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名人录(一统江湖杜心五)
题目:长沙名人录:一统江湖杜心五,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续二)(公号:老会计学新知识)
不同时期的杜心五照片
杜心五在峨眉山学成归来,走出舒适区,选择在重庆金龙镖局当一名镖师,以锻炼自己的实战能力,同时在江湖上创立名头。但为什么他在短短两年后,即辞职回乡呢。
(详见长沙名人录:一统江湖杜心五,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续一))
今天继续。
什么才是值得过的人生?1889年,杜心五行镖两年,武功高强,在江湖上也闯出了名号。
但为什么会突然辞职,返回家乡呢?
原因很简单,两年的镖师生涯,杜心五走遍川、滇、黔、桂等西南边地,接触到了各阶层的人们,看到大多数人为生存而拼命,为生活而挣扎。
江湖上的所经所历,给予了杜心五内心极大的震撼,原来还有人这样活着!
也让杜心五陷入迷惘之中,人生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
但这次,没有人给他答案,他需要自己去寻找。
或许,要耗用他一生的时间。
回到美丽的湘西,安稳的生活,家庭的温暖,并没有让杜心五停止对生命的思考。
杜心五以开放的心态,进行了各种各样的体验,以求感悟生命的真谛。
他曾尝试吸食鸦片。鸦片的致幻作用,让他体验到了精神上天马行空的感觉,让他短暂忘记一切人世间的种种情绪,但醒来后,依然是无尽的空虚。
有一次,他上山打猎,打到一只野猪,发现长期吸食鸦片,已掏空了他的力量,他居然扛不起这只野猪。于是知道鸦片除了麻醉,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很快就戒掉了鸦片。
他也曾尝试学习深山打虎。当时湖南深山中老虎成灾,直到解放初期,政府号召打虎,打虎者授予打虎英雄称号,湖南省还是打虎英雄最多的省份。
杜心五学习打虎,一方面,是从提高武艺的角度,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实战。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深山打虎这种危险活动,给自己带来不一样的生命体验。
这也算是极限活动的一种吧,根据西方脑科学研究,极限运动给人带来心流体验的概率非常高。
杜心五很快就成为打虎高手。据说,直到解放初期,他慈利老家堂屋的太师椅上,还铺了两张虎皮,完美无损,色泽斑斓。
我猜,他一定体验到了心流的感觉。
杜心五也试过传统读书人进身之道,参加科举考试。他到澧州参加了府试,成绩是前十名,中秀才。但他看榜时看到中榜落榜的人间喜剧与悲剧,暮气沉沉,不堪入目。遂转身大笑而去,从此再没有向人提起过他的秀才身份。
他还希望从新式书院中找到答案,于是报名到渔浦书院读书。
在很多资料中,都说杜心五是14岁,也就是在去四川峨眉之前在渔浦书院读书。这是讹传,大概是作者认为14岁读书才正常吧。但渔浦书院于1886年才建成,其时,杜心五已17岁。
其实,当时读书年龄并没有限制,而且,由于教育并不普及,15岁以上的孩子才开始到学校读书的情况很多见。
渔浦书院在成立之初,就定下中西合璧的教育方针。其山长吴恭亨先生,曾为书院写了一幅楹联:新学阐欧美,深山生龙蛇。说明书院教育,甚至是以欧美新学为主要教育内容。
对比秀才考试时,如日落西山的暮气沉沉,杜心五发现,在以西学为主的渔浦书院,老师学识渊博,思想活跃;学生精神振奋,志气昂扬。到处可以看到一种蓬勃向上的朝气 。
用练武之人的话说,就是元气充沛。
杜心五很喜欢这个地方。这也是杜心五第一次接触到西方知识。
渔浦书院就读几年后,经老师介绍,杜心五又考入了常德高等普通学校。同学有来自临溰的林伯渠等。
