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中血战湘江的故事(断臂英雄余秋里)

长征之路艰辛漫长,红军战士们这一路上经历的困苦非常人所能承受。除了要应对敌人的攻击,还必须忍受饥饿,忍受恶劣的气候条件、残酷的自然环境。然而,这些都算不上最致命的。在红军行军的路上,最致命的是伤病。

1936年春,红二方面军第九军团向西南方向挺进期间,遭到了敌人的突然袭击。时年22岁的团政委余秋里奉命带队去前方堵截敌人,就此负伤。

余秋里伤在左臂上,是被机关枪打伤的。这条左臂受到敌人整整一弹匣子弹的重创,骨头被打断,尖锐的骨头断面穿透皮肉,白森森地露在外面。当时,战斗正进行到激烈的阶段,余秋里根本顾不上这条胳膊。用尚且健全的右手坚持完成了作战任务。胜利就在眼前了,那条左臂对他来说好像根本不存在一样。战斗告一段落后,同志们看见余秋里的伤势,连忙将他拽到了后方。

由于伤势过重,非动手术不可,在那样的条件下,卫生员只能给余秋里进行简单的包扎。

长征中血战湘江的故事(断臂英雄余秋里)(1)

余秋里这时才将注意力稍稍转移一些到他的伤口上,但他仍然感觉不到任何疼痛,因为胳膊上的神经受到损伤,此时整条胳膊已是麻木的状态了。他试着动了动左手手指,发现只有一个能动,其余四个没有半点知觉。

回到驻地后,卫生员们本想给他安排手术,然而一问才知道,部队在过金沙江时,不慎将手术器械掉进江里了。打仗受伤是常有的事,余秋里此时也没有太在意自己的伤势,精神还不错,直到伤口感染,疼痛的折磨才正式开始。余秋里发起了高烧,站都站不稳了,部队要出发了,同志们便用担架抬着他前进。山路崎岖,担架一路颠簸,同志们每走一步,余秋里的疼痛就加剧一次,但他始终咬牙不语。

大家都很关心余秋里的状况,在那样困难的时期,仍然想方设法给他弄来了皮衣、被子和食物。然而,此时的他连进食都很艰难了,无法咀嚼,只能一点一点吸一些流食。同志们自告奋勇地为余秋里抬担架,轮流换班,但余秋里根本不忍心叫他们抬,只要他感觉稍稍好了一点,就执意要起来自己走。从受伤到现在,余秋里只吃过一次止疼药。他深知部队医药物资紧张,希望把那些物资尽可能都留给其他伤员,自己则能忍则忍;实在忍不了的时候,他就把胳膊伸进冰水里缓解 过草地时,他在胸前挂了一壶冰水,只要伤口开始疼,他就朝上面浇水。靠着这天然的“止疼药”,余秋里坚持走出了草地。

部队到达四川甘孜时,医生帮余秋里拆除绷带,发现伤口已严重溃烂。经医生诊断,余秋里的情况十分危急,手臂无法保留了,必须尽快进行截肢手术。可是,手术器械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剪刀、锯子等或许还能找普通器械代替,但止血钳这种专业而极其必要的东西从哪里去弄呢?幸好,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组织上传来消息,刚刚从敌方缴获了一批止血钳。得到消息后,卫生部长立即组织力量给余秋里进行手术。由于使用的锯子是普通钢条锯,不甚锋利,锯起来非常吃力,余秋里在此过程中又经受了不少痛苦。好在最终手术成功,一条命保下来了。

从余秋里同志负伤到做手术,一共有192天。这192天里,他拖着那条断臂走完了五个省,为战士们树立了榜样,将钢铁般的形象印刻在了每个人心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