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城关庙(浚县背阁小杨宗保)

浚县庙会又称浚县正月古庙会,是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的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

活动贯穿于每年的整个农历正月,一直到二月都熙熙不散,有“华北第一大古庙会”之称。 加拿大学者安得里先生曾评价:“浚县庙会,是中国的狂欢节!”

2014年11月,“浚县正月古庙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浚县城关庙(浚县背阁小杨宗保)(1)

浚县城关庙(浚县背阁小杨宗保)(2)

相信很多人对浚县庙会都不陌生,对于背阁,也是浚县庙会的一大亮点。

浚县城关庙(浚县背阁小杨宗保)(3)

背阁就是在成年人的肩背上,根据平衡力学的原理,运用铁拐支架和人物道具,通过绑扎、伪装、美化造型而塑造出来的传统艺术人物。浚县卫溪街道办事处北街社区7岁的刘嘉宾就是背阁的小演员之一。然而,根据以往惯例,2017年的春节可能会是他参加表演的最后一年。

孩子能参与背阁,家长都会觉得这是一种肯定和荣誉。因为,每个孩子都会经过挑选,从长相到体重,这些孩子无疑都是村里的“颜值担当”。3年也是一个不成文的惯例,每个参与社火表演的人一上,就要上3年。每个孩子上阁大约在3到4岁,经过3年成长,体重增加后已经不太适合,也有上4年的,但是很少。

浚县城关庙(浚县背阁小杨宗保)(4)

2月5日,小学二年级的刘嘉宾不到六点就起床化妆了,化妆前妈妈连忙给他煮了个鸡蛋吃,因为一旦画了嘴唇再吃东西,容易弄花。9点开始装扮,及时绳子勒得很紧,刘嘉宾也没有吭一声。坐在阁上4个小时不能乱动,这份毅力,总能得到大人的夸奖。刘嘉宾扮演的是“杨宗保”,和他一直排在队伍最前头的是张静依扮演的“穆桂英”,这个角色刘嘉宾的姐姐也曾经扮过。

浚县城关庙(浚县背阁小杨宗保)(5)

(2月5日早上不到7点,已经化好妆的刘嘉宾摆出动漫人物的造型)

浚县城关庙(浚县背阁小杨宗保)(6)

(化好妆后,刘嘉宾和妈妈一起回家休息,旁边是和他一起上背阁的张静依)

浚县城关庙(浚县背阁小杨宗保)(7)

(穿服装,绳子需要勒得很紧)

浚县城关庙(浚县背阁小杨宗保)(8)

(不安分的刘嘉宾耍花枪)

浚县城关庙(浚县背阁小杨宗保)(9)

(徐传军背着刘嘉宾在行进)

浚县城关庙(浚县背阁小杨宗保)(10)

(饿了吃东西也要小心翼翼,不能弄花口红)

浚县城关庙(浚县背阁小杨宗保)(11)

(走到那里,背阁都是大家瞩目的焦点)

浚县城关庙(浚县背阁小杨宗保)(12)

(表演结束,围过来很多好奇的游客)

浚县城关庙(浚县背阁小杨宗保)(13)

(下了地,刘嘉宾摸着膝盖活动)

浚县城关庙(浚县背阁小杨宗保)(14)

(一溜烟跑下山)

浚县城关庙(浚县背阁小杨宗保)(15)

(自始至终刘嘉宾的都有小伙伴们陪着)

浚县城关庙(浚县背阁小杨宗保)(16)

(拿着零食跑在古城街上)

浚县城关庙(浚县背阁小杨宗保)(17)

(妆容吓哭了邻居家的小孩)

浚县城关庙(浚县背阁小杨宗保)(18)

(花腔耍一路一直到家)

浚县城关庙(浚县背阁小杨宗保)(19)

(卸妆)

浚县城关庙(浚县背阁小杨宗保)(20)

(卸了妆的刘嘉宾站在家门口)

两个人明年可能都不会出现在背阁的队伍里了,虽然小小的人儿嘴上不说,心里都很珍惜这样的机会。47岁的徐传军负责背刘嘉宾,三年过去了,他认为刘嘉宾的变化一点一滴:“ 越来越沉了,毕竟孩子在长大。”“正月十五准备让静依的弟弟试试扮‘杨宗保’,要是可以明年就定了。”张静依的妈妈告诉记者,家里两个孩子尽量都上一次,怕以后孩子长大了提意见。

浚县城关庙(浚县背阁小杨宗保)(21)

“明年还上吗?”当天中午结束表演后,记者拉住往山下疯跑的刘嘉宾问,他仰着头说,“上啊,肯定上。”一旁的妈妈听见说:“明年你就胖了,沉了,不能上了。”“谁说我胖了?俺瘦着哩!”说着刘嘉宾便跑得没了踪影。过了正月十六,刘嘉宾又要回到课堂成为一个小学生,而背他的徐传军也要开始忙碌一年的营生,他们的庙会之旅也就算了暂时结束了。

本期小编:小小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