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和李可染图画(齐白石李可染傅抱石)

东方水墨,独具单纯性、象征性与自然性。在广袤的水墨境象中,可窥宏观与微观、客体与主体之奥秘,这映射出中国画家们对宇宙、万物、社会、本我等的思考,此中意无尽也。

戴培仁,是安徽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吟古今而新貌出。戴培仁以往昔为引,用笔墨探寻时光的奥秘与意义,生动诠释了闲雅澄澈的东方美学。他笔下的齐白石、傅抱石等中国画历史名人,是现实与艺术、传统与创新的相互碰撞,画中人物之智慧品性,画家自身的心胸之情,独成了其水墨艺术之新貌。

白石老人像

齐白石和李可染图画(齐白石李可染傅抱石)(1)

戴培仁用慧智的眼光捕捉到对象的生动形象,白石老人这幅画里画家遵循中国画的规律,又吸取了西画的某些表现方法。运用“知黑守白”的原理,采用平光,银发白须和黑色长袍的配合,衬托出老人的风采。使得画面清晰、典雅又大气磅礴。渲染出了大师的身份同时,也显示出了老人对艺术的坚韧追求。背景为白石老人擅画的花卉、题字和署名签章与白石老人亲笔所写颇有相似之处,衬托出白石老人的艺术背景。

傅抱石先生像

齐白石和李可染图画(齐白石李可染傅抱石)(2)

前景抱石先生爽朗的相容犹在,背景以疾速飞动的笔触创造出后面背景的风起云涌,地动山摇,恣意苍茫的气氛。在满纸烟云皆画意,水墨淋漓韵犹浓。戴培仁在为抱石先生作像时画出了“抱石皴的精髓”以抱石先生的成名作铺垫出抱石先生的艺术造诣。


关山月先生像

齐白石和李可染图画(齐白石李可染傅抱石)(3)

戴培仁的人物画显示出高度的才情和难能的水平。如果他的现代工笔画重在染,那么他的小写意作品则重在写。对比起来,后者更有酣畅淋漓的效果。它极度地发挥了中国画的线条表现力,有时细线白描,有时连勾带染,有时用疏朗的用笔捕捉形象,有时用密集的穿插构织经纬。关山月先生虽已远去,但看到此画犹在。


蒋兆和先生像

齐白石和李可染图画(齐白石李可染傅抱石)(4)

背景是蒋兆和先生所作的《流民图》戴培仁认为取其内而忘其外,取其精而忘其粗。只有立足于巨人的肩上,方能高瞻远瞩极目八荒。深入传统技法之堂奥,为的是跳出古人技法之藩篱,不为其所囿,有所发展和创新,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崭新的艺术世界。


李可染先生像

齐白石和李可染图画(齐白石李可染傅抱石)(5)

李可染先生擅山水、重写生,并将西画中的明暗处理方法引入中国画,将西画技法和谐地融化在深厚的传统笔墨和造型意象之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戴培仁以其擅长作品为背景,刻画出低调但不失大师风度的伟岸形象。


刘海粟先生像

齐白石和李可染图画(齐白石李可染傅抱石)(6)

刘海粟是民国画坛公认的新兴艺术革命领袖、现代画宗。于油画、国画、书法、诗词均有极高造诣,晚年尤潜心于泼墨泼彩画法,技融中西、艺通古今,所作皆如汪洋恣肆,气魄过人。戴培仁以他擅长的泼彩为背景,烘托大师形象。


黄宾虹先生像

齐白石和李可染图画(齐白石李可染傅抱石)(7)

中国画的“骨法用笔”强调的是线条的生生不息和生命的跃动,戴培仁偏爱吴道子"吴带当风"的线条的飘逸飞动,梁楷线条的狂放不羁与洒脱奔趋;陈老莲线条的凝涩瘦劲;石涛的"无法之法,乃为至法"的笔墨创新意识;倪云林、八大山人、任伯年……广泛借鉴先人笔墨表现的菁华,是传统绘事的必由之路。


石鲁像

齐白石和李可染图画(齐白石李可染傅抱石)(8)

戴培仁认为绘画要有豪放清隽的气质;广览博识的学养;倜傥洒脱的雍容大度。只有奔突在内心跌宕的情感遽贯笔端,直抒胸臆的线条和笔墨与之形象无意识得到冲融大化,遂挥写之,抒发之,渲泄之。


袁隆平像

齐白石和李可染图画(齐白石李可染傅抱石)(9)

培仁先生儒雅敦厚,为人诚恳,在绘画追求上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绘画之外的如诗、书、美术理论等在多年教学中不断积淀,更从理论和美学高度加深了他绘画创作的指导。如果戴先生能在众多画法中提炼出一种更适合自己的画法面貌,以一种为主,兼采其他,贯通所能,熟中求生,丰富中求单纯,他的艺术必能有一个更大的飞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