此时,杜心五已26岁。这也正常,那位著名的湘潭青年,在第一师范毕业的时候,就是27岁,人称少年。“恰同学少年”么。
在常德读书的几年,应该是杜心五一生中变化最大的几年。
杜心五从一个清朝传统的,修文习武的富家子弟,转变为一个具有新式思想的新青年。他开始放眼世界,逐渐开始思考国家的前途命运。
2留学日本,杜心五的第三次选择正值此时,湖南风气渐开,大批有志青年,秉承湖南前辈魏源的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踏上留学日本之旅。
杜心五也痛感中国之落后,踊跃报名,考取留学日本公派生,于1900年留学日本。
这是杜心五在经过多方尝试,各种体验之后,一生中的第三次选择,留学日本,开放心态,拥抱世界。
千万不要以为这次选择很容易。
要知道,1900年,杜心五31岁。这在当时清朝传统社会,特别是湘西相对闭塞的地方,无疑是壮举。
再说,以31岁的年龄,以其他同学竞争,考取公派留学,并非轻而易举之事。由此可见杜心五的决心之大,毅力之强,雄心之韧。
3同盟会与会党帮派杜心五留学日本的最大收获,当然是认识宋教仁,宋再引见给孙中山,从而加入同盟会,一度成为孙中山的保镖。这也是杜心五“中华第一保镖”称号的由来。
杜心五认识宋教仁有很多传说。
流传最广的是宋教仁组织留学生集会,鼓吹革命,号召加入同盟会。结果会场被日本军警包围,要捉拿宋教仁。杜心五恰好路过,挺身而出,用一身武功,帮助宋教仁逃离现场。两人一见如故,于一餐馆畅谈理想。据说有一句话,是杜心五说的:
心五乃一介武夫,何足道哉,宋先生才是我民族之栋梁,心五慕名已久。我中华有孙文、黄兴、宋先生执导,何愁革命不能成功!
不过,我认为这是编造的,因为我发现这就是香港电影《大侠杜心五》中的一句台词。一字不差。
而且,于理也不合。
第一,杜心五此时绝不会认为自己乃一介武夫;
第二,杜心五与宋教仁都是湖南老乡,当时虽说留学日本的湖南人不少,可也不会多到老乡都不会认识。更何况在传统的中国社会,同乡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交场合。
我认为,宋教仁与杜心五交好,是宋教仁用心结交的结果。
我们知道,孙中山闹革命,其依靠的力量,上层是革命热血青年,中下层则主要是会党。要知道,孙中山在清政府的眼里,可是造反派领袖,一般的普通老百姓是不会跟随他的。
当时,会党帮派主要是“红花青叶白莲耦”,也就洪门、青帮和白莲教。其中洪门是坚定的反清帮会。而哥老会,则与洪门同气连枝,相当于一个帮会南北不同叫法。
前文已述,杜心五在湘西,以及西南五省的哥老会,也就是袍哥组织中,地位不低。因此,肯定是孙中山极力拉拢的对象。
说杜心五是孙中山保镖,这是简单的说法。准确地说,杜心五是负责孙中山保卫工作的主要负责人。相当于卫队首领。
同时,杜心五还是孙中山与会党的中间联系人。
据说,杜心五陪孙中山下南洋,每到一处,即由杜心五联系海外洪门首领。刚开始,甚至是由杜心五打开局面。因为杜心五在西南行镖两年,熟悉会党切口,也就是黑社会的暗语。而且,杜心五武艺高强,胆大心细,洪门首领往往佩服得五体投地。接下来的交往就顺理成章了。
1907年,杜心五随孙中山去美国筹募经费,每到一处都会展示他那不可思议的神奇武功,并到华人武馆指导武师,提拔华侨志气。因为帮会的凝聚力,以及乱世崇武的心理,杜心五在海外的登台献艺、战无不胜,让他们看到革命的希望。
大侠杜心五风靡北美华人社会,此行募集资金颇丰,七万华侨共捐赠款约21万美金,解决了孙中山国内革命之急需。
其后,杜心五又陪同孙中山下南洋,渡日本,巡回讲演半年。
一时间,杜心五在海外洪门中名声大振,再传回国内,在会党中甚至无人不识杜心五。
人生真是很奇妙。
所谓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数。这句话放在杜心五身上,简直是量身定做。
谁会想得到,十几年前的加入镖局的选择,会对杜心五帮助孙中山结交洪门有这么大的作用?
