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禹治水(齐鲁地名探究大禹治水功成之城)
【开篇语】自幼长在孔孟之乡,虽不才亦多受传统文化之影响,一向喜欢探究历史,追溯既往。一直以来,对地名颇感兴趣,充满好奇——为何金乡并无金矿,济南、济宁、济阳得名的济水消失去了哪里,而鱼台、嘉祥又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凡此种种,都让我浮想联翩,于是我决定去探究这些地名的由来,以及这名字背后隐藏的历史,还有,关于这里我能想起的人和事……
禹城地图
【地名由来】
禹城,自然和大禹有关。禹城曾名祝国、祝柯、祝阿,唐朝天宝元年(742年),唐玄宗李隆基为纪念大禹治水之功,改祝阿县为禹城县,此即为禹城之名之始。自742年算起,禹城县已有一千二百余年的历史,堪称千年古县了。
传说禹城为大禹治水功成之地,大禹治水在禹城遗留下的许多遗迹,如禹息故城、禹迹亭、徒骇河、禹堤、具丘山等。
禹城,山东省德州市下辖县级市,地处山东省西北部,是省会济南的卫星城,属环渤海经济圈;境内皆平原,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自西南向东北缓缓倾斜;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干湿季节明显,光照充足。2017年总人口53.9万人,辖9镇1乡2个街道。
禹城在山东的位置
禹城市地处山东省西北部,徒骇河中游,地理位置:东经116°22′11″~ 116°45′00″,北纬36°41′36″~ 37°12′13″。自东北部顺时针依次与临邑、齐河、茌平、高唐、平原五县接壤。市境南北长约58公里,东西宽约33公里,总面积990平方公里。
山东历史传统名吃——五香脱骨扒鸡,最早创产于禹城,因其工艺独特、用料考究、肉烂脱骨、营养丰富等特点而远近闻名。据传乾隆年间就盛传全国,被列为山东贡品之一。1919年载入《山东各县乡土调查录》,列为《中国名菜谱》145种名菜之首,并有“脱骨扒鸡、宗法禹城”的记载。
【历史沿革】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武王伐纣,建立周朝,为追念先王之恩德,将黄帝后裔分封到祝(现禹城、齐河、长清一带),名曰“祝国”,城址现长清县东北30里济南西郊的古城村。
后郡称祝柯,春秋时诸侯“盟于祝柯”就在此地,自此出了名。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设郡置县,改为祝柯县,县址依然。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改称祝阿县,县址未搬迁。
北魏皇兴三年(469年),县址由古城村迁至阿阳城(现禹城火车站杨城子)。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祝阿县改名禹城,县址依然。
唐玄宗皇帝取城南禹息故城之意,改祝阿县为禹城县。
唐乾元二年(759年)为阻安史叛军,决黄河以阻,禹城被淹没,城址搬至迁善村(卧牛镇)。
五代十国时沿唐制。金时属济南府。
金天会八年(1130年),分置齐河县。元代禹城县属曹州。
明、清时属济南府。
民国元年(1912年),禹城县隶属山东省济南府。
民国二年(1913年)属山东省德临道,次年改属东临道,民国十五年(1926年)复属德临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起属山东省第六行政督察公署。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成立了“禹城县政府”,隶属渤海区泺北行政专署。
1950年,隶属德州专署。
1956年,改属聊城专署。
1958年,禹城县并入高唐县,隶属于聊城专署。
1961年,恢复禹城县建制,复属德州专署管辖,至1993年禹城撤县设市(县级),至今隶属关系未变更。
1993年9月,撤县设市。
1993年9月9日,撤销禹城县,以原禹城县的行政区域设立禹城市(县级)。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