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王临死前为何指定秦昭襄王 芈八子单挑惠王后
惠王后是秦武王的生身母亲,秦武王即位的时候尚未弱冠,可以说不但后宫,即便朝堂,当时也是惠王后说了算。
惠王后是魏国公主,秦惠王当政的时候,采用张仪“连魏韩斗楚齐”的连横之策,秦魏关系是铁把子,一直延续到秦武王时代,因此武王娶的依然是魏国公主。
即便是秦武王骤然驾崩,惠王后、武王后婆媳(从娘家那边论,她们俩应该是姑姑与侄女的关系)俩,一掌后宫,一控朝堂,外靠魏援,怎么也应该能稳住局势,接着选一个自己中意的接班人,不是高枕无忧了么?
怎么会狼败给一个不起眼儿的小小的芈八子呢?
八子,只是秦王低等的侍妾,除了王后高高在上以外,地位高于八子的尚有夫人、美人、良人等,可见芈八子在宫内连说话的份儿都没有。
那为什么最后却是芈八子的儿子嬴稷登上了王位,惠王后、武王后却死于非命?
我觉得这里边芈八子发挥的作用小之又小,主要还是来自内外两方面阴差阳错相互作用的结果。
先说内部方面,就是惠王后、武王后一派举措不当。
想当初秦武王顺利即位,名正言顺,顺风顺水,惠王后、武王后、包括秦武王在内,都认为王权在握,这是一点问题也没有了,剩下的就只有如何巩固王权了,所以他们名义上尊重叔叔辈的樗里疾,实际上暗地里防着他,他们认为樗里疾才是王权的最大威胁,因此他们才重用甘茂,将过去的相国一分为二,甘茂、樗里疾为左右丞相。
等到秦武王业已即位3年,王权早已巩固,对其他公子们以及他们背后的支持者一来放松警惕,二来又有必要拉拢他们来为王所用,所以像魏冉、向寿等原本和公子稷关系近的人也都放心使用而不加提防,因为在秦武王活的情况下,公子稷根本不可能对他构成任何威胁。
不期然秦武王遽然崩殂,让惠王后、武王后措手不及,因为武王无子,只能从他的兄弟们当中选择一位继承王位,这样像公子稷这样的人才变得有了威胁。
从切身利益出发、从政权稳定出发,她们只能选一个在朝内有些势力的公子为继,于是他们选择了庶长公子壮。
庶长的官职是仅次于丞相的,可见秦武王生前是信任倚重公子壮的,公子壮也是拥戴秦武王的。但这就与同样是宗室勋贵的樗里疾不对付了。因为正如前文所说,秦武王是防着樗里疾的。公子壮可能就是安排用来牵制樗里疾的。
但是秦武王的逝去让这一权力架构瞬间失去平衡,公子壮由原来的优势变成劣势,他得不到樗里疾的支持。
樗里疾的力量不可小瞧,因为他代表着宗室。
这样一来,公子壮只是得到了外戚(惠王后、武王后),以及外戚的外援魏国的支持。
而他的最大竞争对手公子稷,相反地,却意外地得到了内外两个方面的大力支持。
公子嬴稷当时为质于燕,本来是离王权最不靠边儿的一个人,然而此时由于燕昭王、特别是赵武灵王的别有用心,一下子成为了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想当年,燕国因为燕王哙禅让国家给丞相子之,引发国内大动乱,齐国趁机出兵干涉燕国,燕王哙和子之均被杀,燕国差点灭国。
但齐国灭人国家的不义行径遭到燕国举国反对,在国际上也遭到不少指责。赵武灵王正是抓住了这一良机,武装干涉燕国,赶跑了齐国势力,护送在韩国做人质的燕公子姬职归国成功即位,就是目前的燕昭王。
从此燕昭王对赵武灵王那是言听计从、感恩戴德。赵武灵王吃惯了帮人立国的甜头,此时秦国出现了王权断层,如何不积极专营地帮助秦国立王呢?
因此在燕国做人质的公子嬴稷得到了赵武灵王、燕昭王的鼎力支持,赵武灵王亲自派相国赵固率大军一路护送公子嬴稷回国登基。
嬴稷的娘亲是楚国宗室女,楚国当然也大力支持公子嬴稷上位。
公子嬴稷的外援一下子就大大超过了公子壮。
面对3国的政治、军事压力,秦国宗室不能不做出慎重考虑,本来跟公子壮有矛盾的宗室代表人物王叔樗里疾,当然表示支持公子嬴稷了。于是嬴稷坐收内外两方面的支持。
还有一个重要人物的重大支持,那就是嬴稷的舅舅魏冉,他在秦惠王的时候就握有一定的军权,到秦武王执政,如前面所提到,为了拉拢各方巩固王权,秦武王自然继续使用他,因为当时公子稷不可能对秦武王造成任何威胁,魏冉也就不可能有任何威胁。
然而此是就不同了,手握一枝部队的魏冉自然支持自己的外甥了。
正是在这种各种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公子壮才败给了公子稷。而公子稷的母亲即芈八子在这个夺位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以说微乎其微。然而芈八子却是最大的得利者。
嬴稷最终成功上位,是为秦昭王,诏封母亲芈八子为宣太后,由于嬴稷尚未弱冠,芈八子以太后身分临朝听政,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临朝太后。
宣太后掌大权后,立即提拔自己的弟弟魏冉为将军,戍卫咸阳,同时下令斩杀惠王后、公子壮、驱逐武王后。
一场惊心动魄的王权争夺战最终以芈八子的完全胜利划上了句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