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中华是什么意思(字里有道天佑中华)
地球上四条神秘的河流,孕育了人类四大文明。遗憾的是由于外族入侵,野蛮破坏和屠杀,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而且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有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劫难,九死一生,绵延五千年而不绝,不能不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中华文明为什么没有灭亡,原因何在?
秘密就在一个“中”字。
中,最早见于甲骨文,为象形字,一说指事字。其形体像竖立的一面旗帜,上下有旌旗和飘带,旗杆正中竖立。
《说文解字》:“中,内也。从口,丨,上下通。”段玉裁注曰:“然则中者,別于外之辞也,别于偏之辞也,亦合宜之辞也。”
中字的本义就是:中心,当中,指一定范围内适中的位置。它即有别于外,也有别于偏,不偏不倚,十分“合宜”,所以引申为正好、得当、符合、刚刚好等义。
好像是上天的特别定制,我们与“中”有着太多的不解之缘。我们的国家叫中国,我们的民族叫中华,我们的文化叫中庸之道。全世界主要有四大人种,我们叫黄种人……
“黄”与“中”有关系吗?有。 《说文》:“黄,地之色也。” 《论衡·騐符》:“黄为土色,位在中央。” 《左传》:“黄,中之色也。”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学说: 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中央谓之黄。原来黄色就是中国人的“特色”。 仔细打量中国人,颜色不黑不白,个头不高不低,身材不胖不瘦,性格不温不火,一个字——中。 黄河,黄水,黄土地,孕育了这么一群特殊的黄种人,造就了以“中和”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可以说中国人的血液里流淌着天生的中庸基因。这不能不让人遐想:难道是上天的刻意安排?
绝对不是自作多情,也不是牵强附会。“中和”文化和中庸思想,是中华民族的自然选择,然后一脉相承发展而来。源于自然,功在圣贤。 中华文明曙光初现的时候,整个社会是“世界大同,天下为公。”尧帝把天下禅让给舜帝,舜帝把天下禅让给大禹,他们之间口口相传的是一个十六字秘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其涵义为:人心是危险的,道心是微妙的,正确的做法只有一条,执中而行。 这就是著名的中华“十六字心法”,历经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诸子,最终成为以“中和”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主流文化。
“中”是中华文化的定盘星,是衡量一切事物的基点。它既是中华民族的宇宙观,也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比中华民族更崇尚“中”文化,中庸之道更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思想理论体系。
什么是中庸?中庸就是不偏不倚,执两用中,力求平衡,反对过激。既不是平庸,也不是折中,更不是所谓的“和稀泥”。其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最高的境界是“致中和”,主张“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主张各个民族、各种文化之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最终目标是世界大同。这就是典型的中国人的宇宙观,决定了中华文化极具兼收并蓄,海纳百川,谦虚包容的诸多特性。
“致中和”的前提是至诚、至善,唯有达到至诚至善,才能尽天之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中国人把敬畏自然,顺应自然,效法天地创造万物,仰不愧天,俯不怍地,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这就是中国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中国人的境界比喜马拉雅山高,胸怀比太平洋大。
中华民族精神如果凝练成两句话,那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是阳刚之美,展示的是一个民族的拼搏精神;厚德载物是阴柔之美,表现的是一个民族的坚韧包容。自强不息是人类的共性,厚德载物却是中华民族突出的特征。 “中”不是非黑即白,不是非此即彼,是各种要素的平衡点。它是一个灵活的量化标准,如果非要用一个词形容它,那就是“刚刚好”。所以,中国文化是灵活的,不是僵硬的。太极图上那条S线,就是“中”(平衡点)不断调整的轨迹。 中国文化是一个最讲平衡的文化,阴阳平衡,利益平衡,心理平衡,生态平衡,社会平衡等等。中国人从来不会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从来不搞一家独大,零和博弈。中国人的理想永远都是“大同世界”。所以,中国文化具有超强的稳定性。
什么样的文化造就什么样的人格特质,中国人讲究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所以中国人天性善良。这种善良有时候面对野蛮和强敌,可能会吃亏,甚至吃大亏。
但优秀的文化是人类所共同需要的。想统治中华这片土地,就得明白中华文化,等他明白了这片土地的文化,他反被同化了,变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中华民族非但没灭绝,反而愈加强大。中华文化非但没消失,反而愈加辉煌。
上天厚待中华民族,让我们选择了中华文明。老子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原来中庸不是无能,不是懦弱。中庸是大善,是天道。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中华文明屹立数千年而不倒,一言以蔽之: 天佑中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