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补充古诗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训练及答案)

11 《论语》十二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2)传不习乎(          )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

(4)择其善者而从之(       )

课内品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人不知而不愠(      )

(2)不逾矩(      )

(3)人不堪其忧(      )

(4)不舍昼夜(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选文中的这几章,有的谈学习方法和态度,有的谈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请任选一章,谈谈对你的启示。

表达交流

5.下面是《论语》中关于“孝”的两则语录。比较一下,说说它们共同强调了什么。并结合实际,谈谈你准备怎样去做。

(1)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答案

1.(1)诚信 (2)老师传授的知识 (3)学过的知识

(4)听从,采纳

2.(1)生气,恼怒 (2)法度 (3)能忍受 (4)舍弃

3.(1)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2)知道这种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乐意去做的人。

4.示例 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从心所欲、择善而从。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说的是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启示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莫让年华付水流。

5.强调了孝敬父母不仅是供养他们,给他们物质上的享受,最重要的是要敬重他们,面对他们要面色恭敬、谦和。

示例:在生活中,我准备努力理解父母,并从心底里敬爱他们,不跟父母发脾气。吃饭时,主动帮忙摆碗筷,让父母先动筷子;有争执时,静心聆听父母的观点,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事之前,先与父母商量,努力做到真正的尊敬他们。

8 《世说新语》二则

夯基达标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

B.公欣然曰

C.待君久不至,已去

D.相委而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B.“过中不至”这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陈太丘而不是客。

C.“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辞,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后者是谦辞,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D.《世说新语》是南朝宋的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当孩子们各自说出飞雪的比喻后,“公大笑乐”,却并未做评价。你认为这“笑”中有何意味?从中可以看出谢太傅怎样的性格?

5.作者为什么要在结尾交代谢道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品读文章,不难看出谢太傅和作者都认为谢道韫的回答好。那么你认为哪个回答更好?为什么?

答案

1.“欣然”古今意义相同,都是“高兴的样子”。

2.(1)不一会儿,雪突然下得很大,谢太傅高兴地说:“这大雪纷飞的样子像什么呢?”

(2)友人感到惭愧,下了车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进了家门。

3.B 解析 “过中不至”这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4.谢太傅的这一“笑”,是对谢道韫才情的赞赏。之所以不说出来,大概是顾及孩子们的感受,从中也可看出谢太傅的慈爱、周到。

5.作者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谢道韫才情的赞赏。

6.我认为谢道韫的回答好。她以柳絮喻雪,既点明了雪花飘舞的情态,又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极富神韵。

18 狼

夯基达标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顾野有麦场(          )

(2)止有剩骨(          )

(3)屠自后断其股(          )

(4)意暇甚(          )

(5)盖以诱敌(              )

(6)其一犬坐于前(          )

(7)一狼洞其中(          )

(8)意将隧入(          )

2.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 狼 止 而 前 狼 又 至。

(2)其 一 犬 坐 于 前。

(3)禽 兽 之 变 诈 几 何 哉?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3-5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缀行甚远(      )

(2)弛担持刀(      )

(3)目似瞑(      )

(4)狼亦黠矣(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5.“投以骨”的办法失败后,屠户产生了什么心理?之后,他又采取了怎样的行动?最终结果如何?(用原文语句回答)

综合性学习

6.结合课堂学习及下列四则材料,谈谈你对狼的认识及感悟。

材料一 狼,犬科,耳竖立,尾下垂,性凶残,往往结群伤害禽畜。

材料二 在许多情况下,狼如果不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或者饥饿、生病,它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的。

材料三 1907年美国开巴高原一片葱茏,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可常常被贪婪的狼暗算。当地人恨透了狼,用了25年的时间,消灭了狼和一切鹿的天敌,开巴高原成了鹿的“自由王国”,鹿大量繁殖。不久,鹿吃光了所有能吃的绿色植物。整个高原,绿色消退,枯黄蔓延……后来美国很多地区开始了“请回狼先生”的工程。

材料四 由于人类的滥捕滥杀,1875年南极狼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灭绝,1911年白狼在纽芬兰岛灭绝,1917年佛罗里达狼在北美灭绝,1920年新墨西哥狼灭绝,1948年袋狼在大洋洲灭绝,1950年喀斯喀特棕狼在北美灭绝……

答案

1..(1)看,视 (2)仅,只 (3)大腿 (4)神情、态度 (5)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6)像狗一样 (7)挖洞 (8)想,打算

2.(1)译文:后一只狼停下来了,前一只狼又追上来了。

(2)译文: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3)译文: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3.(1)连接、紧跟 (2)解除,卸下 (3)闭上眼睛 (4)狡猾 

4. (1)骨头已经扔完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着屠户)。(2)一只狼正在积薪中打洞,打算从通道进去攻击屠户的后面。

5.心理: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行动: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自后断其股。

