),秦国再次大举进攻,赵国龙兴之地晋阳(赵国早期的都城)沦陷。第二年赵孝成王病死,在位二十一年,丢失城邑六十多,损失军队几十万,一个烂摊子丢给赵悼襄王。

赵悼襄王身为毁业之主,听信郭开谗言,登基伊始就让武襄君乐乘替代廉颇。廉颇三朝元老脾气暴躁:“手下败将,爷爷我现在就教他怎么打仗”于是带兵攻打乐乘。乐乘逃跑,铸成大错的廉颇也逃离赵国,终其一生也没有再回来。(《史记》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不愧是你,赵悼襄王,开局就这么棒,一次损失两员大将!

公元前242年,赵悼襄王环伺四周:秦国打不过,韩国魏国有秦国撑腰惹不起,于是柿子捡软的捏,抽调李牧及其麾下边军举兵伐燕,夺取武遂、方城(《六国表》燕王喜十二年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

公元前243年秦国闹蝗灾,还发生疫情;

公元前240年秦国名将蒙骜去世;

公元前239年秦王嬴政兄弟长安君成矫造反;

公元前238年嫪毐之乱。

赵悼襄王好容易过上了几年安生日子,于是公元前236年决定发兵打燕国庆祝一下。剧情很老套,赵国拿下狸、阳城,秦国趁机攻打赵国拿下阏与、邺城等9城。又是纯赔... 赵悼襄王忧愤而死,亡国之君赵王迁隆重登场。

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每个失败男人的背后,都不止一个女人。

说起赵王迁的故事不得不从一个女人——赵悼倡后说起。赵悼倡后原是一名邯郸倡(娼),善歌舞,后勾搭上赵悼襄王,博得其宠爱。作为失败男人的赵悼襄王不顾李牧反对废掉王后及太子赵嘉,改立娼女为后其子赵迁为太子,以郭开为太傅,教太子读书。

咱就说这郭开能教的学问,除了吃喝嫖赌还有啥?如此家教,不当亡国之君都对不起水深火热中的赵国人民。

公元前234年,秦王嬴政听说赵悼襄王去世,抓住战机派遣大将桓齮领兵攻打赵国。赵王迁听从郭开建议,派遣扈辄为将率兵十万抗秦。结果不用想,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扈辄兵败身死(《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帝十三年桓齮攻赵平阳,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王之河南。正月彗星见东方。十月桓齮攻赵)

赵王迁刚登基,板凳还没坐热,十万主力便一朝丧尽,不搞个大新闻,怎对得起亡国之君的称号呢?公元前233年,山穷水尽之时,赵王迁想起了李牧的边军,也顾不得北境代地了。一手好牌硬是被几代君主打成得稀烂,以至于沦落至抽调边军。

大将军印对每个军人而言无疑是毕生追求,然而此刻李牧放眼这天下大势,韩魏臣服于秦,燕赵互相攻伐,齐国偏安一隅,楚国有心无力,他接到大将军印时可能只有慨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李牧仅留少数部队驻扎北境代地,义无反顾率领大部队南下保家卫国。李牧以最快速度强行军至宜安,深沟高垒坚守不出,桓齮猛攻数日不能得手,便心生一计,率大军攻打肥地(一说是肥累),企图攻其所必救,诱李牧大军救援,然后伺机决战歼灭李牧军团。

然而人生三大错觉就在于:有人叫我、TA喜欢我、我能反杀。李牧何许人也,我预判了你的预判。秦军分兵攻打肥地之时,李牧仍坚守不出,拒绝支援肥地。桓齮见李牧巍然不动,于是命令手下日夜不停加紧攻城,肥地危在旦夕。就在此时,李牧抓住战机大军出动,桓齮没想到李牧兵团并不是奔着肥地而来,却是以雷霆万钧之势偷袭秦军大营。秦军大营没有主帅坐镇,守备薄弱,遇到战斗力强悍的代地边军一触即溃。

桓齮得知李牧偷营大惊失色,粮草军械被缴获不说,归路还被阻断,于是急令大军放弃攻打肥地,意图回军与李牧决战。哪知李牧在必经之路早已设伏,一时间伏兵尽出万箭齐发,大破秦军,桓齮突围遁逃(《史记》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秦军如此大败,在商鞅变法后实属少见(公元前 269年秦军在阏与之战败于赵奢)

