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本逐末欲速不达(曲突徙薪无恩泽)
作者:马军生 博士
最近看到报道,说南京某企业财务总监挪用1900万元,疫情期间,警方历经千辛万苦,将犯罪嫌疑人抓回,追回1900多万,否则企业复工都困难了。
详见:冒用身份应聘财务总监,盗用现金1900余万!南京警方侦破特大盗窃民营企业案。
估计该企业要给警方送个锦旗,感谢警方工作,当然感谢也是应该的。
其实,类似的案例并不鲜见,
现实世界中,风险无处不在,但如何处理和应对,却各有不同。
一、曲突徙薪的故事南京这个企业的案例,让我想起导师常讲的一句话“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
语出《汉书·霍光传》:“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这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古时候有户人家造了一栋房子,乔迁之日,邻居亲友们都前来祝贺。众人纷纷称赞这房子建得漂亮。主人听了眉开眼笑、得意洋洋。
偏偏有个长者在新房子里外看了一圈之后却没有说恭维的话,他向主人指出:“ 您家厨房里的烟囱是从灶膛上端笔直通上屋顶的,这样灶膛的火星很容易飞出烟囱,落到房顶上而引起火灾。您最好改一改,在灶膛与烟囱之间加一段弯曲的通道。这样火星在弯曲的通道里就被阻挡而不会飞出屋顶去,那就安全多了。”
主人听了笑容顿时消失。这还没完。这位客人又说:“您家在炉灶口前堆放了那么多柴草,也很危险,一旦起火会烧成一片,还是把柴草搬远一点好。”
主人听了觉得触霉头,嘴上应承着老先生言之有理,心里很不以为然,认为房子一直都好好的,怎么会起火?
众人都来说那位客人不会做人、不会说话,人家大喜的日子,怎么说那么扫兴的话,吃人家的嘴软,怎么也要说好听的嘛!真是的。
之后的日子里,岁月静好、歌舞升平,转眼到了秋高气爽,天干物燥, 突然有一天,新房子着火了!主人大喊救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左邻右舍们赶过来拼命扑救,水桶脸盆齐上阵,有些人被火烧到焦头烂额,最后经过一番折腾,终于把火给灭了。幸好,房子没烧光。
灾情过后,主人大摆酒席,举行隆重的表彰大会。酒席上,他把被火烧得焦头烂额的、救火最得力的街坊邻居请到上座,说了一番感激的话,说这些救火的人都是英雄,都是最美逆行者。
这些邻居纷纷表示火情就是命令,救火就是责任……忽然,有位邻居跟主人讲:“嘿,您最该请的是一开始就建议您曲突徙薪的那位先生啊,您早听他的,我们都用不着弄得焦头烂额了。您说呢?” 这主人沉默不语……,当然,主人是不会请的。
君不见《三国演义》里袁绍出征曹操,谋士田丰劝谏,袁绍不听,官渡战败之后,将士们都说,假如田丰在,也不至于溃败成这样。田丰在狱中听闻战败消息,狱卒说主公回来会重用他,但田丰却知道自己面临的下场。
很多风险,如果事先能予以识别,并在关键点加以适当控制即可防范,但遗憾的是,专业人士的“曲突徙薪”的意见,往往并不受重视,最后焦头烂额时,对救灾的予以重奖和表彰。
企业应当引以为戒。
二、亡羊补牢的故事这个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站在风险控制的角度,能事先识别并防范当然最好,但如果不能,那么在发生过风险后,吸取教训并总结经验,从而可以防范和应对再发生类似风险,那也不算晚。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都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可惜的是,很多企业也做不到亡羊补牢,同样的问题,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作为管理者,要深入地从制度加以反思。
三、锯箭疗伤的故事。《厚黑学》著者李宗吾讲了办事二个妙法,锯箭法和补锅法。
锯箭疗伤,是相传有人中箭,请外科医生治疗,医生将箭杆锯下,即索谢礼。问何不将箭头取出?答:“这是内科的事,你去寻内科好了。”
李宗吾举了例子,说旧时代各官厅,与夫大办事家,多用着这种方法。譬如,批呈词云“据呈某某等情,实属不合已极,仰候令饬该县知事,查明严办”等语。“不合已极”四字是锯箭杆,“该知事”已是内科。抑或云“仰候转呈上峰核办”,那“上峰”就是内科。又如,有人求我办一件事。我说:“此事我很赞成,但是还要同某人商量。”“很赞成”三个字是锯箭杆,“某人”是内科。又或说:“我先把某部分办了,其余的以后办。”“先办”是锯箭杆,“以后”是内科。此外有只锯箭杆,并不命寻内科的,也有连箭杆都不锯,命其径寻内科的。
从风险管理角度来说,就是面对风险,往往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并不深入分析背后的成因,建立的控制措施也流于形式,最后效果也是不佳。
比如,有人挪用资金,或者归之于该人的道德水平,加强道德教育;或出个资金审批制度,要求加强审批,这种流于形式的治理,没有深入寻找风险根源和系统防范,最终还是会爆发出风险。
可以看出来,很多风险发生,发现相应的法规、制度也都有,但这些制度并不具备操作性,也没有真正落实下去,把板子打到执行者身上,和锯箭法是一个道理。
四、砸锅补锅的故事李宗吾先生讲的另一妙法是补锅法,某人做饭的锅漏了,请补锅匠来补。补锅匠一面用铁片刮锅底煤烟,一面对主人说:“请点火来我烧烟。”他乘着主人转背的时候,用铁锤在锅上轻轻的敲几下,那裂痕就增长了许多,等主人转过来,就指与他看,说道:“你这锅裂痕很长,上面油腻了,看不见,我把锅烟刮开,就现出来了,非多补几个钉子不可。”
主人埋头一看,很惊异的说:“不错!不错!今天不遇着你,这个锅子恐怕不能用了!”及至补好,主人与补锅匠,皆大欢喜而散。
网上有个段子,说A、B两新县长上任甲、乙两县,A县长一上任甲县就抓防洪工作。B县长一上任乙县只抓生产经营。雨季来了。甲县固若金汤,乙县成水泽,B县长带领乙县军民英勇抗洪,一时间B县长的抗洪事迹充满大小报纸、电视电台。洪水过后,B县长升任市长,A县长原地不动。A县长若有所思,也不再多搞水利,等待抗洪的机会。
站在企业管理角度来说,管理大师德鲁克曾说过:“管理好的工厂,总是单调无味,没有任何刺激动人的事件,那是因为凡是可能发生的危机,都早已预见、且已将解决办法变成例行的工作了。”
但如果激励机制出现偏差,由于曲突徙薪无恩泽,有管理者干脆放任风险发生,甚至没有问题也要制造问题,然后凸显自己重要性。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 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以上四个故事,反映了对风险处理的不同应对做法,希望对管理者有所借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