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昆明长虫山(长虫山之绿是昆明护)

昆明的生态资源丰富,于是为居民业余生活带来了延展。比如长虫山生态公园。

美丽的昆明长虫山(长虫山之绿是昆明护)(1)

(长虫山实景)

了解长虫山

和早些年的长虫山人气相比,如今的昆明长虫山生态公园已成为本地年轻人的打卡地。每逢节假日,总能见到三五成群的年轻人攀登长虫山。看日出、日落,远眺昆明北市区城市繁华夜景,写生,跑步,骑行等休闲娱乐活动,都能在长虫山上找到承载区。

美丽的昆明长虫山(长虫山之绿是昆明护)(2)

(长虫山实景)

从方便市民的栈道、亭子等设置,到漫山遍野绿树成荫之景,长虫山的“森林大氧吧”之称实至名归。

长虫山位于昆明北市区龙泉镇,又名蛇山。

美丽的昆明长虫山(长虫山之绿是昆明护)(3)

(长虫山实景)

远古时期的长虫山,就在滇池岸边。彼时,昆明八景中的“蛇山倒影”正发生在此地,五百里滇池也紧靠长虫山边。

孙髯翁所作的大观楼长联中的“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中的“北走蜿蜒”指的也是长虫山。

如今,长虫山似一条石质巨蟒,静卧于昆明城的北郊。独特的溶岩地貌、可以高山览胜的开阔山顶,一直吸引着众多的登山爱好者。

美丽的昆明长虫山(长虫山之绿是昆明护)(4)

(长虫山实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截至今年7月,长虫山生态公园占地50公顷,风景林占地达190公顷,生机勃勃、草木苍翠的长虫山成为展示美好昆明的一个窗口。

感受长虫山

今年十一长假,长虫山热度不减,扎堆的年轻人相约攀登长虫山,意图感受观景台上“一览众山小”的恢弘气势。

美丽的昆明长虫山(长虫山之绿是昆明护)(5)

(长虫山实景)

白天的长虫山是植物观察者的天堂,一年四季都能饱览不同植物的摇曳姿色。绒毛野丁香小枝乱颤,白色的花冠,形如漏斗;云南翠雀花,蓝紫色的萼片随风晃动,五角形叶片看得人甚是喜欢;丹参花马先蒿,短毛傍身,萼长管状钟形;二翅六道木,花冠浅紫红色,漏斗状,花大……

美丽的昆明长虫山(长虫山之绿是昆明护)(6)

(长虫山实景)

黄昏的长虫山,是年轻人经常驻足的打卡地。随着观景台被金黄色洒满,情侣、闺蜜、兄弟、母子……都能运用拍照功能,定格夕阳西下,留住此刻欢声。

美丽的昆明长虫山(长虫山之绿是昆明护)(7)

(长虫山实景)

夜晚的长虫山,聚集了更多的年轻人。晚餐之后,相约登山,甚是凉爽,还有观景台的夜景,城北连片的灯光中透露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安详。

美丽的昆明长虫山(长虫山之绿是昆明护)(8)

(长虫山实景)

守护长虫山

去年7月中旬,长虫山上现身一群橙衣“守护者”,这支“队伍”是五华北控城市服务公司北片区的工人,在完成自己辖区的保洁任务后到长虫山上突击捡垃圾;去年7月底,长虫山又迎来一支由驾来也集团(云南区)暑期集训营的学员自发组织而成橙衣队伍,他们没有装备就直接用手去捡,石头缝里、杂草丛中,各种包装的垃圾被这群“小橙人”用手直接捡起并扔进了垃圾袋中……

美丽的昆明长虫山(长虫山之绿是昆明护)(9)

(驾来也集团(云南区)暑期集训营的学员在长虫山上清理垃圾-来源 云南网)

每年12月至次年6月是长虫山的森林防火封山戒严期,游客、车辆及无关人员全部禁止入山。保护的同时,也让长虫山获得喘息的机会。当6月份解除护林防火禁令后,长虫山也就成了本地居民上山观落日、看夜景的打卡去处,众多人涌上山的同时也无法避免地在沿途到山顶产生了饮料瓶、纸杯饭盒、塑料袋等丢弃物。

美丽的昆明长虫山(长虫山之绿是昆明护)(10)

(五华北控城市服务公司北片区的工人在长虫山上捡垃圾-来源 云南网)

根据五华北控城市服务公司北片区红云主管毕善燕介绍,“虽然不在我们保洁范围,但是在完成日常辖区保洁任务后我们会隔三差五挤时间上山捡垃圾,长虫山的美,我们要共同爱护”。

还记得那位守护长虫山20余载的71岁老人严绍忠吗?严绍忠所守护的是红云街道办管辖范围内的长虫山,包括面积达1万多亩的长虫山林地。每天早上8点,严绍忠都会准时骑车来到长虫山林地的右营护林防火检查站。拿上对讲机,戴上红袖标,骑上巡逻车,就开始沿着山路巡查。

美丽的昆明长虫山(长虫山之绿是昆明护)(11)

(严绍忠骑着巡逻车沿山路巡查-记者 杨艳辉 摄(来源 云南网))

干了20多年的护林员,严绍忠熟悉山里的一草一木,跟每年上山上坟的市民和山里的居民熟络,同时也有着较为丰富的劝返游客经验。多年来,不断有新的护林员加入进来,在严绍忠的传帮带下,他们很快就能投入到工作中来,长虫山变得愈发绿意盎然。

记得严绍忠曾说:“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会一直把长虫山的‘绿’守护下去。”

从相关部门到团队再到个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守护长虫山的队列里来。当然,长虫山代表的只是昆明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其中一个方面,西山森林公园、棋盘山森林公园、宝珠生态公园、郊野公园、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都成为昆明倾尽全力的保护之地。

昆明市委网信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