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花开迎泽家长感想(我和家人接力育桃李)

家校共育花开迎泽家长感想(我和家人接力育桃李)(1)

三尺讲台一辈子,初心不改

教育理想烛光闪,薪火相传

……

跟教育小微走进“教育世家”

感悟在时光流转中

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

家校共育花开迎泽家长感想(我和家人接力育桃李)(2)

上海

“人民教育家”于漪

一家三代六人结缘教育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于漪老师从教学实践中探索出的“教文育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等教学理念,丰富完善了语文课程的国家标准。她一家三代6人都从事教育工作,是名副其实的教育世家。于漪的爱人黄世晔离休前是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儿子黄肃退休前任一中学副书记、副校长,也是一名历史教师;儿媳史玲玲退休前任职于复旦大学物理系;孙女黄音在杨浦高级中学任语文教师,孙女婿尚宣廷是市北中学的物理教师。

家校共育花开迎泽家长感想(我和家人接力育桃李)(3)

△于漪与家人

于漪从教70余年,三代教师也经历了时代变迁,但一家人对“国家”和“人民”都有着深刻的体会。于漪上过近2000节示范课,完成600余万字教育著述;黄世晔参与恢复高考时的第一次高考命题;黄肃的课堂里除了学科知识,总是充满中国故事;黄音从事教育科研时,也始终铭记奶奶提出的“中国的基础教育学应该有中国气派,一线教师就是创造者,有巨大的力量”。

家校共育花开迎泽家长感想(我和家人接力育桃李)(4)

家校共育花开迎泽家长感想(我和家人接力育桃李)(5)

孙女黄音长大后,父亲郑重交给她一本《雷锋日记》。这本书是1964年黄肃过生日时,于漪送的。在书的扉页,有奶奶当年写的一句话——“肃儿:向雷锋叔叔学习,做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永远忠于党,永远忠于人民。”黄肃将这本书交给女儿,是希望成为教师的她也能在教学中继承于漪心中的“中国灯火”,接力探索中国基础教育的话语体系。

家校共育花开迎泽家长感想(我和家人接力育桃李)(6)

江西

一家从教24人

方志敏精神代代传承

上饶市弋阳县方志敏中学占运雪,从祖父到父亲,到她自己,再到女儿,都收获教书育人的喜与乐。1938年,占运雪祖父占(詹)天权秉着振兴桑梓教育的决心,毅然放弃了外地的工作,回到家乡,创办了弋阳县第一所中学——“圭峰中学”。圭峰中学是方志敏中学的前身,1988年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命名为“方志敏中学”。

家校共育花开迎泽家长感想(我和家人接力育桃李)(7)

△占运雪家庭合照

占运雪的父亲占(詹)道林,1990年调方志敏中学任校长。他任劳任怨,勤勤恳恳,一直到光荣退休。由于父亲积极工作,认真从教,对学生负责,先后获得县市优秀校长、党务工作者、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家校共育花开迎泽家长感想(我和家人接力育桃李)(8)

占运雪毕业后,父亲鼓励占运雪到乡下中学好好锻炼,后来她成为方志敏中学的一名教师。而更让她欣慰的是,在她的影响下,女儿来到江西省医药学校,继续从事教育事业。占运雪说:“我们一家四代,深受红色传统的影响,立志学习方志敏精神,为这片红土地默默奉献自己美好年华!”

家校共育花开迎泽家长感想(我和家人接力育桃李)(9)

山东

五代传承

终得桃李芬芳

青岛理工大学的张冬梅教授从事高校教学36年,连续多年指导学生参加电子设计大赛,并获“山东赛区一等奖”;她默默资助困难学生,初心不改。一家五代人都与教育事业有不解之缘。听父辈和街坊邻居说,她的曾祖父张修身当了一辈子老师,是有名的私塾先生;祖父张寿鹏自1922年开始奔波在乡邻教书,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45岁的爷爷正式成为新中国的首批教师。张冬梅回忆,小时候,爷爷经常给她们讲解放前,日寇猖獗、民不聊生的苦难生活……最后,爷爷总是告诉儿孙,“是共产党救了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咱的家!一定要感恩共产党!”

家校共育花开迎泽家长感想(我和家人接力育桃李)(10)

△张冬梅的祖父与父亲

父亲张志荣在中学担任数学教师,还是篮球、游泳教练,经常带队参加地区和山东省的比赛;母亲张延珍是小学教师,她把学生视为己出,教学效果优秀,参加工作仅仅1年就破格担任小学教导主任。父母也常常教导:赶上了共产党领导的好时代!一定要努力工作,报效祖国!在家庭的熏陶和感染下,张冬梅教授的女儿张瀚文,从小立志成为一名教师。2018年10月-2021年1月在浙江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师从孙优贤院士,2020年评为浙江大学副研究员。

家校共育花开迎泽家长感想(我和家人接力育桃李)(11)

△张冬梅(右二)带领本科生设计的洗煤机自动控制系统调试现场

当教师的父亲爱好书法,他亲笔写下“教师就是一位多孩子的母亲,每个孩子都是母亲的心头肉,爱要洒向全体学生”,挂在张冬梅书房正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这个教育世家。

家校共育花开迎泽家长感想(我和家人接力育桃李)(12)

河南

一家3代8人从教

“长大后我要成为你”

段纳一家3代8人从事教师工作,如今的她已是平顶山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而她的第一份工作却是学校图书馆的一名管理员。段纳如何能一步步成长到今天,要从她的爷爷说起。

家校共育花开迎泽家长感想(我和家人接力育桃李)(13)

△家庭成员合影

段纳的爷爷段凌辰曾被誉为“河南文科高等教育先驱者”,1924年起先后任教于西北大学、中州大学、国立中山大学,1935年被聘为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讲《中国文学史》等课程,著有《中国文学概论》等。她的父亲段佩简1961年从河南大学毕业,先后在平顶山市第一高级中学、平顶山市第一中学、平顶山市第六中学等校任教,为平顶山市教育行业培养了大批骨干。

“因为爷爷和父亲都非常优秀,从小我心里就种下一颗种子——成为像他们一样优秀的人,有了目标就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前进。”段纳说,她在图书馆工作时,就坚持学习,抓紧成长,不断“升级”自己,一步步成为了自己幼时憧憬的样子。

致敬引路人

致敬每一位辛勤耕耘的老师

来源 | 综合自教育政务新媒体联盟成员单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