结果:顷刻两毙。

6.示例 认识:狼凶残,食肉,是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如果不是因为饥饿、生病,狼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如果没有狼,食物链必然断裂,目前许多地方的狼已经灭绝,这个现象应该引起人们特别的关注。

感悟: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有了它们,世界才会丰富多彩、生趣盎然。在今天这个日益拥挤的地球村里,动物与人应该享有同样的生存空间。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处。

15 诫 子 书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

(2)俭以养德(         )

(3)非宁静无以致远(        )

(4)多不接世(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

B.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C.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4.用课文原句填空。

(1)《诫子书》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          ”。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          。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诫子书      诫:告诫。

B.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激励。

C.非志无以成学 志:立志。

D.年与时驰 驰:迅速逝去。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7.阅读全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8.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表达交流

9.诸葛亮训诫儿子“俭以养德”,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更要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学校开展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活动一:从下列材料中任选两则,参照示例,探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途径。

材料一 美国得克萨斯州有一条法令:任何酒店、餐馆都不得随意倒掉客人吃剩下的食物。将那些还可以食用的食物倒掉,就是一种犯罪。

材料二 法国为防止粮食浪费,推出反浪费计划,从细节着手,提供节约粮食的好政策与好方法,签订全国反浪费公约。

材料三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些古训传达的是对勤俭的倡导,对奢靡的摒弃。

材料四 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有一种习惯叫光盘!网友们发起“不剩饭菜,晒吃光后的餐具”的“光盘行动”,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示例 我选材料四,探究结果:运用公共媒体进行宣传。

我选    ,探究结果: 

我选    ,探究结果: 

活动二:下面是人们就餐桌上讲排场的现象编的顺口溜,有人反其意,另写了一则反对餐桌浪费的顺口溜,请你把它补充完整。

奢华高档,才够诚意;多多点菜,才够热情;吃饱还剩,才算阔气。

经济实惠,就显真情;        ,        ;        ,        。

体验中考

10.(2016湖北宜昌)请根据上下文选择恰当的选项填空。

当年南开校门侧,曾悬一大镜,镜旁镌有箴词曰:“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①    :勿傲、勿暴、勿怠。②    :宜和、宜静、宜庄。”学生出入,知所警诫。

A.颜色        B.气象

答案

1.(1)品德高尚的人 (2)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3)达到远大目标 (4)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

2.(1)不清心寡欲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集中精神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2)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3)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4)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3.D 解析 D项,正确停顿应为: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4.(1)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2)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3)险躁则不能治性

5.B 解析 B项,励:振奋。

6.(1)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2)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太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

7.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意对即可)

8.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以免“老大徒伤悲”。

9.活动一:示例 ①材料一,立法保障。 

②材料二,制订反浪费计划,签订反浪费公约。 

③材料三,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活动二:示例: 按需点菜 亦显热情 光盘净碗 尽显文明

10.①B ②A

4 古代诗歌四首

1.按照提示默写诗句。

(1)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          ”。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          ”两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          ,          ”两句为逆境中的友人送去温暖。

(4)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来抒写思念之烈或离别之苦,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沧海》描写了沧海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其中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全诗的重点,因为这是诗人伟大抱负的写照。

B.王湾,唐代诗人,他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为人们称道。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绝句。

D.《天净沙·秋思》写景由近及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3-4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4.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第5-6题。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5.“天净沙”是    ,“秋思”是    ,《天净沙·秋思》被誉为“      ”。

6.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7.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综合性学习

8.班级开展“古诗苑漫步”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辑古诗】

(1)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根据它们所反映情感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

诗集名称:《     》

次北固山下 王湾

春望 杜甫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品诗句】

(2)下列是同学们对上述诗歌的品析,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生”“入”两字,形象地表现了时序的变迁、新旧的交替,此联既写美景,又含哲理。

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搔”,写解愁的动作;白发“更短”,突出愁的程度。诗人在离乱伤痛之时,叹息衰老,更添悲愁。

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夕阳西下,崇山峻岭间,狼烟升起,城门早早关闭。此句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D.小桥流水人家:小桥一座,流水潺潺,几户人家,幽静安适。此句反衬出游荡他乡孤独无助的游子内心的凄凉。

体验中考

9.(2016四川雅安)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准确的一项是(  )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③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①③④⑤② B.③⑤①②④

C.③①⑤②④ D.⑤①③④②

答案

1.(1)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2)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3)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4)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2.D 解析 D项,诗眼应是“断肠人在天涯”。

3.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4.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5.曲牌名 题目 秋思之祖

6.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7.表达了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8.(1)《思亲集》或《思乡集》(包含思念亲人、怀念家乡等意即可)

(2)C 解析 C项,该句营造了一种辽阔荒僻、萧瑟悲凉的氛围。

9.C 解析 话题的中心是“乡愁”与诗歌的关系,首先确立总起句③,①句中“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与③句中的“惆怅”联系,⑤句紧承①句举例,②句中的“亦”字最关键,应放在第⑤句后,而④句中的“这么”显然是在指示前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补充古诗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训练及答案)(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