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爱情的作文(14岁女孩写关于爱情)
14岁的女孩谈爱情,很多家长都是反对的,也不允许孩子早恋,因为成人都觉得孩子小,不懂爱,但是前段时间,某中学初三年级一个女生的答案,让很多大人都自叹不如,感叹:原来我们不懂爱!
女生叫滕霏,前几天,语文老师布置了一篇命题作文《原来我们不懂爱》,说可以从身边人、身边事写起,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学生们的文章交上来,十四五岁的他们,对情感的理解之深让老师非常感叹,其中滕霏的文章最让老师惊讶:“小小年纪,她很会观察和思考,对爱情的理解比很多成人都要深刻。”
活了几十年终于看透了!爱一个人,就要对他爱护
文中写道:爷爷不能吃蛋黄,奶奶希望他每早吃两片蛋白,奶奶腰不好,菜买多了拎着很重,爷爷看了心疼,奶奶晚上爱打空调,爷爷怕她受冻感冒。
爱一个人,就要对他负责任
爷爷会在奶奶出门前,多塞几张钱在她的皮夹里,会把围巾提前拿出,会检查她的雨伞有没有在包里,奶奶会在爷爷打扫后,催着他去洗澡,帮他剃胡须和头发,将他衣服洗掉。他们彼此负责了一辈子。
奶奶身高不行,揪爷爷耳朵时,爷爷都会故意弯下腰,嘴上叫着疼。
不少网友评论说:“初三的孩子能有这样的感悟,很叫老师和家长放心啊,谈了恋爱也不用过多担心的好孩子。”“家庭是最早的最好的最重要的学校,父母长辈的身教胜过千言万语”。
记得在《我家那小子》看到陈学冬蜷缩在地上流泪的样子很让人心疼。
他哭,是因为黑夜总是会揭穿人的孤独。既然这么需要陪伴,为什么不谈恋爱呢?
陈学冬说,可能是受了妈妈的影响:“害怕失望,所以才会逼迫自己去享受孤独吧。其实和我母亲是一样的,在我七岁的时候离婚,到现在她没有再组建家庭。”
“因为她害怕失望,害怕那个人比我爸更差,可能没有这个年龄和心态再去承受这个事情,她也不想我难过。”
离婚21年,陈学冬妈妈没有再结过婚。引人唏嘘的同时,居然看到很多人留言说,她们也一样,经历了一两次失败的婚姻之后,对男人充满失望,决定永远不再结婚。
看陈学冬提到爱情的样子,就知道他对亲密关系肯定有恐惧心理。因为母亲对爱情的怀疑,一定会传递给孩子。
孩子的真正成长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大卫和利比兹曾经做过一次调查,父母的干预,对恋爱中的男女到底起到怎样的作用?
他们惊奇地发现:父母的干预程度越高,恋爱双方竟然会产生更加强烈的爱。而这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两人彼此相爱,但双方家族之间的世仇不允许两人在一起,但家族的阻挠并没有切断两人的爱情,反而更加激发两人在一起的愿望。
于是,他们把父母的干预对子女恋爱所引发的效应称之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如果教师或父母对高中生所谓的“早恋”过分关注,并强烈反对,不惜采取一切手段切断男女生之间的联系时,不仅对熄灭好感无益,反而会燃起青春期孩子的叛逆,他们会更加坚决地捍卫自己的感情。
恋爱没有对错,尊重孩子
恋爱没有对错,爱情是值得尊重的,没有确定孩子是否恋爱之前,家长不要随便给孩子“扣大帽子”,家长的过分打压,反而会让青春期的孩子产生叛逆心理。
本来没影儿的事,反而真给你倒腾个事儿出来不可,心存疑惑的家长可以跟孩子有一场真诚而平等的谈话,在这场谈话中,无论孩子的答案是什么,家长都不要以打骂、侮辱等形式来打压孩子。
耐心地陪伴孩子,用和善而平等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孩子这么大了,他会明白为人父母的苦心的。
爱情、婚姻,本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必修课。无论它出现在什么时期,父母都应该鼓励孩子、激励孩子朝着更加理性、正确而美好的方向去走。
有这样一本书,《别跟青春期的孩子较劲》家长也都是过来人,也都知道在青春期孩子也是很迷茫的,所以家长可以阅读一下这本书。
因为这是一本关于青春期孩子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法的图书。青春期孩子的心理也随之改变,作者用大量真实案例,深刻的视角剖析了青春期的一系列问题。
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解答家长们的困惑,帮助孩子化解了“更年期”家长与“青春期”孩子之间的矛盾,为孩子与家长的沟通、理解架起了一座“心”的桥梁。
这本书只需要39.8元,也就仅仅用一顿饭的钱,就可以让家长跟孩子更友好的沟通,都说没有沟通解决不了的问题。
点击下面卡片,即可购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