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溺爱你的六大征兆(34别碰它)
孤独症宝宝的性格并不是我们能随时掌控得了的,有时候孤独症宝宝可以笑着和你一来一回的互动,但是很可能你下一步的动作就会惹毛他。
不要碰我的积木在一个孤独症康复机构的走廊上,大老远就能听到一位孤独症宝宝扯着嗓子大声叫喊:
"不要碰我的积木!"
他是丁丁,一个6岁的男孩子。能够和大人进行简单的对话,记忆力和观察力上很出色,交给他的字和古诗几乎三四遍就能熟练背下来。
由于能力太过出色,丁丁的父母却忽视了他能力之外和常人不同的地方。
丁丁父母因为工作的原因很少和丁丁见面,一般都是爷爷奶奶带。
爷爷担心丁丁和其他小朋友玩会学到坏习惯,就带着丁丁经常自己一个人和玩具玩。当然,因为丁丁能力的优秀,他的父母给他买了很多高级的玩具。
丁丁直到4岁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参加集体活动的时候,都不愿意和任何人说话。
他的父母以为:强者永远是孤独的。
后来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幼儿园的老师认为丁丁可能有孤僻的倾向,建议父母带着孩子评估。
在5岁那一年,丁丁被诊断为孤独症。
由于从出生到确诊那年对丁丁都是忽视,他的父母对丁丁一直抱有亏欠。
从那之后,只要是丁丁有想要的,一律满足。
在几经周转来到我所在的孤独症康复机构后,对丁丁评估的第一节课里,丁丁就立刻表现出了他的问题。
评估师想要和他互动一起玩搭积木,于是手就伸向了丁丁旁边的一大堆积木,准备拿走一块。
刚碰到积木,丁丁就暴跳如雷,尖叫并且喊下了那句话,然后从椅子上滑下去躺在地上哭闹。
父母的溺爱,终究是害了孩子当我们的孩子被确诊为孤独症的那一瞬间,相信对每一个家长来说,都是晴天霹雳。
孩子成为孤独症儿童,不仅和生理原因有关系,还有家庭因素有很大的联系。
但无论为什么被诊断为孤独症,都成为了既定的事实。
弥补是补不回来的。
对于孤独症的宝宝来说,不管是认知能力比较好还是比较差,他们对认识世界和对外界的交往看法,都和常人有所不同。
当孤独症宝宝第一次表现出问题行为,而家长没有正确回应的时候,这个行为就在孤独症宝宝的"处世"方式中播下了种子。
每一次的纵容和溺爱,都是在为这颗种子浇水施肥,最后成为参天大树。
想要把已经被强化得很成熟的"问题行为"这颗大树拦腰斩断,可没那么容易。
如何纠正过度溺爱的孤独症宝宝?
以文中的孤独症宝宝丁丁为例,我们来进行专业的分析。
丁丁存在的问题是社交性很差,喜欢抱着一大堆玩具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孤独症宝宝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集体活动,那么干预的第一步并不是把把硬插进众多小朋友之中。
首先让他接受自己的玩具和未来一段时间同一个人一起玩耍。有的孤独症宝宝对外界的警惕性非常高,所有的改变都只能每天一点点进行细微的更改。
丁丁不想要和外人共同玩积木,因为他认为积木在他身边就是自己的。那么我们就需要掌握丁丁玩具的主导权,就是从最开始就把丁丁最喜欢的积木掌握在手中。当丁丁愿意和治疗师或者爸妈进行眼神或者肢体上的互动的时候,以奖励的方式给他。
如果丁丁没有搞明白规则(积木的主导权在大人手中),而进行抢夺和哭闹,那么就把所有的奖励积木收走。等到反抗结束,再以奖励的方式还给他。
当奖励的积木越来越多,就加入丁丁玩积木的活动中。尝试在孩子身旁搭积木,如果没有表现不适,那么就给丁丁奖励一个更加喜欢的物品。
每天都进行这种活动,至少需要坚持两周的时间,一定就会出现我们想看到的改变。
"丁丁"是社会上一大部分孤独症宝宝的缩影,看似不同,但是却有太多相似之处。不仅是孤独症宝宝,还有太多家长过分溺爱的正常宝宝,对于自己特别喜欢的玩具,不愿意分享,引来不少问题。
不管是哪类孩子,家长朋友们都可以根据本篇所讲到的教育方法,稍作改变,来用到自己孩子身上。
今天关于"过度溺爱的孩子要如何教育"的内容,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如果您有同样的困扰或者您的身边有家长朋友有困扰,请大家不要吝啬自己的手,点点转发和收藏,让更多人了解正确的育儿方式。
点个关注,每日一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