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谈养老这急剧老龄化社会(落下帷幕的装台热议不断)
热播电视剧《装台》在央视已经播出两轮,该剧在陕西观众中引起巨大反响,无论剧中的美景、美食、街道、城中村等,都真实反映了西安近年来的巨变,令人在热泪中感慨。作为《西安旧事》主编,宣传推广西安义不容辞,就在《装台》热播之际,笔者访谈了剧中刁大顺的生活原型朱东平(生),对装台人不为人知的生活深入了解,并于2020年12月14日推出:“《装台》一播即火的背后,是西安市井真实的人间烟火”一文。
该文推出后持续不衰,阅读28086人次,跟帖50余条,其间多为肯定该剧接地气、近生活、弘扬古城的溢美之词,也有意见、建议,更有读者得知朱东生没有社会统筹,建议为其办理养老保险,所有留言不乏真知灼见。今梳理后贴出,希望大家见仁见智,智慧碰撞,让好剧、好人、好评等落到实处。
@孙国华:每天晚上八点准时看《装台》,多年没看过这么好的电视剧了,太贴进生活了!不爱看高富帅,西安这一炮打响了。
@犒赏自己||闷声发大财:西安底层草根一族,不容易呀!就像这座城市里的浮萍一样好死不如赖活着,挣扎、纠结但不屈不挠!
@小溪:真人真事就在你我身边,沧桑的人生才有丰富的故事。赞!
@Rose:值得一看的作品,勾起陕西在外游子的片片回忆。留恋起陕西的小吃,回忆起爱逛的小巷,说起了听得顺耳的陕西话激动不已。满满的回忆记忆犹新,感谢编剧,感谢演员们!
@花卉:《装台》这部电视剧火了,接地气,演员阵容了得,戏好演员演的更好,如今适合拍戏的城中村和老街到已经不多了,通过电视剧的镜头可以留下西安城的历史痕迹,多少年后城中村完全消失,再看此戏感受更深,留住了那一代人的生活,乡愁是什么,就是普通老百姓的普通生活。
@姚梅:有老师的推荐,有空看看。记得陕西电视台多年前拍的电视剧《半边楼》,《道北人》我挺喜欢的。
@顽石:时代市景生活,升斗小民过往,记录时代的变化,成为历史的见证,为创作底层生活的艺术家致敬!
@小浪墨华:“你为我装台,我为你装台,互相成就,互相补台,不要给别人挖坑,不要给别人拆台!”多么简单多么直接的处事哲学啊,这也是陕西人的品性,简单直接!
@剡坤泽:陈彦老师用自己的文笔让大家看到了装台人的酸甜苦辣,朱大叔用自己最直白的语言称赞了陈彦老师的平易近人。
@钟一:电视剧优于小说。小说太惨了。
正在装台的生生(右一)
@傲林批客:细细品慢慢看,西安人的小人物展现出了西安人的平常生活,接地气的剧,闫妮演的真好!张嘉益演的怂人有态度的怂!难得一部展现大西安的好剧!平常不爱听的秦腔听得也优美咧!哎呀,想咥泡馍咧!
@李耿超:“当我们行走在城市,看见这样一些建设者,看见这样一些用诚实劳动为自己获取收入的人时,应该给他们一个敬重的注目礼,而不是投以鄙夷的眼神。”陈彦老师这段话给人们的启示,对于那些下苦的劳动者,你可能不了解他们的生活,但你要对他们有足够的尊重。
@网络李捕头:为人生装台,为社会装台,为时代装台。
@纪文波:老百姓的故事才是真艺术,让我们不得不开始审视自己,“操场巷遗少”用笔之处皆是动人之点,先生用自己独特视角发现这座城市,讲述这座城和他子民的故事。
@李春丽:装台也是一种生活,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就像顺子说的那样,你为我装台,我为你装台,互相成就,互相补台,不要给别人挖坑,不要给别人拆台!
@西大街游民:这部电视剧就像网友说的,是一部超长版的西安宣传片。确实把西安的民俗风光美食一网打尽,太棒了!再加上西安籍明星,张嘉益、闫妮、尤勇、吉他等等,更有一些西安话剧院叫不上名的老演员们,简直精彩至极到极点!
@无拙庄主:顺子为别人唱戏装台。原型为顺子角色装台。陈彦为西安宣传装台。旧事为西安文化装台。
@杨林:《装台》火热荧屏绝非偶然,它以一座城市做舞台,以无数个“用诚实劳动为自己获取收入的人”(陈彦语)做幕后英雄,把西安底层草根一族鲜活生活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让这出装台大戏真实、料好、味足。装台,看上去是一种市井生活——谋生手段,其实更是一种成人之美、捧人之善的处世之道,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小爱:一部《装台》展现西安美景、美食、风土人情,让人们欲罢不能。好剧人人爱看,好人不能忘记。
@稼农:对《装台》这部电视剧,我是天天看的。总体不错,但对个别角色,还是不够滿意。如菊的表演,刁蛮的又点过。西安人生、冷、倔是有的,但如此刁蛮则鲜有所见。一家之言,敬请批评指正。
@奔儿:原来“黑了睡下光纷纷”、“生活行一下”的亲热被说的如此清新脱俗,服了!
