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是权臣么(权臣鳌拜350年前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公元1669年6月14日,北京紫禁城发生了一件大事,少年康熙皇帝召集索额图和一群布库少年等,在武英殿逮捕了辅政大臣鳌拜,当时的鳌拜,可是当时一手遮天的实权人物,为何成了康熙皇帝必须除掉的障碍?而鳌拜不仅是战功赫赫、满朝党羽的辅政大臣,又是个人战斗力爆表、武功高强的巴图鲁,为什么逮捕他的过程,竟又像恶作剧一般,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鳌拜是权臣么(权臣鳌拜350年前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1)

鳌拜画像

一、鳌拜是什么人1、鳌拜的出身显赫

我们知道满清起家于努尔哈赤的建州女真,处于创业初期的努尔哈赤,当时手下有五大勇士:费英东、额亦都、安费扬、何和礼、扈尔汉等,个个都是战功赫赫的猛将,其中的费英东就是鳌拜的伯父。

2、鳌拜的奋斗之路

1634年的鳌拜,据《清太宗实录》记载,只是皇太极身边的巴牙喇甲喇章京——一个普通护卫军头目;

1636年,皇太极第二次出征朝鲜,鳌拜随军出征,在皮岛争夺战中,先是亲王砾托打不下来,然后亲王阿济格打不下来,然后鳌拜打下来了,皇太极非常高兴,为此封鳌拜巴图鲁、三等梅勒章京; (巴图鲁是猛将、勇士的意思,自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到1861年咸丰病死于热河的245年间,清朝一共也就封了33个巴图鲁,鳌拜是其中之一。)

1641年,在明清之间的宁锦大战中,表现英勇获封一等梅勒章京;

1642年,在明清之间的多次大战中,屡次攻城略地获封三等昂邦章京,不久任八旗护军统领,是保卫皇太极的亲军;

1644年清军入关,跟随阿济格部队,多次打败李自成;

1645年,四处征战屡战屡胜的鳌拜,获封一等昴邦章京;

1646年,随豪格由内蒙入陕北,打败李自成,并南下四川,打败并斩首张献忠,重创大西政权主力,鳌拜皆是首功;

1643年,皇太极病逝,多尔衮争位,鳌拜因拥立豪格,得罪了多尔衮,支持豪格和多尔衮的双方势力争持不下,双方妥协由6岁的福临即位,多尔衮摄政,鳌拜在此后屡遭打击,几次差点被处死;

1650年,多尔衮病死,顺治亲政后,重新启用革职降爵多年的鳌拜,随侍左右参与朝政,在顺治年间,鳌拜逐渐由战场上的四方征战,向处理朝廷各项军政事务转变,极大了增长了他的政治才干;

公元1661年正月,顺治皇帝病逝,遗旨命三子玄烨为皇太子,并命索尼(正黄旗)、苏克萨哈(正白旗)、遏必隆(镶黄旗)、鳌拜(镶黄旗)四人为辅政大臣。

《清世祖实录》

特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臣,伊等皆勋旧重臣,腾以腹心寄托,其勉矢忠荩,保翊幼主,佐理政务,布告中外,咸使闻之。

对于四个辅政大臣,孝庄太后也是采用了信任、拉拢和防备的,我们要知道,顺治的第1、2个皇后,都是来自孝庄太后从小长大的地方——科尔沁草原,在立皇后的事上,孝庄是偏袒自己的老家的,为这事也没少和顺治吵架,可是康熙12岁大婚,孝庄却立索尼的孙女赫舍里为皇后,而且立苏克萨哈的女儿为皇妃,可见拉拢的意图是十分明显的,一方面给予充分信任,放手让四个辅政大臣处理朝廷日常事务,一方面通过联姻以结其心,放手信任是没有更好的办法——康熙太小了,而联姻不能说没有防备的意图,那么防备谁呢?关于鳌拜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骄横专权的,并没有确切史料记载,所以不能断定就是防备鳌拜,但是鳌拜是一个战功赫赫的赳赳武夫,又为顺治皇帝极度信任,自然追随者众多,加上鳌拜军人作风个性强势,孝庄未雨绸缪的防备他,似乎也没什么不妥,而四个辅政大臣又是什么状态呢?

鳌拜是权臣么(权臣鳌拜350年前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2)

在四个辅政大臣里,由于索尼的为人,虽然足智多谋又圆滑权变,但是他年老多病、精力有限;苏克萨哈母亲是努尔哈赤的女儿,本是依附多尔衮,却在多尔衮死后迅速叛变,检举揭发其多尔衮和其党羽罪行有功,获得顺治的信任,所以名声极差,诸大臣多瞧不起他;遏必隆是额必都的儿子,额必都是开国五大元勋之一,但是遏必隆却完全没有乃父之风,为人谨小慎微、没有主见;这样以来,鳌拜虽然是排名最后的辅政大臣,但是军功显赫,又不乏政治经验的鳌拜,处理朝廷日常事务相对较多,时间长了,大事小事都鳌拜说了算,权威就出来了,有了权威自然脾气就大了,丝毫不容他人冒犯,一步步走上专权的不归路。

二、鳌拜的不归路

我们先了解一下几个时间节点:

公元1654年康熙出生;

公元1661年2月8日,康熙8岁即位,;

公元1665年,康熙12岁大婚,册封索尼孙女赫舍里为皇后;

公元1666年,康熙13岁,鳌拜(镶黄旗)要求两黄旗和两白旗换地,并杀掉阻挠换地的两白旗三个大臣,并株连其诸多家人;

公元1667年6月,索尼病故,7月初7,康熙14岁亲政,十天后矫旨杀掉苏克萨哈;

