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路人最怕什么(养路人最怕下雨天)

夏天路人最怕什么(养路人最怕下雨天)(1)

赖海洋正使用漏电检测装置对积水位置进行检测。

夏天路人最怕什么(养路人最怕下雨天)(2)

暴雨期间,赖海洋带领长平养护站员工在水浸路段摸索井盖位置。(资料图片)

夏天路人最怕什么(养路人最怕下雨天)(3)

赖海洋使用探地雷达在对路面进行探测。

塌方时,步行去现场,水鞋灌满泥,大伙儿赤着脚,冒着继续塌方的危险一铲一铲挖通路

水浸时,半个人都泡在水里,清淤泥掀井盖抽积水,一干就是好几个小时

台风天,没睡过一个好觉,在管养道路上一遍遍巡查……

栏目主持/王晓云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卢梦谦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高鹤涛 部分由受访者提供

人物档案 3

赖海洋,38岁。2003年加入公路养护队,做了19年养路人。如今是广州市道路养护中心东城养护所长平养护站站长,全国先进工作者,广东省劳动模范。

参加工作前是家里的老幺,啥也不用干;参加工作后是队伍里的劳模,重活抢着干。

参加工作前最爱下雨天,“听雨喝茶多有感觉”;参加工作后最怕下雨天,“几乎没睡过一个好觉”。

在赖海洋劳模创新工作室,东城养护所长平养护站站长赖海洋正在召集站里的员工开会,其中有不少年轻的面孔,最小的还有“98”后。19年前,赖海洋刚到这里的时候,也是和他们差不多的年纪。

“我是学公路施工养护专业的,毕业就加入了公路养护队。”2003年,赖海洋成为一名养路人,一待就是19年,风里来雨里去,以路为友、以站为家。在这里他遇到了人生的许多第一次:第一次铲草、第一次清洗标志牌、第一次修补坑槽、第一次下到排水井、第一次遇到滑坡应急抢险……

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赖海洋是在哥哥姐姐们的疼爱下长大的,在家里油瓶倒了都不用扶,干了这一行后却要每天日晒雨淋干各种苦活累活。

“比想象中辛苦很多。”刚来时,每天下班后,累得手都抬不起来,双腿酸涩胀痛,连话都不想多说。参加工作成为他人生的分水岭,从肩不扛手不提,到在巨大的辛劳中收获存在的价值,“还是很有意义的”。

日晒,滚烫沥青掀起热浪

“什么都只能徒手去弄”

“公路养护涉及许多工作,以路面桥梁为主的检查、维修,清理排水井、清理水槽,路面有边坡塌方要去抢险,台风暴雨天出现水浸要去排水……”日晒雨淋这四个字,赖海洋和他的工友们有最真切的体会。

广州的夏天,最热时可以到40℃,地表温度更高,50℃、60℃都有可能。“站在柏油路上,热气是从裤管里往上蹿的。”

赖海洋参加工作时,机械化还未大范围普及,工作多是靠养路人的双手去完成。“真是体力活,对心理承受力也是考验。”人工修补坑槽效率低耗时长,需要先用切割机将坑槽四周切割规整,将废料铲出,再将沥青材料倒入压实。裸露的皮肤早已晒得通红,滚烫的沥青又再掀起热浪,豆大汗水顺脸流下,呼吸之间都是热气,衣服也在滴水……

“那时什么都只能徒手去弄,1平方米的小坑要搞上小半天。”赖海洋笑着回忆。这边大伙干着活,那边防暑、急救药品必须随时准备就绪。

雨淋,上班第一天遇塌方

“拿着铲子徒步两三公里”

赖海洋来站里上班的第一天就遇上暴雨。“那天是2003年8月5日,还未扩建的广汕公路和增城交界段塌方,我刚来就听大家说要去抢险。”那一天赖海洋记得格外清楚,边坡塌方,淤泥冲向了路面,占了一侧道路,交通中断。暴雨一直持续,不能等!

一行人拿好工具就出发了。“交通堵塞,大家只能下车走到事故地点。”在大雨里,大家拿着铲子,徒步两三公里。现场的状况很危急,刻不容缓。雨还在下,雨水流进眼睛模糊了视线,铲起的淤泥一次又一次粘在铲子上……而这时,塌方还可能继续。

“清理塌方是很危险的,要专门安排一个人盯着上面,一有继续塌方的迹象,我们就得赶紧撤。”就这样一铲又一铲,终于铲通了!“虽然筋疲力尽,但路通了,非常有成就感。”

台风天逆行赤脚抢修

“除了厨师全员出动”

每年的台风天是赖海洋最忙的时候,成为站长后,他更是没睡过一个好觉。他给村镇、社区、交警、城管都留了电话,以防公路桥梁出现状况。“参加工作之前我很喜欢下雨,下着雨喝着茶看看远方,挺有感觉。工作以后,最‘怕’下雨了,现在看到天气预报说有台风有雨就会紧张。”