这就是著名的“肥之战”。自长平之战以来,秦赵交战二十多年,赵国何曾有如此扬眉吐气的时候?赵国人等这么一场胜利实在太久了,赵王迁难得英明一回说出:“李牧为寡人之白起啊!”当即敕封李牧为武安君(《史记·正义》言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白起的故事以后会单独介绍,感兴趣的朋友记得点个关注哦。

赵国反抗得越激烈,秦国就越兴奋。公元前232年,秦国兵分两路,南路进攻赵国南长城(赵国为防备南部边疆在彰水以北所建的长城,其位置大体在今河北武安县西南,经今磁县,到今肥乡县南一带);北路进攻番吾兵锋直指邯郸,韩魏两国也出兵相助。

此次秦国汲取肥之战的经验教训两路出兵,意在使李牧不得分兵救援。然而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李牧一改往日坚守待机的作风,果断留下自己的副手司马尚,死守赵南长城,自己亲率骑兵以及战车部队奔往番吾(河北平山县附近)。仅一天强行军(据说约数百里),和秦军在番吾遭遇,未来得及等后续战车部队跟上,李牧当机立断发动进攻。

秦军将领大惊:“这不按常理出牌啊!你小子一个骑兵军团竟敢主动进攻我秦军大部队?”李牧轻蔑一笑:“我要有赵括的兵力,爷爷我敢打咸阳!”秦军仓促应战一败涂地。李牧并不恋战,立即回师救援司马尚。南线秦军闻北线战败,自知不敌主动撤军,番吾之战再次以赵国胜利载入史册。

李牧右臂残障,大概类似于肌肉萎缩(《战国策·文信侯出走》武安君曰:“繓病钩,身大臂短,不能及地,起居不敬,恐惧死罪于前,故使工人为木材以接手。上若不信,繓请以出示”),身残志坚逆境翻盘,终究是将一手烂牌打成了同花顺。就冲这点,尊奉他战国四大名将之首都不过分。

肥之战,番吾之战赵军胜出,但损失惨重,更糟糕的是“天意”灭赵。赵王迁二年(公元前231年),赵国代地发生大地震(《史记·赵世家》赵王迁五年代地大动,自乐徐以西,北至平阴,台屋墙垣太半坏,地坼东西百三十步。),房屋倒塌山崩地裂、哀鸿遍野。第二年,赵国又逢自然灾害颗粒无收,发生饥荒(《史记·赵世家》赵王迁六年大饥,民讹言曰;“赵为号,秦为哭。以为不信,视地之生毛)

连年战火加之自然灾害赵国国力严重透支,秦王嬴政怎能错过如此良机?秦军兵分三路,誓要灭亡赵国。同为战国四大名将的王翦,率军出上党越过太行山至李牧驻守的井陉关,亲自对阵李牧;杨端和率军北上,兵锋直指邯郸;羌瘣攻打赵国都城邯郸周围城邑;李信兵出太原、云中攻代地,阻挡边军援军支援李牧。

秦军精锐尽出,双方实力悬殊,李牧却临危不惧,他判断当前形势,赵军虽处下风,但攻不足,守有余。他指挥若定,各战线坚壁清野,依托地形固守不出。僵持多日,秦军毫无进展,见不能速胜,于是使出了当年对付赵军的老法子——反间计,重金贿赂赵国权臣郭开,散播谣言称李牧谋反。

江山社稷风雨飘摇,全靠着李牧这位残障人士罩着,这帮以赵王迁为首的虫豸却来了精神。

赵王迁大惊失色:“赵国最后的精锐全在李牧之手,寡人如之奈何?”

郭开挺身而出:“大王勿虑,可火速传旨,召回李牧及副将司马尚,以赵葱、颜聚代之。”自古昏君爱江山,更爱奸臣。

赵葱、颜聚一干人等到李牧军中,宣赵王旨意。李牧为保江山社稷,企图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拒绝交出兵权,后依然决定回邯郸面见赵王,然而等待他的却是赵王处死他的命令。李牧万念俱灰,忠臣良将蒙千古奇冤,赵王昏聩自毁长城。李牧在绝望中自尽,右臂的残疾使他只能口含佩剑抵于柱上,用尽全力撞向柱子。佩剑穿过他的后脑,血溅五步,赵国擎天之柱倒下,东方六国最后一位可敌秦军的将军未战死沙场,却死于朝堂(另一说是军中趁李牧不备将其逮捕,秘密处死)

