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演出演员(木有演出的演员)

每年春节,粤剧团体都会迎来他们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过年“睇大戏”是岭南过年的传统。在很多人心目中,“无戏不成年”,过年要是没有粤剧演出,这个年就过得不完整。所以每年春节期间,广东地区尤其是珠三角城乡都有邀请粤剧团下乡演出的习惯,这便是粤剧团演出的黄金时间,称之为“春班”。“春班”的锣鼓一敲响,便会吸引男女老少前来看戏,这也是岭南春节一道独特的民俗风景。

韩国演出演员(木有演出的演员)(1)

今年春节,无疑是不同于往常的,往日熙来攘往的广东粤剧艺术中心变得十分安静。线下剧院演出全部取消后,广东粤剧院便在微信公众号上推出线上“春班”。从1月30日至2月6日连续8天都可以看到精心挑选的经典剧目,马师曾、红线女等粤剧名伶出演的粤剧经典电影也连续多天在线上放送。除此之外,与粉丝、戏迷们互动的粤剧在线小游戏也相应推出。有戏迷在微公号里留言:“感谢广东粤剧院让我们这些粤剧发烧友随时都可以享受‘春班’的味道!”

虽然春班演出取消了,“周末睇大戏”“名家演出周“系列演出也暂停了,但随着文旅行业逐渐复苏,广东粤剧院的演员们也耐不住在家练功的寂寞,纷纷戴上口罩、做好防护,开始了新一轮排戏、切磋。

《南方》杂志记者从广东粤剧院了解到,从2月10日起,广东粤剧院行政部门已全面复工;3月初,演出团逐渐恢复排练。广东粤剧院一团已进入青年版《红丝错》主要演员排戏 ;广东粤剧院二团也进入了粤剧《一把存忠剑》主演合乐操曲。 现阶段,排练以主演抠戏、操曲为主,尽量减少群体场面排练。为了停演不停功,剧院组织演员们加强基本功训练,演职员分组、分时段练功练戏。在排练、练功期间,演职员拉开间距,全程佩戴口罩,做好防护措施。排演的情况还被工作人员剪辑成精彩的视频片段,让广大戏迷在抖音、微视上大饱眼福。

广东粤剧院党委书记、院长曾小敏向《南方》杂志记者介绍:“最近,由一团康健、马友民主演的青春版《红丝错》、二团彭庆华、梁晓莹主演的《一把存忠剑》都已完成了排演。接下来,我们要准备黄春强演出周,除了下半年的演出,我们还有院内一直都有的折子戏大赛,大家都在忙练功、忙下半年的比赛。我们为演出随时准备着。”

不仅如此,广东粤剧院还与全民K歌联合推出“春风入戏,线上戏曲音乐节”广东粤剧院专场。 4月10日的首次直播由广东粤剧院10位名家、新秀组成“粤剧K歌”组合,一共包含10首演唱作品。由粤剧名家曾小敏、蒋文端、彭庆华、文汝清、李虹陶和粤剧新秀康健、莫翠屏、马友民、朱建豪、吴碧君等分别演唱粤剧曲目,并在线与戏迷互动。

在云端“等待戈多”

戏剧在疫情期间就一定不能演出吗?戏剧一定要让观众和演员同处一室?戏剧非得发生在剧场吗?这是疫情暴发后,导演王翀一直在思索着的。传统舞台被关闭,剧场应如何突围?面对面的相处成为危险,演出行业该如何应对?这也是当剧场被疫情考验时,广州大剧院副总经理梁丽珍在自问着的。一次线上交流,两人一拍即合。广州大剧院决定携手新浪潮戏剧导演王翀,联合腾讯艺术频道,干一件史无前例的大事——创作中国首部线上戏剧《等待戈多》,进行公益演出,挑战戏剧创作新模式。

这次线上戏剧《等待戈多》公益演出,将邀请来自武汉、北京等地的演员,挑战戏剧创作新模式,打破疫情带来的地域隔阂和心理隔阂,用艺术重建社会信心。作为中国首部真正意义上的线上戏剧,同时也是全国演出行业复工后推出的首个新制作,线上戏剧《等待戈多》将为行业复苏注入“强心剂”和新思考。

