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姐,北京的爷,河北的哥,济南的老师,特定意思是什么?
碰到陌生人,怎么打招呼?一般地都是先唤一声“大爷大娘、大哥大姐”抑或“同志”之类的称谓吧?但有些地儿的招呼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不了解还不行!
之一 ——天津的姐。
初到天津,碰到楼上的大姐,热络地招呼我:姐,来啦!琢磨了好些天,岁数4明明比我大,怎么叫我姐呢!时间长了,才明白,人家是一种习俗。
天津人称呼女性都叫“姐姐”,不论岁数,这样的称呼体现了天津人的精明热情和豁达胸襟。
天津人讲礼数是出了名的,信奉的理念是“出门三分小”,所以“姐姐”使用范围扩大化了。您要是被比自己岁数大的人叫成“姐姐”,您还别疑惑,这一来是尊敬您,二来是跟您显得亲切,没拿您当外人。
这与天津的市井文化有关。据说,这样的叫法最开始是从街边小贩叫起来的。 小贩们做的是养家糊口的小买卖,人要热情,嘴巴要甜。每天面对来来往往的人,叫妹,嫂有风险,码不准一些女人的年龄,有没有结婚等,姐姐这个词比较保险,没麻烦。而且这种叫法一上来就拉近了与对方的距离,用来套近乎很好。
后来领着小孙女玩,常碰到七老八十的大爷,给我招呼,夸孙女嘴巧:这小姐姐真会说!也不觉得惊讶了!
天津之眼
之二——北京的爷。
爷在北京的语言中是尊长、尊贵的意思,所以北京人对尊贵者都称一声“爷”。北京人很讲究礼数,好个面儿、礼多,谁让咱这是北京呢。那么多朝代作为都城,宫廷和官场上的礼节,市井平民的讲究,还有外乡的、文化人的、少数民族的各种各样的“礼”,造就了北京人的性格和社会风俗。老北京有句话:“礼多人不怪”,在北京人看来,这是生活的艺术,是北京特有的人情味。见面称声爷,显出对对方的尊重,透着那么的亲热,让人听了舒服受用。
但在北京,别人称你一声爷,你可别真把自己当个爷,拿架子!北京这地儿,祖国首都,大都市,不起眼个小老头,说出身份,可能就震得你嘴巴合不上!所以,无论自己有什么能耐,跟北京陌生人搭讪,一定要“谆谆”告诫自己:低调低调,再低调!
北京鸟巢
之三——河北的哥们儿。
河北燕赵大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人多豪迈,讲义气,年龄相仿的称呼一声哥儿们,那是认同为自己人的意思,多亲热啊!平日的交往中,虽然初次见面,但一声哥们儿,瞬间就拉近了距离,勾起对方的骨子里的仗义热情,交流起来就顺畅多了!
这里面,当然也有混社会的,张口闭口哥们儿,其实是为朋友两肋插刀,为了钱插朋友两刀之辈,不提也罢!
其实“哥们儿”,出自北京方言,最开始是当地男子见面的一种称呼。不管关系如何,陌生人见面,叫声“哥们儿”!现在发展成一种有交情的人,无论男女,关系好的朋友间,都叫声:哥们儿。河北毗邻北京,耳濡目染,这“哥们儿”叫得比北京人还地道,运用得也更练达,更炉火纯青。
河北赵州桥
之四——济南人的老师
老师在济南话里是特有的第二人称称呼,通常加儿化变成“老师儿”。在济南与不认识的人谈话,无论对方身份、职业、地位如何,一般先尊对方个“老师儿”。在这里代表的不再是“教师”职业,只是一种称谓。
济南的“老师”,亲切、朴实,庄雅、厚道,敬重、谦逊,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特质。山东是孔孟之乡,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受着儒家文化千百年的浸润、熏陶,称人“老师”,彰显了礼仪之邦的人文内涵。
济南大明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成一方语。现代社会交通便捷,人员流动大,出门在外,多了解些各地的特色语言,一者便于与当地人交流,不闹误会;二者处处留心皆学问。琢磨这些扎根在不同地域,从特定的历史传统人文习俗中形成的带着地方特色的称呼,也是件十分有趣的事儿!
作者名片:华发上头皱纹深,人到中年知黄昏! 侍花弄草诗书茶,悠哉悠哉度余暇!等闲笑谈浮云过,一日三餐细琢磨。三两知交常联系,四周走走好心气!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