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孩子屡次犯错该打孩子吗 还打不打不打就玩去了
孩子犯了错误之后,要不要进行“打骂”的惩戒?惩戒的方式和尺度又该如何把握?可能是很多家长都会遇到的问题。
10月14日,内蒙古呼和浩特,王女士家3岁多的孩子把装玩具的盆子故意踩烂了,然后撅着屁股趴在沙发上等挨打,还反问妈妈:你还打不打?不打我就玩去了。话语一出,搞得妈妈哭笑不得。
据王女士介绍,当时孩子把他装小车的盆子给踩碎了,能看出他是故意这么做的,可能是觉得好玩吧。王女士就告诉孩子自己要打他,结果孩子十分听话,乖乖趴到沙发上撅着屁股等着挨打。等了半天自己也没有过去,他就有点着急了,就问妈妈“还打不打了,不打就去玩了”。
对此,大多数网友都支持该打一下。有网友就认为,这种情况下,该打——家长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否则“一卦不准,万卦不灵”,导致孩子以为只是吓唬一下了事。也有网友反对打孩子:可爱的宝宝,知错就好!不用打。
对这名萌娃来说,他故意踩碎盆子的行为,属于故意损坏物品,属于一种错误且需要矫正的行为。因而,对于这种行为,小编支持应有相应的惩戒,通过惩戒,让孩子意识到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也是不能再犯的。
不过,这种惩戒应在合理的范围和尺度内,在不伤害孩子的前提下,适度惩戒,比如面壁思过,稍微用力地打小手(打屁股)一下等。在惩戒过程中,既要让孩子感受到疼痛,又要注意防止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适度的疼痛,可以让孩子在犯错后有切身的负性感受和体验,并且让这种负性感受、体验和其犯错误的行为形成一种联结,让孩子意识到再有类似的行为,可能就会再次出现这些负性的感受和体验,从而让其自觉产生回避错误行为的意识,杜绝类似行为的再次发生。
但是,惩戒也要注意次数和力量。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他对外部应激刺激的反应和适应能力还比较差,如果过度地使用打骂惩戒,可能会给孩子造成极度恐怖的心理创伤,从而造成心理阴影,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及亲子关系的维护。所以,对于孩子的错误行为,家长可以适度地进行惩戒,但也要考虑孩子的心理承受力,选择适合自家孩子的惩戒方式。
有句话: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小孩子的天性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如果孩子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发生改变。所以,对孩子进行适度的惩戒教育,是有利于其成器成才的。
可是,孩子的成器成才并不止打骂这一种教育方式,况且,打骂这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副作用多,因而,对孩子使用打骂的惩戒方式应慎重,应是最后才用的方法,而不是首选的方式。即使迫不得已使用了打骂的惩戒方式,也要在打骂后对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和情感教育,避免让“打骂”成为家长宣泄个人情绪的一种方式,也避免给孩子形成恐怖的心理反应。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