这种开创性不仅体现在剧目内容呈现上,同时也体现在制作的方方面面。“从项目策划、剧本研读、演员面试、幕后制作、排练碰撞,到演出呈现,全程都是通过线上协作完成。”制作人梁丽珍说道。

同时,导演王翀也指出:“主创团队、演员团队、制作团队,横跨北京、武汉、广州、大同四个城市联合作业,很多团队成员从来没有见过面,整个项目仅凭线上交流就完成了合作。”

不碰面的制作策划、不见面的排演交流、不露面的观众观演,这并非常见的网络直播,而是利用互联网线上技术进行实时“舞台调度”,处于不同城市的主创、主演、观众跨越空间桎梏,感受戏剧的真实与鲜活,还原戏剧现场感、及时性,开创崭新的戏剧新模式。

走进剧院看演出,这仍然是大部分人对于戏剧演出和观看的思维定式,线上戏剧却打破这种思维。“它其实一次性解决了好几个层次的问题。”王翀解释。他认为,首先,这是戏剧自身对当下时代的回应,由线下转至线上,戏剧完成了进化,加入了数字化社会;再者,线上戏剧解决了备受疫情冲击的戏剧人“无戏可做”的问题——戏剧依然鲜活地上演,甚至在武汉上演;最后,落到演出与观众本身:演员可以在武汉演戏,三个城市的演员“同台”演出,观众可以安全看戏,并且看着戏剧随着时间展开,而非录像。

“这些所有美妙的、神奇的层次,其实都是线上戏剧带来的。”王翀说,“我们希望在深入探索作品纵向表达之余,此次内容制作及项目运作模式将同时突破区域限制及剧场观众范围,延展到互联网受众,用最前沿的方式,为观众提供一场与戏剧前所未有的对话,在戏剧‘最黯淡’的日子里,共同探索戏剧的未来。”

沉而不默的音乐力量

从已故大师吉里·贝洛莱维克执棒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开始,到由广州交响乐团的老朋友、曾指挥广交首次歌剧演出的著名指挥家克劳斯·威瑟执棒理查·施特劳斯的鸿篇巨制《阿尔卑斯山交响曲》告一段落,其间还包含了从巴洛克时期的《水上音乐》到近现代的《春之祭》……丰富的曲目、精心的安排,充分展现着广州交响乐团对乐迷的馈赠和牵挂。

由于疫情防控,广州交响乐团4月的现场音乐会已取消或延期。第三期“线上音乐季”则紧接着第二期“线上音乐季”从3月29日起推出,延续时间直至允许可恢复现场演出为止。最新的第三期“线上音乐季”安排了至少可连续播出30天的曲目,都是近年来多位国际指挥名家与广交合作的精彩现场音乐会回望。为填补自2月以来取消所有现场音乐会的空白,在音乐总监余隆和团长陈擎的共同策划下,广交率先于2月4日起推出了“线上音乐季”。截至3月28日,已安排的两期“线上音乐季”,连续播放54天广交过往音乐会实况录音节目,每天在广州交响乐团微公号上准时上线,用音乐陪伴广大乐迷。

同样静谧的星海音乐厅,早已恢复正常的工作秩序,面对演出空白的现状,工作人员向《南方》杂志记者介绍:“虽然现在没有现场演出,但我们也倍加珍惜现在苦练内功的阶段,希望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服务能力和专业素养,为艺术家们、观众们做好服务,提升观演体验。”及时发布演出票务的信息、开展大量音乐、艺术知识普及,星海音乐厅还在其微信公众号上联动广东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广东民族乐团,共同推出线上的“天使在人间”三八妇女节音乐会,为前方医护人员送上祝福、鼓励和慰藉。

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各类线上音乐会、戏曲、剧目和云舞台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充分展现了演艺界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积极应对。尽管疫情防控带来了现场演出的暂时停摆,但同时也激发着演艺界利用越来越成熟的互联网技术开拓新业态。对于没有演出的演员、从业者、艺术家而言,表演的形式变化和转型,也许将带来的是更为精彩的复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