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哪句看出诗人没找到人(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文/雨清泽
01.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对,说的就是唐朝金榜题名后的进士,光宗耀祖,无限荣耀。
今天学生要改变命运,大多是通过高考读大学,然后找到很好的工作,创造人生巅峰。而在古代大多是通过科举走仕途之路的,也有的是带着诗词求友人举荐的。而科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唐代,各地品德、文学都好的士子,经过地方长官的访查考核,由县报名给州,由本州长官提名推荐到中央。这时这个士子就被称为“乡贡进士”。乡贡进士还不是进士,只是由本乡贡献给朝廷,已取得参加进士考试的资格。
科举取士
乡贡进士聚集在长安,参加礼部主持的考试。考上榜的就成进士。一日之间扬名全国。考不上榜的,永远是个乡贡进士。考上的称为及第,或曰登第。考不上的称为落第。乡贡进士每年有几百人到几千人,进士及第的每年最多不过二三十人。礼部属于尚书省,故进士考试称为省试。每一届考试,都任命一位文学和品德都有威望的大官为主试官。这个官职是临时性的。
02.
省试的考试项目,主要是诗赋。一篇律赋,一首律诗。词赋用八韵,诗限作五言六韵。或用古事,或用时事,或用三字四字成语,或用一句五言古诗。
天宝十年的省试诗题是《湘灵鼓瑟》。这是屈原《远游》篇中的句子:“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古代相传的神话:尧帝的两个女儿,一个名叫娥皇,一个名叫女英,都嫁给舜帝做妃子。舜帝南巡,死于苍梧(今梧州),二妃不久也悲伤而死于湘江之滨。她们死后称为湘水之神,故成为湘灵。灵就是神。湘灵常常在月夜弹琴鼓瑟,声调悲凄,感动旅客。
湘灵鼓瑟
为什么出这样一个题目?当时考试不允许抨击政治,对当权者进行揭露,况且一首诗决定一生的命运。考生也不能随意抒情,所以只能用这么限制思想内容的诗词,只看写作者的才华。
其实,这样也好,给了考生很大的发挥余地。
03.
有个叫钱起的年轻人,家乡在浙江湖州。靠着写诗在家乡小有名气,有着多年的读书积累。
天宝十载的时候,他参加了省试,考试的题目就是《湘灵鼓瑟》。
拿到试题,掩卷深思,几番思考。他写出了唐代三百年来省试诗中最著名的作品: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徒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江上数峰青
当年的考官李大人看了考卷,拍案叫好,他非常喜欢这首诗的结构,尤其是最后两句,以为他有如神助,就录取了钱起。那一年钱起以进士成名,从校书郎开始,官至尚书考功郎中。
同一时期考试中,还有一首诗也得也不错,设想和钱起的差不多。诗中有一句“一弹新月白,数曲暮山青”也可以算作佳句。但远远不如钱起的结尾句,空灵而有余韵。
04.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这句意境空灵的结束句,钱起是怎么想出来的呢?
传闻天宝九载的时候,他在外游历,住在京口(今江苏镇江)旅馆中,一个月夜,听得有人在院子里吟诗,走来走去地吟着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他本来也喜欢诗词,就跑出去想和吟诗人交流几句,谁知走出去了,却没有看见人。不知道人是走了,还是自己刚才幻听。然而这两句诗却深深刻在了脑海里。
天宝十载,他参加考试的时候,试题和这两句的意境相同。他经过严密的构思,写在了诗句的最后。
湘灵鼓瑟
他的诗运用了十足的想象力,从一个听者的角度描写湘水之神的鼓瑟。
“常常听说湘水之神善于弹奏云和瑟,而黄河之神只会跳舞。楚地的人都不忍听她的哀音。这种悲苦的曲调使无情的金石都感到凄凉,清怨的声音一直传入太空。这种音乐也使苍梧山都感动得如怨如慕,使水边的白芷花也迸发出芳香。这种声音随着流水和悲风,传过湘江,吹过洞庭湖,直到曲终声寂。可是却看不见鼓瑟的人,所看见的只有湘水上的几座青山。
再返回去读钱起的这首诗,他设置的结构很巧妙。描写湘灵,能引起读者的幻想:在青山绿水之间,仿佛见到一个刚放下云和瑟,悠然远去的神女形象。
钱起是中唐时期最著名的诗人。曾和夏侯审、李端等九人,一起被称为”大历十才子。
就这样,“偶然”得来的一个诗句,帮助他中了进士。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积累的重要性。仔细品读钱起前面那几句诗词,也写得很好,渲染了意境,对周边事物描摹地很清楚。所以平时也要思考,你要努力,才能有运气的,不然运气来了,抓都抓不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