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野生动物名录(596种北京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发布)
596种 《北京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发布,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全国野生动物名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全国野生动物名录
596种 《北京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发布
鸟类503种、兽类63种、两栖爬行类30种;126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10月12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正式发布《北京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下称《名录》),《名录》囊括了北京所有的陆生野生动物。
兽类、两栖爬行类名录为最新发布
北京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截至2020年,北京地区共有维管束植物2088种,此次《名录》公布的596种北京陆生野生动物进一步明确了北京的动物资源家底。其中,《北京陆生野生动物名录-鸟类》已于今年4月份发布,而兽类、两栖爬行类的名录则为最新发布。
《名录》以北京市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成果为本底资料,以《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北京兽类志》、《北京鸟类志》、《中国哺乳动物多样性及地理分布》、《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中国蛇类》、《中国两栖动物检索及图解》和《北京脊椎动物检索表》等为基本资料,结合野外调查记录信息,经编审委员会论证、筛选和确认形成。其中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126种,包括黑鹳、褐马鸡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0种,豹猫、鸳鸯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6种。
消失近80年的栗斑腹鹀重回密云山地
目前,北京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4%,城市绿化覆盖率48.46%,湿地率3.6%,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鸨现身通州副中心,以往无记录的震旦鸦雀在房山、大兴、丰台等地频频被发现,黑鹳、鸳鸯、褐马鸡等物种在北京的分布区不断扩大,消失近80年的栗斑腹鹀重新回到了密云山地,以前无记录的大足鼠耳蝠、小菊头蝠、香鼬等兽类也出现在北京。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处处长张志明告诉记者,北京通过保护修复野生动物栖息地,加强野生动物救护和疫源疫病监测,严厉打击非法猎捕和经营利用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行为等一系列工作,不断加大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特别是《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的发布将全市所有野生动物纳入保护范围,此次《名录》进一步明确了北京现有的陆生野生动物品种,将为全面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提供坚实基础。
北京代表性陆生野生动物
鸳鸯:国家Ⅱ级保护动物
雄鸟颜色艳丽,背上有明显黄色帆羽,易识别。营巢于树上洞穴,北京海淀、西城、东城、朝阳、延庆、怀柔等区的湿地均可见到,种群数量不断增加。
褐马鸡:国家Ⅰ级保护动物
全身呈浓褐色,头和颈为灰黑色,头顶有似冠状的绒黑短羽。主要栖息在森林中,以植物的叶、嫩茎、果实、种子等为食。
豹猫:国家Ⅱ级保护动物
北京现存比较常见的野生猫科动物。体型和家猫相仿,但更加纤细,腿更长。栖息于山地林区、郊野灌丛和林缘村寨附近。主要以小型鸟类、鼠类、松鼠为食,偶尔取食昆虫。
黑鹳:国家Ⅰ级保护动物
具紫绿色金属光泽,胸腹部白色,嘴、脚、眼周裸露皮肤红色,以鱼、虾、昆虫等为食。北京房山、门头沟、延庆等地有分布,房山为“中国黑鹳之乡”。
普通雨燕:北京市重点保护动物
夏候鸟。体长17厘米左右,全身暗色,尾叉中等深浅,喉色略浅。栖息于城楼、古塔、宫殿等古建筑的斗拱的洞穴中,近年来适应城市发展逐渐在立交桥等高大现代建筑筑巢。北京城区春夏各处易见。
中华斑羚:国家Ⅱ级保护动物
外形似家养的山羊,但身体粗壮,四肢也粗短,平均体长100厘米左右,毛色一般为棕褐色或灰色。栖息于山地森林,善于攀岩。以青草和灌木的嫩枝叶、果实以及苔藓等为食。
狍:北京市重点保护动物
体长约1.2米,重约30千克,尾短,有着细长颈部及大眼睛,大耳朵,雄狍有角,全身草黄色。日间多栖于密林中,早晚时分才会在空旷的草场或灌木丛活动。以灌木的嫩枝、树叶和各种青草等为食。
大棕蝠:北京市重点保护动物
体型中等大小,前臂长49~57mm。背部毛色呈茶棕色,腹部呈淡褐色,翼膜淡褐色。栖息于房屋棚顶、阁楼、夹缝等处。以昆虫为食。
团花锦蛇:国家Ⅱ级保护动物
蛇体粗圆,长度90厘米左右。体背褐色,背中央及两侧有三行镶黑边的暗褐色椭圆形斑纹,像一团花。栖于较湿润的石头下或草丛中。以蜥蜴、鼠类和鸟卵等为食。
金线侧褶蛙:北京市重点保护动物
体背面绿色或橄榄绿色,鼓膜及背侧褶棕黄色。背面皮肤光滑或有疣粒,体侧疣粒明显。背侧褶宽而明显,直达胯部。栖息于河湖稻田。主要以水生动物为食。(记者 张璐)
来源:新京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