定国安邦 感慨悲歌

关于李牧的死,除了上述郭开收重金进献谗言的版本外,还有另外两个版本。

《战国策》的版本为赵王迁宠臣韩仓陷害李牧,诬陷他向赵王迁敬酒时暗藏匕首,意图刺杀赵王,致使李牧被赐死。

(《战国策•文信侯出走》武安君至,使韩仓数之,曰 将军战胜,王觞将军。将军为寿于前而捍匕首,当死。韩仓曰:“受命于王,赐将军死,不赦。臣不敢言”)

《列女传》的版本为李牧因反对赵悼襄王迎娶赵悼倡后,赵幽缪王继位后,赵悼倡后收受秦国的重金,最终公报私仇置李牧于死地(《列女传·卷七·孽嬖·赵悼倡后》“倡后淫佚不正,通于春平君,多受秦赂,而使王诛其良将武安君李牧”)

李牧含冤而死,死后三个月,秦军大败赵军杀主将赵葱,进而围攻邯郸。两个月后,赵王迁投降被俘,赵国——亡,秦国在此设巨鹿郡。

“良将身亡赵亦亡,百年遗恨一冯唐。当时不受谗言间,吕政何由返故乡。”

李牧之悲剧令后人扼腕叹息,可是当我们细读一些史料也不难发现,李牧的死绝不是赵王听信谗言这么简单,甚至可以说,他的悲剧几乎不可避免。

赵国地处中原,四战之地,生存环境险恶。赵国自开国以来对外战争胜少负多,战国初期被魏国压制,魏国衰落后,又遭秦国毒打,就连国中之国中山国也奈何不得。赵武灵王以“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使得赵国军队战斗力大幅度提升,赵军一度成为东方六国最强悍的军队,但是赵国的痼疾并没有得到根治。

战争首先考验的是国家经济,经济决定其战争潜力。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土地制度,使得国君掌握了多数土地的所有权,成为秦国最大的地主,君权有了厚实的经济支持。国君掌握土地后再授田给农民,而农民必须承担赋税徭役,强化了君主对民众的控制,从而抑制土地兼并,进而缓和社会矛盾。

赵国并没有奋起直追,虽然废除了奴隶主土地所有制,可是并未实行进一步的改革,大量赵国平民缺乏赖以生存土地田宅,只能依靠商业手工业为生,在山坡湖泽挖洞而居(商君书·徕民》“其寡萌贾息民,上无通名,下无田宅,而恃奸务末作以处;人之复阴阳泽水者过半”)

土地制度落后,生产积极性低下,又间接促使秦国壮大。秦国规定归附秦国之人三代不承担徭役赋税,不用参与作战(《商君书·徕民》“诸侯之士来归义者,今使复之三世,无知军事;秦四竟之内,陵阪丘隰,不起十年征”。由此可见,秦国针对各诸侯国归附秦国之人施),该政策使赵国劳动力大量流失,乃至于长平之战秦赵两国军队僵持,赵军粮草补给拙荆见肘,齐国不肯借粮,赵孝成王无奈,撤换主张坚守的廉颇,换上主张进攻的赵括,意图速战速决,也在情理之中,未必全是听信谣言。四十万赵军灰飞烟灭的背后,根本还是因为贫穷限制了发挥。

而后,农业生产落后的问题,仍未引起赵国君主们的重视,即使占据着河套平原这样的膏腴之地,却没有进行大规模开垦,实属可惜。因此每逢大战,赵国君王往往显得急功近利,一旦陷入僵局,就极其容易中反间计,长平之战如此,亡国前期亦如此。

赵国虽地处中原,却与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长期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又兼四战之地,形成了赵国人自上而下雄健彪悍的国民性,因此燕赵之地多感慨悲歌之士。崇尚武力、不计后果,这种国民性使得军队武德充沛,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民间一言不合就是打架斗殴,到了朝堂便是兵戎相见。自赵襄子立国至赵王迁被俘十几代君王竟然发生了九次大规模兵变,赵武灵王时期沙丘之变、赵悼襄王时期廉颇攻打乐乘便是典型。赵国立国前便有赵盾弑君,赵国立国时是三家分晋,均为当时礼法所不容,立国后政变兵变频繁,可想而知君臣难以建立信任关系。

赵国崇尚儒家,君王治国多按个人好恶。赵成侯时,官员梁车因公大义灭亲惩治了自己的姐姐,维护法制本该嘉奖,却被赵成侯“以为不慈”遭罢免;赵惠文王宠臣缪贤犯死罪,他“肉袒扶斧质请罪”,赵惠文王罔顾国法予以赦免。赵国君王以言代法的行为,带头损害法律的权威性以及执行力。前期明主尚且如此,后期庸主不堪想象,上行下效,官员目无法纪,赵国政治腐败,以至于大敌当前,也能为一己私利出卖国家利益,赵国不亡都没天理。

