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地名含义是什么(五河县地名中通用字的含义)

五常地名含义是什么(五河县地名中通用字的含义)(1)

五河县境内因古有淮、浍、漴、潼、沱五水交汇而得名,为水乡泽国;现仍有淮河、怀洪新河、沱河(湖)、天井湖四大水系融会贯通,堪称鱼米之乡。

五河县的许多乡镇和村庄的名字皆有通用字,且多与水有关联,其含义关乎村庄最初的来历、形成,记载着清晰的历史文化信息,试探找出名称背后的深意,知其所以然,才能让我们铭记前人建设家园的艰辛。

一、 台,郜台、陈台、沈台、钱台等。淮河两岸多以台命名的村庄,先民取土垒筑高台,建房居住,发生洪水时避免水淹之患,某一姓氏聚居,久之遂以姓氏名此台。小时候房前的不远处有池塘,是洗澡、摸鱼、玩耍的地方,就是取土筑台留下的。

二、 湖,龙潭湖、訾湖、柳湖等。五河古代多沼泽之地,大小湖泊较如今更多。淮河称外水,浍河称内水,那个时候没有现在的高大堤坝,涨水时内外水夹杂泥沙互相冲刷,湖泊逐渐淤积升高,成为良田,进而适合居住建村。所以五河县方言把到农田干活称“下湖”,而以“湖”名村也理所当然。

三、 圩,小圩、大圩、聂圩等。江淮闲水高于田,筑堤而扞水曰圩。以“圩”为名的地方地势较低,在村庄四周筑土堤以抵御水患。村或以圩之大小名,或以姓氏名圩。

四、 嘴(咀),高嘴、马嘴、关嘴等。大自然形成的三面环水的地方或村庄称为“嘴(咀),我认为五河叫这个名字的村庄,古代为伸在河湖内的大块陆地。”

五、 滩,张滩、单滩、毛滩等。滩为河湖边长期淤积的大面积平整土地,适合耕种后,人类开始聚居繁衍生存。

六、 集,如张集、胡集、新集等。集为集会场所之意,是商品交流的地方,每月阴历的固定日期逢集、赶集,买卖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所以称“集”的地方至今大都还是商品交易的集散地。

七、 庙,双忠庙、董庙、打鸡庙等。凡带“庙”的地名,曾经建有庙宇,以祭祀神仙、泽被后世的历史人物、列祖列宗等,如双忠庙是纪念唐代因平叛安史之乱而为国捐躯的张巡、许远二人的。

八、 庵,杨庵、方庵、许庵等。庵为草庵之意,杨庵名称的由来据传是杨姓族人最早渡潼河到南岸垦荒种田,于河边搭庵蓬临时居住,随着土地的不断增加,庵蓬越搭越多,形成村庄。

九、 铺,头铺、稻草铺、三铺等。古代实行保甲制度,为加强联系,方便百姓,在官道上设三里一亭,十里一铺。铺为官方设置,兼具驿站的功能。《光绪重修五河县志》载:通邑铺递凡八处,额设铺司、铺兵二十一名,驰递文报。

十、 桥,武桥、黄桥、胡桥等。古代沟渠众多,凡通衢要处,地方乡绅往往频施善举,捐款捐物,修石桥交通东西南北。以其姓志桥,而村以其桥名播。

十一、 岗,十字岗、武桥镇的龙岗等。高起的土坡称岗,高、大、宽、长,这样才能适合建村庄。城关镇的十字岗村应该是建在“十”字形的高大土岗上的。

十二、 渡,荣渡、唐渡等。渡为渡口之意,那里有船运送行人和物资往来大河两岸。古代长途出行靠水路,渡口是水陆交通的枢纽。

十三、 巷,梁巷、石巷、张巷等。巷一般指狭长的小街道,称“巷”的地方历史上为街市,如小溪镇的张巷村据传原在官道上,繁华一时。而梁巷读“hàng”,张巷、石巷却读“xiàng”,一县之内字同音不同,其意有别乎?

十四、 行,武桥镇有白行、顾行。行在地名中读“háng”,本义为“道路”。道路两边聚集商贾,形成集市,出现粮行、牛行等,“行”逐渐衍化为行业、商业之地。所以地名中的“行”与历史上曾经在这里出现过的某种商品物资集中交易有关。

十五、 墩,黄墩庙、白墩等。墩指高大的土堆,我以为墩的历史存在久远,或为远古祭祀台或封土之类。

以上理解仅供参考,或有他义,望不吝勘误指正。

村庄每以其地理环境显著特点或附近标志性建筑为名,易于辨识和记忆,其由来已久远,当知其意而传之后,示不忘本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