养路工全年难有完整的休息时间,有任务就得出动,尤其在雨季,需要时刻准备着。站里的抢险救援车,必须要车头朝外,要保证一有紧急情况上车能以最快的速度开出去。

2017年,赖海洋遇到了工作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特大水毁情况。暴雨导致镇龙镇公路多处塌方,河涌水位升高甚至溢出,交通完全中断。“车辆根本到达不了塌方的地方,当时的负责人是站在铲车铲斗里到达现场的。”

“除了食堂的厨师全员出动。”赖海洋立即带着全站人员往塌方事故地点赶。车辆只能开到半路,大家下车拿着工具逆行而上,40多人陆陆续续赶到现场。现场比想象中更糟,多处山体滑坡,大量淤泥倾泻在路面,将全部车道都覆盖住。

还是一铲又一铲,将淤泥挖起来再甩出去。大家本来是穿着水鞋去的,到后来把水鞋都扔了,一个个打着赤脚。“鞋里灌的全是黄泥。”好在很快,大型机械后续也到达了,机械加人工,十几个小时就抢通了道路。

养护机械保住了

自己的车被淹了

两年前一次特大暴雨,黄埔区多处水浸,甚至连长平养护站都被“淹了”。“我们紧急将养护机械开到高处,但水位太高,还是有养护机械受损。”有同事甚至来不及开走自己的车,第一时间一个箭步冲上去将养护机械开往高处,自己的车却被水淹了。

那一次站里站外全是水,积水最深处没过膝盖。大家只能凭着记忆在水下摸索井盖的位置,部分地方还要出动抽水机。“找到井盖打开排水后,人也不能走,要站在旁边等水排干,不然行人或骑单车的人一不小心可能跌落井里。” 从凌晨1时到中午,这一次清理积水也是花了十几个小时。

今年5月,广州连日暴雨,赖海洋心中的弦也紧绷起来。半夜紧急处理水浸,一干就是三四个小时。“在现场没有站长和一线养护工之分,大家都是一线人员。”近日第九号台风生成并在广东登陆,巡路小队更是在管养的道路上一遍遍无休止地巡查……

勤劳朴实的老公路人

激励我坚持了19年

赖海洋将养路人称为公路医生,他希望通过努力,能让管养的公路寿命更长,让驾驶变得更加安全。他工作第一天遇到的塌方公路——广汕公路,在2018年经过升级改造后,整体路况有了很大好转,该路段还被评为“平安公路”省级示范路。

“问我想过放弃吗?内心肯定有过挣扎。”赖海洋说,从在家里“啥活不干”变成“一来就干活”,干的还都是重体力活,一开始,还真有点苦闷。“也没敢和家里人说,怕老人担心。他们肯定会说‘外面这么辛苦,那就回家吧’。” 但看到一个个老公路人默默奉献着,让赖海洋深受触动,一天又一天也就这样坚持了下来。

“老公路人给我的印象就是勤劳朴实、不善言辞。以前也不需要上下班打卡,全靠自觉,像路面上出现问题,哪怕半夜三更发生交通事故,他们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赖海洋说老前辈们就像老黄牛,埋头苦干、毫无怨言地守护着路桥安全。如今,19年如一日,赖海洋也成为新人们的榜样。

“我们将路抢修通了以后,过往的司机会伸出大拇指给我们点赞,就让我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搞好机械化,留住养路人

“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挖炭的,再看是公路段的。”曾经,养路人这样自嘲。为了留住更多养路人,将他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逐步解脱出来,赖海洋带领着长平养护站正在持续提升机械化水平。

滑移多功能机的应用让补坑槽不再耗费大量人工。“机器开过坑槽就将坑槽切割平整了,换上另外的清扫器再开过去将废料清理干净了,大大提高了养护效率。”沥青再生车又可以将沥青废料重新“回炉”成新材料使用,既节约又环保。以前清理排污井,人要下到井内铲淤泥,“那臭味没法闻,里面还可能有大量沼气,危及生命”。现在,下水道综合养护车开过去以后,不用人下到井里,直接用管子伸下去冲洗淤泥,再放下工具将淤泥吊出。

赖海洋说,推进机械化水平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还可以为这个行业留住更多人:“开着机械作业和拿着锄头铲子干活肯定不一样。”

为了保障大家在工作中的人身安全,从去年开始,赖海洋和同事们就计划设置车辆防闯入预警设施。市面上还没有这种专门针对养护工作的设施,那就自己做!大家购买配件自己研究自己组装,一边在警示牌上安装触碰装置,另一边在工程车上安装报警装置,当有车辆碰到警示牌后,报警装置就会预警提示,6月开始这套装置已经投入试用。“试用阶段效果良好,我们还会继续改进,把触牌到预警的时间再缩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