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女王生前最后样子(英国女王去世之际)
据美联社报道,就在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的消息传出的几个小时前,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在一个为某条大道重新命名的仪式上发表了激烈的演讲,敦促印度摆脱殖民关系。该大道曾经的名字是为了纪念英国国王乔治五世。
他说,这条以前被称为Kingsway(国王路)的大道,是英国统治时期“奴隶制的象征”。相反,这条路新的名字是Kartavya(卡尔塔夫亚),这条道路通向具有标志性的印度门,“这表明新的历史已经被创造了!”莫迪微笑着说。
他上周四的讲话是为了清除印度殖民遗迹的统一行动中的最新一次。这也是一个明显的迹象,表明这个曾经是英国最大的殖民地,经历了两个世纪的帝国统治的国家已经向前看了。
翻新后的大道现在修建了一尊印度自由斗士苏巴斯·钱德拉·博斯 (Subhas Chandra Bose) 的黑色花岗岩雕像,这里曾经矗立着伊丽莎白的祖父乔治五世国王的模型。
女王的去世激起了一些人对这位备受尊敬的人物的悲悯,而对另一些人来说,这也唤起了一些印度人对英国王室统治下的血腥历史的回忆。但对于大多数普通印度人来说,他们对这一消息反应冷淡。
《恶毒的共和国:新印度简史》一书的作者Kapil Komireddi说,英国君主制“与今天的印度人完全没有关系——他们一点都不关心。”
报道称,英国的(殖民)统治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这个国家,但如今印度的经济规模已经超过了英国。
“这个国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现在的印度仍可以从英国获得很多(包括经济或者科技),但是英国却可以从印度获得更多。”
周四,莫迪写了一封诚挚的信,称女王是“我们时代的坚强支柱”,印度当局宣布为女王哀悼一天。但对于1947年从英国独立后出生的大多数印度人来说,他们对英国女王或王室几乎没有什么依恋的感觉。
20岁的桑库尔·索纳瓦内(Sankul Sonawane)听到这个消息时正在家里,这对他“没有影响”。他说,“我们和女王没有任何情感联系。她是君主,而我不相信君主制。”
新德里现年57岁的企业家迪伦·辛格(Dhiren Singh)也有同样的感受。他说:“我认为,在当今世界上,我们没有国王和王后的容身之地,因为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
伊丽莎白在位期间曾三次访问印度,是首位访问这个刚刚获得自由的国家的君主,巩固了英印新关系的开端。1953年加冕后,她于1961年抵达印度首都新德里。
在那里,她向大批民众发表讲话,近100万人在街道两旁排队,只为一睹她和她的丈夫菲利普亲王(Prince Philip)的尊容。
当印度民众达珊·保罗站在新德里的一条路边向女王挥舞印度国旗时,她只有10岁或11岁。现年71岁的保罗说:“我记得她戴着手套的手向我挥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保罗回忆说,女王的来访让人充满了兴奋和好奇,她和她的朋友们浏览报纸上女王的照片,被她穿的尊贵的礼服弄得心旷神怡。
但保罗说,当时的情况不同了,因为她承认,一些印度人曾经与王室的传统联系在那之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对今天的印度年轻人来说,王室就像其他备受瞩目的名人家庭一样——你可能会关注他们的新闻,因为你想知道关起门的背后发生了什么。但除了名人效应,王室不再有任何意义了。”
保罗补充说,”女王的儿子在周末被正式宣布为查理三世国王,如果他对印度进行正式访问,肯定不会有当初那么大的影响。”
女王上一次出访是在1997年,当时她前往纪念1919年被英国殖民部队杀害的数百名手无寸铁的印度人的纪念碑,她呼吁就贾利安瓦拉·巴格大屠杀道歉,这引发了争议。
对许多人来说,王室仍然是一段痛苦历史的标志。从无数的饥荒和经济剥削,到最终印度和巴基斯坦分裂时前所未有的流血冲突,殖民统治仍因其带来的残暴和苦难而被人们铭记。
现年25岁的苏梅达·查特吉在消息公布后浏览了社交媒体,她说支持女王的推特几乎让人感觉人们已经忘记了英国君主制管辖下的所有“剥削和掠夺”,她补充说,“他们在所谓的第三世界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帝国。”
就在她去世几个小时后,印度社交媒体上再次出现了要求归还著名的“光之山”(Koh-i-Noor)的呼声。这颗106克拉的钻石在印度被发现,现在是英国皇冠上的一颗珠宝。一位印度网友打趣道:“如果国王不打算穿‘光之山’,那就把它还回去。”
自获得独立以来,印度一直在努力摆脱殖民关系,包括将英国统治期间重新命名的一些城市的名字改回去。
在20世纪60年代,官员们将英国官员和王室成员的形象从公众视野中移走了——高高地矗立在印度门华盖下的乔治五世国王雕像,被移到了加冕公园,那里是帝国象征在首都的最后安息地。
在莫迪的领导下,印度重新焕发了恢复过去的活力,当局废除了殖民时代的街道名称、一些法律甚至国旗符号。
德里大学历史学教授阿卡纳·奥贾表示,这些姿态“代表着一个与君主制无关的新印度”。
不过,她补充说,这个国家曾经有过的帝国历史是无法被掩盖的。“我们可能不需要珍惜一些遗产,但我们需要保护它们,以教育我们的后代。我们不能把它完全抹去。”
我是每天与你分享国际资讯的小编,点击关注,可以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