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尽量别养得太有出息(小时候放养和)

我有几位闺蜜,孩子差不多大,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她们就经常聚在一起,谈如何教育孩子,当然也互相比较着孩子。

其实她们的孩子都算优秀,高中、大学都考进重点学校,大学毕业后也都不用父母操心,轻松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

儿童尽量别养得太有出息(小时候放养和)(1)

但孩子们参加工作五年后,差距出现,发展前景明显不同,最明显的是小郑和小林。

小郑短短五年的时间,已挤身高管的行列,小林则一直从事技术工作,还由于缺乏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考核排末位,随时有被淘汰的可能。

仔细分析,她们的孩子起点相近,面对的机遇几乎一致,几位母亲回首培养孩子的过程,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给孩子多留时空,孩子的发展会更为广阔。

儿童尽量别养得太有出息(小时候放养和)(2)

儿童尽量别养得太有出息(小时候放养和)(3)

给孩子多留时间,首先是不要占用孩子太多的时间。

几个闺蜜虽然经常在一起,但教育理念存在较大差异。

小郑的母亲是一个偏向于“孩子放养”的母亲,她除了对小郑立下为人处事的基本规则外,对小郑没有太多的要求。

小郑上学,她只明确不得随意迟到、早退、旷课;只关注小郑在校是否跟老师、同学相处得好;只要求小郑的学习成绩必须达到中游以上,其它则由小郑自由掌握,自由发挥。小郑可以玩耍的时间很多,尤其是小学阶段。

儿童尽量别养得太有出息(小时候放养和)(4)

小林的母亲对小林则属于“精养”,要求严格,大小事都管,尤其是学习上。

小林做作业她必定陪伴,并随时检查,小林刚做完学校的作业,她马上布置新的学习任务,把小林的时间安排得密密满满。

小林除了吃饭、睡觉,几乎没有玩耍的时间。也许自小如此,小林虽偶有小情绪,但也习惯了。

就学习成绩而言,小林一直位居班里第一,偶尔第二,而小郑基本保持在班里前十名左右。

儿童尽量别养得太有出息(小时候放养和)(5)

小林如果成绩退居全班第二,他的母亲必定严肃要求他分析原因,并加大他的学习量。

小郑一切如常,考试与否对他影响不大,他总处于快乐学习的状态。

小林看起来尽管很认真很努力,成绩很好,但实际上他在母亲的严管下,已经不知不觉失去学习的自主性。

一名教育专家曾说过:“满负荷”的学习,必将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被磨灭。生活中也流传这么一句话:没有自主性、自律性的孩子,往往很难优秀。

其实小郑和小林后来的发展轨迹,在他们小时候已经铺定。

儿童尽量别养得太有出息(小时候放养和)(6)

儿童尽量别养得太有出息(小时候放养和)(7)

给孩子多留时空,是要给他们充分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发挥。

有一种说法被很多人认可:长大后有成就的,不是那些学生时代考试总是数一、数二的,而是那些成绩好,排名只在十位左右的学生。

小郑和小林就是一个例子。

当然事实并非完全如此,这种说法也没有充分的依据,不过有一点要引起注意,过分强调孩子考试“万无一失”,必将让孩子变得过份谨慎,不敢“越雷池半步”。毕竟目前考试以规范化答案作为评分标准非常普遍,一旦按自己的理解或另类思路答题,可能会被扣分,难以取得数一、数二的成绩。

儿童尽量别养得太有出息(小时候放养和)(8)

小郑思路活跃,并有跳跃思维,做数学题时,经常“跨越式”答题,目前评卷大多按解题步骤给分,他不按步骤,所以纵然最后结果一致,也会因为答题不规范被扣分,而一旦演算过程有所失误,则可能整题失分。为此,他的老师和母亲说过他,但也只让他尽量规范、不要粗心,并未过份强调,过份注重他的成绩和名次。

小林则在母亲的严格监管下,做作业也好,考试也好,都认认真真,循规蹈矩。虽然学习成绩优秀,但确实存在“死记硬背拼成绩”的情况。

儿童尽量别养得太有出息(小时候放养和)(9)

任何一个人,如果在同一模式下时间久了,他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会固化,难以有新的变化,更难接受新事物。所以,小林走出校门后没能很好发展也就不足为奇。

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对孩子有足够的宽容,充分的信任,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孩子的活力和创造力。

儿童尽量别养得太有出息(小时候放养和)(10)

儿童尽量别养得太有出息(小时候放养和)(11)

给孩子多留时空,是要让孩子有更多的兴趣,而不仅仅专注于文化课的学习。

一个把所有精力都被动地专注于文化课学习,没有任何兴趣的孩子,纵然毕业于名牌大学,踏上社会后也难以有出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让孩子充满求知欲和好奇心,有兴趣的孩子往往更善于思考。

他们会不断提出问题,进而不断拓展知识面,并不断探索实践,从而获取问题的答案,然后还会再想方设法去了解更多。有兴趣的孩子,思路广,知识广,对学习有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儿童尽量别养得太有出息(小时候放养和)(12)

而能思考爱学习的习惯,会让这些孩子在毕业之后依旧表现不凡,更易脱颖而出。

相反那些每天疲于应付文化课的学习,从补习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早早被透支了兴趣,学习于他们而言,不是一件值得兴奋和期待的事情,而是让他们感到负担和痛苦的苦差,这样的孩子在求知的路上常常后劲乏力。

曾经有人到一所名牌大学展开学习兴趣调查,结果发现被调查的学生中有39%的人,在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名牌大学后迷惘了,不知道自己现在和未来该干什么,除了应付考试,甚至连考试也应付不了,没有任何想法和追求。这类学生完全是被动型学生,根本无法主动学习和主动进取。

儿童尽量别养得太有出息(小时候放养和)(13)

现实中很多小学、初中时期几乎科科满分的学霸,到了高中不再起眼;很多高中时期非常优秀的学生,上大学后却频频挂科、乃至无法毕业。因为他们习惯了被推着学习,没有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更提不起主动学习的兴趣。

小郑和小林的学习动力明显不同,小郑来自内驱力,自己有探求未知事物的兴趣;而小林更多来自于母亲的“催”和“逼”,他虽然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但到了大学,只能勉强毕业;出了校门,他再也追不上原来同一起点的同学的脚步。

儿童尽量别养得太有出息(小时候放养和)(14)

对于孩子,真不是简单地将其圈定在“优秀的围栏内”就能够永远优秀的。只有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孩子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成为社会上可用的人才。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儿童尽量别养得太有出息(小时候放养和)(1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