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奇书的特点 四部书的构成及其演变
汉武帝建元年间(前140至135年),始置太史公,命司马谈专掌修撰史书工作。此后,历代封建王朝因之,设立专门机构,隶属于中央主管部门,任命亲信官员,拢络才学兼备的士人,修撰《起居注》、《实录》以及历代史籍。
初期史籍数量有限,尚未形成独立部类。汉刘歆编《七略》,只有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方伎、术数六类,而无史类。班固撰《汉书·艺文志》,也因袭《七略》,没有史部,原因汉时史书数量有限,尚不足以成为典籍的一类。汉时史书有《国语》、《新国语》 、《世本》《战国策》、《奏事》、《楚汉春秋》、《太史公》、《太古以来年纪》、《汉著记》 、《汉大年记》 等五百二十一篇,故刘歆把这些史书均附于“春秋家”之后。
晋苟勖撰《中经簿》,典籍以甲乙丙丁四部分类,将史书列入丙部,有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诸类,是为史书独立部类之始。此后,李充、谢灵运、王亮、任昉、股钧、王俭诸家官撰书目,皆奉为法式,确定了史书的独立部类。
以上I3类,817部,13264卷 (通计亡书合874部,16874卷) 。此后,史志目录文献,大致根据隋志部类细目而编定。《旧唐书 经籍志》史部收13类,844部, 17946卷;不著录358家,12327卷。《宋史 ·艺文志》史部收13类,2147部,43109卷。《通志 艺文志》著录史书2301部,37613卷。《文献通考 经籍考》著录史书1036部,24096卷。《明史 艺文志》只著录当代史书1316部,30051卷。清朝编《四库全书》,对史籍文献进行一次大清理,见于著录者如下表:
以上15类,2053部,39009卷。另据《贩书偶记》与《贩书偶记续编》统计,史部收录典籍2938部,45363卷。 二者相加,共计4991部,84372卷。史部文献当然不止此数,据梁启超估计“应在十万卷以外”。总之,中国古代史籍文献约有五千余部,十万卷左右。
二、史书体裁。
I.纪传体正史
2.编年体史书
3.纪事本末史籍
4.政治制度史籍
志:记述一代典章制度,诸如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典章制度以及社会礼乐风俗、自然山川、水路交通等制变。 《地理志》、《艺文志》等
表:用表格形式将人物、大事分条按顺序概括记录于中表,或以人物为中心,记载世系,或以分国编年记事,或以人物更迭、排比纪事。
前四史:
司马迁的《史记》一百三十卷、班固的《汉书》一百二十卷、范晔的《后汉书》一百三十卷和陈寿的《三国志》六十五卷,总称为“四史”,也叫“前四史”。
二十六史
除“四史”外,还有房玄龄等编《晋书》130卷、沈约编《宋书》100卷、萧子显编《南齐书》59卷、姚恩廉编《梁书》56卷、《陈书》 26卷、魏收编《魏书》130卷、李百药编《北齐书》50卷、令狐德菜等编《周书》50卷、魏徵等编《隋书》85卷,共计“十三史”。宋朝人加.李延寿的《南史》80卷和《北史》100卷、欧阳修的《新唐书》225卷和《新五代史》74卷,乃有“十七史”之称。明朝嘉靖年间检刻“十七史”时,又加元脱脱编《宋史》496卷、《辽史》 116卷、《金史》 135卷、宋濂等编《元史》210卷,合称“二十一史”。由于明朝国子监刊刻,故称“明监本”二十一史。
清乾隆时张廷玉等编《明史》332卷,刘响的《旧唐书》200卷,从《永乐大典》中辑出薛居正的《旧五代史》150卷,合称“二十四史”。乾隆四十年(1775年) 武英殿主持刻竣,是为清“殿本”二十四史。开明书局影印“殿本”二十四史时,又增柯邵吝的《新元史》257卷,遂有“开明二十五史”之说。1927年, 赵尔巽等人修撰《清史稿》536卷,又有“二十六史”之说。
2.编年体史书
孔子编的《春秋》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编年史但由于被列为“五经”之一,所以旧说编年史以《左传》为代表。
我国古代编年体史书,是以帝王为中心按年代顺序记载有关事件。皇帝左右专设有史官,以记其起居言行。这种制度产生很早,到汉代便出现了传记皇帝起居言行的《起居注》南北朝以后,历代统治者曾组织史官根据“起居注”、“日录”、“时政记”一类文献,编辑《实录》,作为编年体史书的一种体 裁流传于世。最早见于著录的是《梁皇帝实录》。具有重要文献参考价值。
《资治通鉴》:
《通鉴》一类史籍是编年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史学家司马光首先开创这种史书体例。主编司马光根据丰富史料,大约用十九年的时间(1066至1084年) ,完成了二百九十四卷的《资治通鉴》。此书上自周烈王二十三年( 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 ,总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实,综合成一部以年为经、以事为纬的大型编年政治史。
3.纪事本末史籍
是在编年体史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南宋袁枢编《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首先开创了“纪事本末”体裁。本书列239事,另附66事,总计305事,均抄自《通鉴》,不加编者一言,按事件发生时序编辑。本书分量止及《通鉴》二分之一,对《通鉴》作了大量删减。
三通:《通典》、《通志》和《文献通考》习惯上称为“三通”。“三通” 之后,清代有“十通”,还有会典、会要、以及诏令文书等,均属于典制类文献。
史评:唐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儿撰《史通》四十九篇,开创了史评专著体例。作者根据丰富的史学知识,深入研究许多历史文献,对唐朝以前的重要史籍文献,作了全面系统总结,指陈利弊得失,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不少个人真知灼见,从而建立了中国古代史学评论章法。清代章学诚撰《文史通义》,是在《史通》的基础上,对史学著述作了精辟的论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