谁又会想得到,一位袍哥大佬,会考取公派留学日本,从而结交革命者,加入同盟会,走上崭新的道路?
这恰恰又证明了,一个人的一生是什么样子,决定于他做的每一个选择。
杜心五的第三次选择,决定了他走上革命的道路,从此在近代中国的风云变幻中,始终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4 一江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段时期,杜心五自己也雄心百倍,仿佛看到了中国改朝换代,从此屹立于世界东方。
1910年,杜心五随孙中山重返日本,途经马关,感慨万千,曾赋诗一首:
心雄何怯九重渊,
壮志腾霄欲挽天。
愿揖江心效祖逖,
拼献身躯国门前。
1910年的杜心五,已今非昔比,是一个什么状态呢?
首先,借助孙中山的名声和在海外洪门中的口碑,粉丝流量大增,成为帮会中的大V,很快被推先为全国洪帮帮主。全国洪门党徒都听他的号令。
其次,1908年,39岁的杜心五不拘帮派沟壑,拜师当时青帮仅存的“理”字辈老太爷李春利,李春利比上海“通”字辈的黄金荣和张啸林高两辈,比“悟”字辈的杜月笙高三辈。
据说,当时李老太爷年近八十,已很少过问江湖事,更不要说开山收徒。李春利得知杜心五来拜师,一番交谈后既惊又喜,决定开山收徒。
杜心五加入青帮后便是仅低于“理”字辈的“大”字辈,“在上海,黄金荣都要称杜心五为师叔,杜月笙则是称师叔祖。”李春利之后,杜心五便成青帮老大,是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青洪两帮“双龙头”,总舵主。
随后,杜心五又结盟少林寺和各地绿林。
从此,丁春秋“一统江湖”的春秋大梦,杜心五把它变成了现实,真正一统江湖。
不仅如此,杜心五还致力于扩大会众规模。
1910年,41岁的杜心五从日本回国后,旋即在汉口法租界开“五圣山心武堂”,广收湖北新军中下层官兵加入洪门。
据说,为吸引更多新军,杜心五当时表演了绝世轻功“宣纸走人”。一卷宣纸,展开后两端用石子压在相隔两丈余的桌子上,杜心五凝神运气,跃上宣纸,一步一步行走在“宣纸桥”上,走完宣纸完好无损且纸上不留痕迹。新军官兵惊异万分,掌声雷鸣。
5 革成功,杜心五却仅是农业部的一个小职员一年后,1911年12月12日,武昌首义成功。
杜心五功不可没。
这可不是瞎说,社会底层的会党是辛亥革命的重要力量,是有明确的史料记载的。
想想也是,孙中山,黄兴在之前,就曾经有十次以上的起义,都失败了。为什么呢?
那时没有底层民众的参加,主要依靠日本留学的一帮知识青年,热血有余,无奈人数太少。几把枪,几个炸弹,几十百把人,就敢正面攻打总督衙门。这不是勇,是二,不失败才是传奇。
正是由于杜心五出面,代表革命党人统一了全国会党,号令天下,才让孙中山的革命主张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武昌首义成功,各省沸然,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辛亥革命一举成功。
有人或许会提出疑问。
不对啊,杜心五如果有这么大的功劳,为什么在辛亥革命成功之后,仅在宋教仁担任部长的农业部做一个小小的佥事呢?
说实话,我也一直有这个疑问。
说杜心五功劳大,从革命胜利后的安排,杜心五明显的边缘化了。
但如果说上述说的一统江湖,纯属子虚乌有的话,为什么后来在抗日的时候,常凯申会主动邀请杜心五赴渝,让他担任全国抗日群众动员会主任?
而且,在新中国成立后,他也作为著名民主人士,被新政府保护呢?
我在看到郭沫若的一篇回忆文章后,才恍然大悟。
(明天待续,看郭老的文章到底说了什么,可以解释杜心五革命成功后的失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