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台阶的感悟(台阶的感悟)

地铁换乘的时候,原本有一条很近的线路,可换乘者很少问津。

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主要是因为路程设计。第一条路,出地铁后,就得爬一段楼梯,随后就是几十米的平路,然后是下一段自动扶梯。第二条路是,出地铁后走几十米,然后是往下的台阶,最后再走个一百多米。我认真地计时过,两条不同路线,时间相差至少一分钟以上。

我试着跟几个人说了,应该选择第一条路,可最终,还是没有人被我说动,因为他们看见前面的台阶就打了退堂鼓。出门在外,能走平路或者下坡路,自然是没有人愿意选择下坡的。

记得以前有个广告,取景也是地铁的电梯和楼梯,地铁的扶梯上人满为患,而空荡荡的楼梯上只有一个人在攀爬。广告词是“容易走的路上,一定挤满了人。”我忘记这句广告词的用途了,可能是招聘的。这句广告词好,主要是因为它说明了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

关于台阶的选择,生活中这样的例子非常多。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文理科的区别,或者说,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别。

自然科学,通常需要有数理化的底子,很多人一见到数理化,大多打了退堂鼓,而对人文科学就是另外一番场景。究其原因也是开始的门槛不一样。自然科学有门槛,迈过门槛也许前面就是一马平川,可很多人往往被门槛阻挡在自然科学的门外。而人文科学就不一样了,谁见到人文科学,好像是不学都会,见到了就可以张嘴说。由此决定了,人文科学不如自然科学吃香。当年有说法,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记得以前读高中的时候,那时候的县城人其实对于学科是极其无知的,他们的印象中,聪明的孩子适合学理科,换言之,不聪明的孩子就得学文科,由此导致,理科班往往人数超员,而文科班的学生寥寥无几。那些选择读文科的学生好像都要低人一等。殊不知,上帝造人时,绝对是“等份生产”的,可由于误解,导致文理科的严重失衡。

参加工作以后,从事理工类的职业似乎更容易出“人才”“专家”,而人文学科的,要是能被人称为专家,简直比登天还难。要知道,在人文领域,什么样的人才会被人另眼相看呢。

改革开放初期,很多大型企业从国外引进设备,由于设备国人没有见过,谁也不敢在几十万、上百万美元的机器上下手,敢于操作机器的人都是“专家”,其实,这些专家不过是国外公司免费给培训的几个熟练工人而已。他们的“专”仅仅是因为,国外的公司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培训过,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连国外人培训的知识和技能都没有学全,可他们对于没有培训过的,那是非常了不起的。

相较人文社科专业,就是另外一番场景,改革开放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告诉你所谓的先进文化的操作方法,即便有,真的教了,也会被人嗤之以鼻。比如学经济学的,即便你学了再高深的理论回来,你可能轻易地就被一个卖茶叶蛋的个体户击败了,他的逻辑特别简单,既然你那么懂经济,你怎么不会做生意赚钱呢?

比经济学更惨的是作家。文无定式、写无定法。无论你使用了多少专业技巧,假如领导说看不懂、读不通,或者直接说念不惯,你就彻底废了。对牛弹琴的结果是,谁也不知道谁是牛、谁是琴,最后还得靠权力出面去指定牛和琴,甚至指出鹿和马,码字的,除了认同还是认同。

台阶的原理有点像“朝三暮四”或“朝四暮三”,当我们听到的故事中的主角是猴子的时候,我们觉得这是笑话。其实,这是一则寓言,寓言的意思是,拿动物界的笑话预示人间的道理,可人很多时候是无法从寓言中明晰道理的。

台阶其实是一种价值选择,有些人选择开始的台阶,余生顺风顺水。而有些人回避台阶,日后即便波波折折,他好像也是义无反顾。选择其实没有对错,关键是,如何坚持自己的选择走下去,这是最重要的,只有坚持,才能把自己的路走好。

读台阶的感悟(台阶的感悟)(1)

朱晔(古磨盘州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