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游记(读城记郭沫若)
顾问团队:
散文:鲍尔吉·原野 陆春祥 蒋蓝
小说:葛水平 卢一萍
诗歌:梁平
▲郭沫若在重庆天官府寓所内
在重庆居住六七年时间,山城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回忆,作者在离开前写下了《重庆值得留恋》一文。文章采取先抑后扬的手法,先提出了人们对重庆的三重“诅咒”,这些是每个经历抗战陪都时代的重庆人都有的苦涩心情,但是作者笔锋一转,“诅咒”变赞美,更凸显出作者对重庆的不舍。
重庆值得留恋
在重庆足足呆了六年半,差不多天天都在诅咒重庆,人人都在诅咒重庆,到了今天好些人要离开重庆了,重庆似乎又值得留恋起来。
我们诅咒重庆的崎岖,高低不平,一天不知道要爬几次坡,下几次坎,真是该死。然而沉心一想,中国的都市里面还有象重庆这样,更能表示出人力的伟大的吗?完全靠人力把一簇山陵铲成了一座相当近代化的都市。这首先就值得我们把来作为精神上的鼓励。逼得你不能不走路,逼得你不能不流点小汗,这于你的身体锻炼上,怕至少有了些超乎自觉的效能吧?
我们诅咒重庆的雾,一年之中有半年见不到太阳,对于紫外线的享受真是一件无可偿补的缺陷。是的,这雾真是可恶!不过,恐怕还是精神上的雾罩得我们更厉害些,因而增加了我们对于“雾重庆”的憎恨吧。假使没有那种雾上的雾,重庆的雾实在有值得人赞美的地方。战时尽了消极防空的责任且不用说,你请在雾中看看四面的江山胜景吧。那实在是有形容不出的美妙。不是江南不是塞北,而是真真正正的重庆。
我们诅咒重庆的炎热,重庆没有春天,雾季一过便是火热地狱。热,热,热,似乎超过了热带地方的热。头被热得发昏了,脑浆似乎都在沸腾。真的吗?真有那样厉害吗?为什么不曾听说有人热死?过细想起来,这重庆的大陆性的炎热,实在是热得干脆,一点都不讲价钱,说热就是热。这倒是反市侩主义的重庆精神,应该以百分之百的热诚来加以赞扬的。
广柑那么多,蔬菜那么丰富,东西南北四郊都有温泉,水陆空的交通四通八达,假使人人都有点相当的自由,不受限制的自由,这么好的一座重庆,真可以称为地上天堂了。
当然,重庆也有它特别令人讨厌的地方,它有那些比老鼠更多的特种老鼠。那些家伙在今后一段相当时期内,恐怕还要更加跳梁吧。假如沧白堂和较场口的石子没有再落到自己身上的份时,想到尚在重庆的战友们,谁能不对于重庆更加留恋?
1946年4月25日
《重庆值得留恋》一文选自《郭沫若散文》,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
此外,郭沫若对重庆的美食也很热爱。1943年,剧作家于伶过生日,郭沫若、夏衍等几位朋友商量招待请客为于伶庆祝。吃什么好呢?大家讨论一番都觉得吃一顿重庆火锅最为合适。于是,为了给不懂什么是火锅的于伶推荐这道山城美食,郭沫若专门创作了一首“打油诗”,寥寥几笔就将重庆火锅的鲜明特色淋漓极致地描绘了出来:
街头小巷子,开个幺店子;
一张方桌子,中间挖洞子;
洞里生炉子,炉上摆锅子;
锅里熬汤子,食客动筷子;
或煲肉片子,或煲菜叶子;
吃上一肚子,香你一辈子。
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字鼎堂,四川乐山人。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抗战爆发后,郭沫若于1938年12月来到重庆,先后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领导陪都文化界人士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工作。期间,他还陆续创作《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6部历史剧,激励革命人民的斗志。抗战胜利后,郭沫若一直站在民主运动前列。
微信添加「扬小书」
(yangxiaoshu0610)
进入风雅悦读·扬小书的书香家园
分享一本好书
与名家亲密接触
每天惊喜不断 收获满满
欢迎加入
与我们一同感悟文字的曼妙
给心灵一片宁静的栖息港湾
编辑:扬小书 排版:扬小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