@师健:总想起“操场巷”拆迁时、小巷小屋和当时的众多居民、虽然是拆迁者和被拆迁户的关系,但却处得非常融洽!
@苏航:市井长安,装台人生……
@小品阁下:等兄弟过年回来,把剧中的小吃挨个吃一遍,吼吼!
@风轻云淡:生生装台了顺子,“装台”收益后建议给原型生生赠送一份养老保险以此答谢。
@华宝龙:赞成楼上的说法望装台能给原型生生一个养老金。
离不开三轮车的“刁大顺” 摄影/李连源
@缘佑:昨天晚上看了,因为没看前面,没弄清这写的是啥年代的故事?疑惑的是七八十年代没有游乐场,但是为什么又用智能手机支付呢?现在呢,又不可能没有游乐场?
@万里长空:看着这个朴实、乐观、豁达的普通人,心里不免有些担忧,他没有社保(仅办了居民最低医保),60岁后就没有退休工资,就得继续装台、送货,但到了装不动、送不动的时候该咋办?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张京霞:这部剧的演员们的太好了!剧本写的太棒了!向为创作底层民众生活的作家——陈彦致敬!
@李俊酉:一个城中村,一部《装台》戏,人生有苦乐,生活实不易!
@rong嘴角上扬:作为西安老家城中村的人,第一次听秦腔掉眼泪了,西安话这么亲切好听,越来越爱我的大西安了。
@万里长空:无论哪个朝代,都需要目光朝下,能看到芸芸众生中最底层那群人的苦难、悲哀与伤痛的好文人,比如唐代写“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杜甫,当今写《装台》“我鼓劲咬了一口馒头”的陈彦!这些有担当的作家的作品,将万古流传!
@傲雪寒梅:最近一直在追电视剧《装台》,接地气,有人间烟火的味道与真实感。在当下的屏幕上,这样好的作品怎能不打动人呢?尤其运用了方言,更加贴近生活的本真。西安这座厚重的帝都城市,正在以浓郁的文化特征给我们启示:“到人民中去”。《装台》不仅是根本,更是强大背后的基石。
@贤忠:吹拉弹唱,喜怒哀乐,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一辈一辈一辈……
@杨新铁:《装台》不仅写了戏曲院周围靠搬运生活的群体,他还有很多其他接地气的地方,如用杆材和篷布搭建临时住所,搬运和建房苦力的群落,城中村小院里面的是是非非,以及饮食小店和鸡毛菜市的起起落落,甚至还连带到了秦岭里面的“田园生活”,这些都是过来的人们所熟悉的。
@鼓手王·新民:怎样妥善解决闲散劳动者(没有固定收入和单位)的养老问题,政府应该慎重考虑了。
电视剧《装台》中刁大顺的人物原型朱冬生
@雁成行:我和朱师傅有过一面之交。那是2000年在西安城南的一所军校里。军校邀请了《迟开的玫瑰》剧组来校演出。作为宣传部门的负责人,我们和当时的陈彦院长周团长李小峰有过交集。演出是在学校的军体训练棚的简易舞台上进行的,装台的师傅们受了很大为难。接触最多的还是朱师傅。后来我在陈彦的小说里读到了刁顺子,我当时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我见过的朱师傅。感谢千千万万个像朱师傅一样的下苦人为社会裝台为生活裝台!感谢作家陈彦先生和主流媒体把他们鲜为人知的幕后生活和悲喜人生展现给社会!祝朱师傅们健康快乐!
@庞纪友:结尾与原著相比,败笔。
@腊妹17402:整部剧筒直就是低层劳力者真实写照,接地气的很。张嘉益先生把小人物的善良、正直、窘迫、无奈,演泽得淋漓尽致!这部剧不得大奖天理不容!因为中国的所有成就都是最底层劳动者夯实筑就,然而他们又是安天乐命的智者——生活待他千变万变,我待他如同初恋……向作者致敬!向所有演泽者致敬!
@魏喜莲:不管别人爱不爱,反正作为一个生活在西安的人,我被这部剧吸住了。每天准时看。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剧中展现的吃喝拉撒都那样真实的如每天所见。
@终南山:自己是西安人,只听说《装台》电视剧好看,但是一直没有看,看了这篇文章后,觉得做为西安人必须看一看。
@上善若水:《装台》就是一部接地气儿,反应现实生活中的底层人物生活的记录片儿!
@刘老大:陕西人的《装台》了不起,为我陕西人骄傲。
@酱翁:一个词儿:感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