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禾味业未来目标价(深度千亿味业江湖)

2014年2月,海天味业正式登陆A股。海天上市当天,34位持股股东一夜之间成为上亿富豪,一向擅长闷声发大财的掌门人庞康,被推上前台。

海天上市后一年,靖捷加盟阿里巴巴,并在次年入选阿里新成立的“五新执行委员会”,并于同年年底被任命为天猫总裁。

隔行如隔山。看似这辈子并不会有任何交集的两个人,十年后不约而同地卷入一场由食品添加剂引发的味业风波,在酱油市场不期而遇。

有人的地方总有江湖,一个是漩涡中的老将,一个是跨界李锦记的新帅,以及“科技与狠活”下的争议,勾连起这个行业诸多的看点,食品添加剂“叠加”的安全,挤压式的竞争,“高估”的市值,被忽视的危机公关……

千禾味业未来目标价(深度千亿味业江湖)(1)

“双标”与国标:添加剂冤不冤

海天花了460亿,上了一堂“公关课”。

做了一辈子酱油的庞康,可能做梦都没有想到这一天。在“食品添加剂”和“国内外双标”两种质疑的合力下,被称为“酱油茅”的海天味业几次回应,但公众似乎都不买账。

“消费者的情绪为什么这么大?平常到底因为什么事情受了委屈?”在社交媒体上,上海至汇战略营销咨询机构首席顾问、中国调味品协会经销商分会副秘书长张戟做出了这样一段评价。

关于添加剂“多”与“少”的安全界定,早有标准。2014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更新发布,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最大使用量、最大残留量、使用情况等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其中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包括防腐剂、抗氧化剂、着色剂、增稠剂、稳定剂、营养强化剂、膨松剂、香料等23类超过2000种。

在解读中,国家高级健康管理师培训师王思露表示,“食品添加剂跟非法添加物是两个概念,希望大家可以科学的去看待,千万别让食品添加剂替非法添加物背了黑锅。”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教授曹雁平称,“GB 2760具有足够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大家要相信是国家层面在做这个保障。”

曹雁平进一步解释称,从全球的情况来看,食品添加剂使用有一套世界公认的统一标准,由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下设机构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公布,供各成员参考,各国都是国家层面进行管理。我国作为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的主席国,通过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范管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具有很强的权威性。

食品添加剂的监管还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包括食品添加剂本身的标准、使用的标准以及生产许可等。此外,动态性也是一个重要特点,即根据食品添加剂的暴露评估和毒理学评价新成果,对原有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进行调整,甚至从标准中剔除。

公开资料显示,与2011年版相比,GB 2760就曾对含铝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调整,不得添加食品用香料、香精的食品名单增加了茶叶、咖啡,允许使用食品用香料品种中,删除了八角茴香、牛至等天然香料品种,确定其为食品香料,增加了异戊酸异丙酯等24种合成香料等。而在2016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也曾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

至于人们担心的长期摄入风险问题,曹雁平解释说,这些公布出来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是通过哺乳动物长期喂养实验确定了不会导致安全问题的最大摄入剂量,然后再在这个安全剂量的基础上,又缩小了100倍后得出的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再结合消费者各类食品食用量确定的。100倍是一个世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领域大家公认的安全系数,最后得到的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充分考虑到了种群也就是实验动物和人之间的差异,也考虑到了老年人、儿童以及男女之间的差异,同时也考虑到了长期食用以及不同品类食品添加剂的叠加等问题。

佛山与眉山:“零添加”市场内外博弈

千禾味业未来目标价(深度千亿味业江湖)(2)

10月10日,在酱油市场兴风作浪的添加剂,把另一家企业送到了海天的对立面。

海天味业股价大跌9.35%之时,主打“零添加”酱油的千禾味业不费吹灰之力便获得了不少的曝光度,股价涨停。

有意思的是,和几乎40年都在与酱油打交道的海天掌门人不同,千禾味业创始人伍超群开始创业时,从事的恰恰是为下游调味品企业生产食品添加剂的工作。

虽然近期在资本市场上表现不俗,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当下160亿元市值出头、去年营收不过19亿元的千禾味业,仍然和市值超过3000亿元、去年营收高达250亿元的海天味业存在巨大的差距。

近日,千禾味业在互动平台上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目前,零添加调味品收入占公司调味品营收的50%以上。对于“零添加”的定义及业务的计划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分别联系了海天和千禾,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后生可畏。不同于酱油江湖的“老炮儿”海天,2001年,伍超群决定让公司直接生产调味品,并将企业更名为“千禾”。当时在国内调味品市场,已经有李锦记、海天味业、恒顺等大咖,想要在这个市场有所突破实属不易。

和海天经历的国企改制不同,千禾味业背后的伍超群和伍学明兄弟,则是上个世纪下海创业的典范。

1994年年底,海天酱油厂也由国营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成为海天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庞康则担任公司掌舵人。两年后,27岁的伍超群决定放弃循规蹈矩的生活,和43岁的哥哥伍学明共同创建了恒泰实业,开始从事为下游调味品企业生产食品添加剂的工作。

在刚开始的时候,恒泰实业主要做的是生产食品添加剂的生意,主营产品为“焦糖色”,而其客户正是海天味业、味极鲜、李锦记等酱油巨头。

创业五年后,伍超群决定让公司直接生产调味品,并将企业更名为“千禾”。2008年,在中低端调味品竞争愈发激烈、盈利空间变小的大背景下,千禾尝试性地推出零添加产品,与海天、李锦记等品牌错位竞争。