李牧精忠报国,立于朝堂之上,同朝为官的尽是蝇营狗苟之辈,苦撑至此,堪称奇迹。

李牧位高权重,且特立独行,这也是导致他被杀原因之一。这里仅仅说是原因,但责任绝不在他。如前面所讲,李牧在攻伐匈奴前,赵孝成王请他出山,他抗命不遵,谈好条件才肯官复原职。虽从军事角度来说,驻守边疆要求“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本无可厚非,但“我大赵自有国情在此”,李牧的行为,无疑会得罪君王。

李牧征讨匈奴时,精选出来的兵卒数量加起来足足有十几万(如果史书没夸张的话),且管理代地财务行政。忠,那就是国家柱石;万一起兵造反,便无人可挡。国破家亡在即,赵国兵力枯竭,只有他一支军队能征善战,却偏偏又坚守不出。

政变频发,法制不行,君臣互不信任,大将手握重兵,朝内奸臣当道,加上赵王迁脑子里进的水,杀李牧自毁长城的逻辑也就不难理解了。李牧为保国家社稷拒交兵权,为赵王迁赐死他留下了口实,至此李牧悲惨命运已不可逆转。

有人说李牧过于刚直,拒交兵权放弃了活命的最后希望。一千年后,岳飞被十二道金牌传唤回朝,交出兵权。他,活下去了吗?

李牧、岳飞,同样戎马一生,同样保家卫国,同样连败强敌。赵国经历多次兵变,南宋初期经历 “苗刘兵变”,赵国末期君王赵迁,南宋初期皇帝赵构。他们做出了同样的选择,杀掉了忠臣良将。剧情如此相似,我甚至就相信了轮回转世。

如果说之前我们讲到的兵家亚圣吴起还有人生污点,那么同为战国时期的军事家李牧,应当是顶天立地光明磊落的英雄豪杰。

对于赵国,他倾尽所有,在即将殒命之时还试图拒交兵权,继续保家卫国。他戎马一生,在治军方面讲究严明军纪,厚待士卒,赢得部下拥护爱戴;处理边疆军民关系方面,争取边民对军事行动的支持、配合。因此边民严格遵守约定,匈奴来犯即带上物资撤回城塞,从而支持了整个战略的实施;作战方面,顾全大局,谋划周密,富有针对性,力求强大自身实力,充分了解敌情,抓住战机一招制敌,并且注重多兵种配合作战,以己之长对敌之短。

秦、赵实力悬殊,李牧即使战至最后,大概率不能阻止国破家亡的结局,但其风骨却值得赞颂千篇。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

他一生未尝败绩,心系国家社稷,护佑华夏安宁;他临危受命,肩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被奸臣戕害后,代地百姓纷纷为其立祠以表缅怀悼念之意。千年后大将军武安君李牧更是位列武庙七十二子,铁骨铮铮的英雄气概鼓舞了一代又代的人,致使这个历经磨难的民族每逢危亡时刻,永远都有猛士挺身而出。

俗称——中国总是被他们中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

参考文献:

[1] 许嘉璐.二十四史全译[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

[2] 张大可、徐兴海.胡服骑射赵武灵王[M].上海:商务印书馆,2018.

[3] 林剑鸣.秦史稿[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4] 王耀海.商鞅变法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5] [战国]商鞅、石磊译注.商君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1.

[6] [战国]韩非、张觉译注.韩非子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7.

[7] 何建章.战国策注释[M].北京:中华书局,2019.

[8] 郭淑珍、王关成.秦军事史[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9] 沈长云.赵国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0.

[10] 杨宽.战国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

[11] 杨宽.战国史料编年辑证[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12] 黎东方.先秦史[M].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4.

[13] 何建章.白话战国策[M].长沙:岳麓书社,1992.

[14] 薛庚环、赵芳远.关于史载李氏先祖李昙的几点疑问与商榷[J].邢台学院学报,2019(03).

[15] 侯英梅、谢清志.赵国名将李牧及其军事思想[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5(01).

[16] 王新利.赵国名将李牧人生悲剧探源及鉴示[J].领导科学, 2018(09).

------------------------------------------------

文章及视频版全网同名账号:倍儿兔

感谢观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