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心理学教你看清身边的人(心理学这3种人很容易引来别人的伤害)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在人类社会文明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可贵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

人不仅是独立的人,也是社会的人,人际交往是个体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子。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让我们获得温暖、支持,还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2020年张荣伟和李丹在人际关系和自我概念对生命意义的影响:一项追踪研究中发现可以通过改善人际关系和提高自我概念来提升个体的生命意义感。

三个心理学教你看清身边的人(心理学这3种人很容易引来别人的伤害)(1)

即带着一颗自我肯定之心,积极参与到社会互动中去。而黄四林、韩明跃和张梅认为人际关系对社会责任感具有明显正向影响。

可见,人际交往是重要的,但依然有许多人并不重视此课题,不了解如何去与别人交往,以致于伤人伤己。

在现实情况中,有很多人在社交中以错误的方式社交,看上去好像自己没什么问题,但是却很容易引来别人的伤害,特别是以下三种。

太过真诚的人很容易让人敬而远之。我有一个朋友的大学室友便是如此。她的这位室友有一次打碎了自己的杯子,玻璃渣掉在了地上,她怕玻璃渣掉在了我朋友的拖鞋上,于是当即去给我朋友买了一双新拖鞋,外加一套文具。

三个心理学教你看清身边的人(心理学这3种人很容易引来别人的伤害)(2)

在我朋友回到寝室的时候拉着她的手请求原谅。我的朋友在描述这件事的时候是这样说的,“那是凉拖鞋!怎么可能有玻璃渣看不到!”,“怕辜负她的好意,我都只好把我那双拖鞋扔了”,“她对人太真诚了,有时候我都不敢跟她一起玩”。

我能听出朋友的字里行间都是对于这位室友的不可思议以及敬而远之。明明是一个考虑如此周到又如此真诚的女孩子,怎么却得不到他人的认可呢?

因为她的真诚缺少一个度,过于真诚让她身边的人倍感压力,接受也不是,不接受也不是,久而久之,自然也就渐渐远离了。

三个心理学教你看清身边的人(心理学这3种人很容易引来别人的伤害)(3)

对于她本人来说,也是十分残忍的,明明自己对每个人都付出了真心,怎么偏偏一个朋友都没有呢?

太过真诚的人还存在一个过度自我暴露的问题,如果有人稍微接近他们,他们便把自己的真心都掏出来,来一个淘一个。

在不能确认对方是否值得信任的情况下就显露真心是很危险的,谁会知道他们会不会以此来伤害你呢。

太过善良的人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善良本身是一个好品质,但是过于善良却容易导致人际交往困难。

有的人会因为过于善良,不拒绝别人的任何请求,会为了保证别人的利益而损害自己的利益。

三个心理学教你看清身边的人(心理学这3种人很容易引来别人的伤害)(4)

过于善良会把自己放于低位,很容易被人利用。有的人会有这样的思想:“我对她们这么好,她们应该也会这样对我吧。”

其实不然,人际交往本质上也是两个人的博弈,最好的状态是势均力敌,如果你直接把自己放在低位,那对面会觉得,你应该没有什么本事吧,应该很好欺负吧。

同时,太过善良的人,很容易没有底线,这也是导致得不到别人尊重的关键原因。

但是爱人先爱己,做一个善良的人的同时,不要忘了自己的底线,如果你自己都不重视自己的利益,那别人又何从尊重呢。

三个心理学教你看清身边的人(心理学这3种人很容易引来别人的伤害)(5)

喜欢卖惨,爱抱怨的人则很容易被人厌恶。大家是否会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人呢?无时无刻在向别人述说自己的悲惨经历,抱怨上天为何如此不公,自己明明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有一种人是无心卖惨,他是真的觉得自己过得很惨,并且控制不住想要诉说。这类人其实是有更加强烈的“自怜”情绪的,且习惯性用悲观主义思考各种事。

还有一种是有心买惨,利用买惨来博取同情,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这两种人都很容易被人厌恶。

三个心理学教你看清身边的人(心理学这3种人很容易引来别人的伤害)(6)

从心理学上出发,人天生都是趋利的,也是天生就向往美好事物的。在面对总是买惨,总是爱抱怨的人时,我们也会选择远离。且当一个人负能量满满的时候,他所看到的,遇到的都变得负面了,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人际交往本来就是人生的重要课题,我们在摸索中不断前行、进步。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喜欢,那就努力成为你自己所喜爱的人,当你自己能够喜欢自己的时候,别人亦会喜欢你。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生煎包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

[1]张荣伟,Pual T.P.Wong,李丹.人际关系和自我概念对生命意义的影响:一项追踪研究[J].心理科学,2020,43(05):1154-1161.DOI:10.16719/j.cnki.1671-6981.20200518.

[2]黄四林,韩明跃,张梅.人际关系对社会责任感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6,48(05):578-587.

第一心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