酱油行业的财富地图上,除了有佛山的海天,眉山的千禾也走到了高光之下。

除了伍超群和伍学明分别持有千禾味业37.09%、0.84%的股份以外,伍学明的儿子,也就是伍超群的侄子伍建勇也持股9.83%,三人合计持股比例达47.76%。按照当前市值计算,伍超群家族三人持股市值约为77亿元。

根据媒体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海天味业的全国经销商数量达7147个,其产品遍布全国各大连锁超市、各级批发农贸市场、城乡便利店、零售店;相比之下,千禾味业的经销商数量仅为1903个,两者差距甚远。

海天和千禾隔空对战的同时,隔壁的李锦记也办了件大事。10月10日,李锦记换帅,前阿里巴巴高管靖捷正式担任李锦记酱料集团新一任首席执行官。

从互联网挖来了宝。李锦记在通告中表示:“靖捷深耕于品牌运营业务,涵盖购物者营销、店内运营、数字营销、CRM(客户关系管理)和电子商务。”在很多互联网观察人士看来,互联网大厂人才正在大量外流传统行业,靖捷加盟李锦记,或也是一个好的归宿。

“一超多强”是酱油行业的显著特点。李锦记是海天在行业内龙头地位最具威胁的竞争对手之一。

从财报数据看,2021年海天味业以250亿元的营收稳居第一梯队的“一超”,如果以10亿元营收为二、三梯队分界点的话,则能发现营收超过10亿元的第二梯队品牌大约包括中炬高新旗下的美味鲜、李锦记、味事达、欣和、东古、千禾6家,低于10亿元的第三梯队则包括鲁花、中坝等。

即便如此,酱油行业的集中度并不高。有数据显示,海天味业在国内C端市占率仅有6.6%,综合占有率17%,但已经占据龙头地位。而日本的著名品牌龟甲万,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则超过了30%。有分析指出,国内以酱油为代表的调味品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广,很难通过品牌化来快速提升市场占有率。

不同于酱油品牌“一超多强”的格局,食醋具有显著的区域特征。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7年中国食醋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战略规划报告》提到,我国拥有传统的四大名醋,分别为四川保宁醋、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福建永春老醋,它们的口感特点和主要销售区域均有所不同。

其中恒顺醋业、水塔醋业及四大名醋稳居第一梯队,其他调味品品牌布局的食醋业务则居于第二梯队,包括海天味业、中炬高新等,第三梯队则为大量中小规模企业及家庭作坊制作的产品。从市占率上来看,恒顺醋业占比第一,但也仅有7%的市场份额,行业前五强占比尚不到20%。

市值与市场:海天们被高估了吗

千禾味业未来目标价(深度千亿味业江湖)(3)

2019年的资本市场发生了一件为人乐道的事情,不少人调侃万科掌门人郁亮,一个卖房子的竟然输给了一个卖酱油的。

那一年,海天味业市值正式超过万科,舆论一片哗然。但就连郁亮自己也对此表示服气,在闲聊中,他提到,看似不起眼的酱油背后其实是一门大生意,海天味业就是这个生意的主导者。

这轮风波或许还不足以“改变”海天。数据显示,截至10月13日收盘,海天味业市值达到3491亿元,相比之下,中炬高新总市值为240亿元。

一直以来,因为与食物的密切关系,调味品也被外界视为能够穿越经济周期的必需品。“我们非常看好调味品行业的发展,我所在的投资机构已经在调味品行业投资了7家公司,目前还在持续进行投资。”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的采访时,产业投资人、调味品专家陈小龙说道,从品类来看,调味品行业呈现出单一味型调品为主、开始分化出复合调味品的趋势,而且复合调味品的比重正逐渐加大,无论是餐饮还是家庭的需求,都有所提高。

海天们被高估了吗?在资本市场这样的争议一直存在。

今年3月,海天味业发布了2021年年报,作为调味品的龙头大哥,海天味业的业绩是最受投资者关注的,也是观察调味品行业过去一年发展的重要参考。

2021年,海天味业的股价从年初的最高价219.58元/股持续回调,中间经历了一次送转股,至3月24日收盘仅为90元/股,跌幅经计算约达47.7%,近乎腰斩。

与营收增速综合分析,即三大产品的营收增长基本由销售量推动,售价本身并未出现增长。由于海天味业采用“先款后货”的结算模式,公司可以占用下游大笔的资金用于生产,而这也是业内认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重要抓手。

Wind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共有469只基金持有海天味业,持股占流通股比为2.32%,持有总市值仅97.27亿元,占总市值比重为2.5%。

张戟对北京商报记者提到,在发展的黄金期,调味品行业增速能够达到25%左右,在消费升级、渠道下沉等因素的支撑下,整体呈现出一种扩容式竞争的态势。

但最近几年,调味品行业的增速已经放缓至10%以下,挤压式竞争特点较为突出,这也意味着头部企业在不断蚕食腰部或者尾部企业的市场份额,因此也会给相关企业带来较大的挑战。

调味品行业的乐观情绪也在逐渐消退,疫情之下,成本上涨、需求疲软的影响开始体现在财报上。在张戟看来,海天味业的问题其实不是渠道结构的问题,而是它本身所在的品类已经较为成熟,在这样一个成熟的行业中,增量自然不会太大,这也是海天这几年来想要转型其他复合调味品的原因所在。

海天要推动业绩增长,不仅仅要强化线上,还要拓展其品类,强化其市场份额占比,才能从根本上找到更大的增长点。陈小龙也直言,疫情此起彼伏的时候,调味品行业不能过于乐观,从总的趋势来看,调味品行业正从分散走向集中。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杨月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