公元1669年6月14日,康熙智擒鳌拜。

1、圈地事件

1644年,清军入关以后,大量的满洲八旗子弟家属涌入北京,这么多人都需要安排,所以清廷将北京周边的土地分划给八旗子弟,本来划给两白旗的河北保定、沧州一带的土地,相对比较贫瘠一些,划给两黄旗的土地河北承德一带,相对比较肥沃,正白旗出身的多尔衮不满意,所以强制性的把两白、两黄的划分土地互换了,两黄旗当然也不满意,但是多尔衮是摄政王,只有忍气吞声。

20年后时过境迁,镶黄旗的鳌拜掌权了,所以要求换回来,这时候各旗旗民已经安居乐业了,现在要换地,换地就得拖家带口的大搬家,谁愿意换啊,所以当时民怨沸腾,告状告到了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那里,苏纳海本身是正白旗,朱昌祚是汉军白旗,本身不愿意换地,但是换地事务在他们的管理辖区内,只得和鳌拜协商,找康熙协调,鳌拜一意孤行、骄横跋扈,一下把三个大臣全杀了。

2、苏克萨哈事件

通过圈地事件,鳌拜严厉打击了两白旗,苏克萨哈就是正白旗,可以说百味杂尘,很快康熙皇帝效仿父亲14岁亲政了,这时候,苏克萨哈提出辞职,要去孝陵为顺治守陵,这件事是不是孝庄、康熙和苏克萨哈唱双簧,顺势收回辅政大臣的权利,主要是收回鳌拜的权力,不能说没这个可能,而鳌拜就以此为借口,要治苏克萨哈的罪,让康熙族之,康熙当然不同意,鳌拜就接连上奏,威逼少年康熙下旨,康熙一直不同意,最后鳌拜矫旨凌迟处死苏克萨哈,并株连全家。

鳌拜是权臣么(权臣鳌拜350年前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3)

除了这两件事以外,我们应该认识到,鳌拜专权跋扈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是在其他三个辅政大臣相对弱势,不能互相制约的情况下,鳌拜逐渐变的越来越强势,以至于在以上两件事上,表现出了对皇帝的大不恭,对皇权的僭越,这两件事只是发生在康熙亲政以后,之前类似的事情也应该很多,但这两件事就够了,哪个帝王能够容忍大臣挑战皇权呢,所以康熙动手了。

三、鳌拜束手就擒

关于康熙逮捕鳌拜的记载有很多版本,比如民国的薛东藩《清史演义》记载,是通过亲王子弟逮捕的;努尔哈赤的次子代善的后代《啸亭杂录》记载,是康熙的御林军逮捕的;二月河先生《康熙王朝》里,用大篇幅详细描写了逮捕鳌拜的过程,采用的是用布库少年智擒;《清史稿》说是康熙侍卫逮捕的,到底是哪一种,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无论是哪一种,逮捕过程实况都是五个字:干净、麻利、快,我们以布库少年擒拿说,简单介绍一下,350年前那惊心动魄又充满滑稽的一幕。

在康熙作出收拾鳌拜的决定以后,显然是和孝庄、索额图等作过严密的安排的,最后定下皇帝单独召见、侍卫众人逮捕的计划的,然后让索额图密密选拔一些身体强壮、不谙世事、忠心耿耿的少年进宫,以布库杂耍为幌子进宫,天天练习摔跤,让鳌拜放松了警惕,1669年6月14日,诏鳌拜单独进武英殿议事,鳌拜坐的椅子锯断了,再简单粘一下,鳌拜落座时太监在后面扶着,然后另一个太监上了一杯滚烫的热茶,鳌拜接茶烫手了,茶杯掉在地上,以响声为号,扶椅子的太监顺势一推或一拉,鳌拜摔倒在地,早就埋伏好的侍卫一涌而出,逮捕了鳌拜,哪怕鳌拜武功再高,十几个人把他按在地上,他就跑不掉。

鳌拜是权臣么(权臣鳌拜350年前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4)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里,鳌拜和众侍卫在武英殿内作了长时间的殊死搏斗,武英殿外班布尔善带着军队坐收渔翁之利,九门提督吴六一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总之,殿内外都是激烈的搏杀------那一天究竟发生了什么,并没有可靠的记载,我们只知道一个结果:康熙逮捕了鳌拜,并剪灭其众党羽,从此大权在握,开始真的亲政了。

鳌拜是权臣么(权臣鳌拜350年前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5)

之后,康熙囚禁了鳌拜,其家人也没有株连,只是杀了几个鳌拜的死党,康熙42年为鳌拜平反,雍正即位后接着平反,恢复了鳌拜一等公爵,雍正九年又追封超武公,鳌拜在他死了70年 后,达到了人臣的巅峰。可见,鳌拜当时只是权力极大、脾气极大,并没有野心极大,否则必死无疑,而且还要株连九族,康熙对鳌拜采取措施,是圈地事件和苏克萨哈事件的过于狂妄,也是慢慢长大的康熙,解决老臣勋旧和新兴大臣矛盾的需要,当然,在自幼饱读史书的康熙眼里,尤其是对于老牌政治家孝庄来说,鳌拜掌握的权力和遍布朝野的党羽,是对皇权的巨大威胁,不管有没有谋逆之心,都必须清除。

在我国的历史上,君臣嫌猜引发的悲剧,历朝历代都不曾断绝,而鳌拜虽然作为一个赳赳武夫,但也是个历经沉浮的政治老手,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时候,不知道收敛锋芒,贪权恋位也好,心存异志也罢,在他和康熙皇帝之间,注定会有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只是被康熙用几个布库少年搞定了,实在是有点滑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