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的十大俗语(农村俗语一九天不凉)
前两天在与一位老农聊天的时候聊到了气候的话题上,老农说,过了冬至之后,就交一九了,因此,天气应该越来越冷,如果交了一九后天气仍然不冷,那么,就会应了农村“一九天不凉,九九‘赤’脊梁”这句俗语中的说法,气候就反常了。
“什么?农村还有这么一句俗语?这句俗语的意思是什么呢?”我疑惑地问。
老农见我不懂这句俗语中的意思,便开言道:
每年过了冬至日后就开始“交九”。所谓的“交九”也叫“数九”,是中国民间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期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在我国的民间口口相传,并且,还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不过,至于这种方法从何时开始流传,现在是没有确切的资料能够佐证的。
“数九”一般从冬日至数起,每九天算一个“九”,依此类推,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时才算完结。而到了“九九”八十一天的时候,天气寒冷的时光已经结束,天气就会暖和了。不过,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到了“九九”八十一天的时候,有些地区可能还没有完全进入春天。
无论“数九”的方法究竟是怎么来的,但这种方法也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的。因为从过了冬至日后,虽然太阳的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了,但太阳仍然距离地球太远,地球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地球每天接收的热量,仍然会呈现热量“入不敷出”的状况。再加上在冬至日之前地球上所集聚的热量已经消耗殆尽,所以,过了冬至日后的天气会一天冷似一天,到了“三九、四九天”时,会达到寒冷的顶峰。但过了“三九、四九天”时,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热量就会慢慢地集聚起来,从而使地球上的温度渐渐升高。
农谚中这样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由此可见,到了“一九”的时候就该出现寒冷天气了。
那么,一旦到了“一九”时天气仍然不冷会导致什么结果出现呢?
如果到了“一九”时天气仍然不冷,那就意味着地球上仍然集聚有大量的热量,而这些热量就有可能伴随地球度过整个冬天,到“九九”时节时,地球上这些头一年残存的热量就会与太阳照射发出的热量进行叠加,从而使地球上的温度迅速升高,最后导致人们在“九九”时节到来时就会有燥热的感觉,从而使一些怕热的人甚至会出现赤膊露体的现象。其实,“一九天不凉,九九‘赤’脊梁”这句俗语就是这样来的。因为“赤”脊梁是民间对赤膊露体现象的一种说法,所以,这句俗语就表示-----一旦在‘一九’时天气仍然不冷,那么,到了“九九”来临时,人们就有可能因天气燥热而赤膊露体了。
以上所言,就是这句俗语的大概意思。
听了老农的解释后,我总算是弄明白了这句俗语所要表达的意思。由此看来,劳动人民从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还总结出了不少的经验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