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野蘑菇要小心(管住嘴管住腿切莫采食野蘑菇)

红网时刻3月1日讯(通讯员 潘峥辉)三月春暖大地,雨水充沛、菌类生长迅速,正是蘑菇中毒事件的高发季节吃货们注意了:蘑菇中毒无明确特效解毒剂,且中毒症状重,发病急,死亡率高,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吃野蘑菇要小心?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吃野蘑菇要小心(管住嘴管住腿切莫采食野蘑菇)

吃野蘑菇要小心

红网时刻3月1日讯(通讯员 潘峥辉)三月春暖大地,雨水充沛、菌类生长迅速,正是蘑菇中毒事件的高发季节。吃货们注意了:蘑菇中毒无明确特效解毒剂,且中毒症状重,发病急,死亡率高!

过去一年来,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显示,毒蘑菇中毒是引起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死亡的主要原因。老百姓往往对自己的“蘑菇鉴别能力”充满信心,但实际上目前为止还没有简易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的科学方法,许多可食蘑菇和毒蘑菇的形态是非常相似的,肉眼很难鉴别,有时连专家也需要借助显微镜等工具才能准确辨别。

你能分辨出哪个是有毒的蘑菇么?

有些蘑菇之所以有毒,是因为它的肉质当中含有鹅膏肽类、鹅膏毒蝇碱、光盖伞素等有毒的毒素。中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不同种类的毒蘑菇所含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症状也不同。如果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幻觉等中毒症状,要马上催吐,并立即送医。野生蘑菇中毒还存在“假愈期”,即经相应治疗后,症状逐步缓解甚至消失,但在一两天后毒性会卷土重来,病情迅速恶化甚至导致死亡。

日常生活中如何去识别有毒的蘑菇呢?

首先,大家务必要记住,目前对于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没有简单易行的方法。预防野生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采、不食、不买卖野生蘑菇。

如果不慎误食野生蘑菇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晕、乏力、抽搐等中毒症状,可以先自行利用手指或筷子,刺激咽喉部催吐。此外,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接受救治。发生中毒后就医时,家属要尽量留取所食蘑菇样品,从而为毒素鉴定提供帮助。

常见的毒蘑菇种类有:

灰花纹鹅膏和裂皮鹅膏:经常出现在每年的5-9月份,为剧毒蘑菇,其形态特点为“头上带帽(菌盖),腰间系裙(菌环),脚上穿靴(菌托)”, 如果误食的话,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肠胃症状。随后会悄悄潜藏起来,让你1-2天内无明显症状。等你放下了戒备,便会攻击你的肝脏,造成严重的急性肝功能衰竭,就是我们常说的“假愈期”,成年人吃一个中等大小的蘑菇(对人的致死剂量是0.1mg/kg),就会致死。

亚稀褶红菇:经常出现在每年的6-9月份,为剧毒蘑菇,老百姓称为“火炭菌”,受伤或者干了之后,会变得像火炭一样黑。正常情况下,为灰色至灰黑色。如果误食的话,会在10分钟-2小时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胃肠道症状,随后会出现肌肉疼痛(横纹肌溶解)、乏力、胸闷、心悸和呼吸急促等症状,有些病人出现酱油色尿(肌红蛋白尿),少尿、无尿,甚至导致急性肾衰竭,严重者最后会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大青褶伞:一年四季均有分布,常生长于公园或小区草坪上,菜地里,路边草地、荒地,锯末堆上,甚至是垃圾堆旁,俨然成了离人群最近的毒蘑菇种类,是造成中毒事件最多、最常见的蘑菇之一。其形态特点为个头较大,身高10-28厘米,帽子(菌盖)是白色的,且直径有5-20厘米,帽子中间凸起且呈暗褐色,然后逐渐分裂变成鳞片。可引起严重的胃肠道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中毒可以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日本红菇:经常出现在每年的6-9月份,也是常见的毒蘑菇种类之一。其形态特点为子实体中等至大型,中央下凹,脐状,白色至污白色,表面常具浅褐色鳞状物,可导致严重的胃肠道反应。

温馨提醒:

为了您及家人生命安全,不采、不食、不买卖野生蘑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