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公路局十四五规划(探访枣庄市公路60多年辉煌历程沧桑巨变与我的当时记忆)

作为展馆策划专家,我有幸参与枣庄市公路文化馆策划与研究,并与枣庄公路系统展馆策划专班组一起翻阅大量枣庄市建市60年以来,大量公路发展历程的历史资料及文物机械票据。我们全方位多层次策划的枣庄市公路发展历程、展示地域文化特色、记载着汗水浇筑的公路丰碑的行业记忆,集中反映公路人奋斗创业的的光辉历程,讴歌铺路人风采、弘扬时代创新精神,多角度诠释了美丽公路、精细化管理的文化内涵,倡导全社会培养爱路护路、和谐、安全出行的文明意识。

我们策划的公路文化馆将通过一幅幅图片,一件件物品、再现了中国、山东、枣庄、滕州等五区古驿站、古道关隘到现代化公路辉煌成就与历史变迁,讲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公路故事,谱写了公路建设者披荆斩棘、开拓进取的公路人风采,展示了一代代公路人紧跟路网建设步伐,不畏艰辛的奉献精神,表现了枣庄公路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沿前人开拓奋进的光辉足迹,为建设“交通强市,公路先行”书写了新的华章。我们从远古人类从事狩猎、采集以及频繁的迁徒活动,在地面上走出来条条道路。 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发明了车轮以后,人们开始修建更加坚实和宽阔的道路。公元前6世纪到前11世纪,中国人已经懂得了夯土筑路的技术。

道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追求和梦想。秦始皇创立“车同轨、书同文,汉代有“为驰道于天下”。从长江边上的古栈道,到开辟山路的丝绸之路、茶马古道,随着古代城市的兴起,形成许多高质量道路。但中国近代道路发展缓慢,中国道路真正大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20年。

一条条中国公路像一条条巨龙,腾飞华夏,公路建设正在探索中华文明之路、中国现代化之路,以筑路人的精神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整体设计按照区域人文元素、古驿道(站)元素、公路标识元素、路械功能元素等,集艺术性、知识性、观瞻性、概念性等复合形体,具有文化博物形态的行业主题展馆。

枣庄公路前身,古道及依存在古道上的关、驿站布局。从古代至今公路对我国和山东、枣庄、滕州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重点展现党建引领枣庄公路人的精神风貌、公路建设发展管理辉煌成就;公路在枣庄、滕州经济发展中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我们讲述枣庄公路发展史及历史变迁的故事、介绍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征收的内容及科普知识、研学文旅等为一体,是山东暨鲁南地区唯一以公路文化为主题、向社会各界提供了解公路建设养护发展历程的知识平台。来往宾客、驾乘人员通过参观,可以了解千百年来山东、枣庄、滕州、及鲁南地区公路交通发展的历史进程,传承文明、传递智慧,领悟从历史流淌而来的亲近感,迈向未来科技发展的时代感;感悟新时代“畅、洁、舒、美、安”公路发展的美好未来。

在我们心目中与当时的记忆,现代枣庄市市中区"解放路”一词出现在新中国成立后,1965年,枣庄的解放路正式命名,是枣庄最繁华的街道之一。要说起这条路,那可是大有来头,解放路沿途有购物中心、公园、医院,可以说是商贾云集,基础设施应有尽有。当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解放路,是什么样子的呢?

枣庄市公路局十四五规划(探访枣庄市公路60多年辉煌历程沧桑巨变与我的当时记忆)(1)

“原来枣庄很小,有一个顺口溜,一条路,一盏灯,一把花生吃全城,一座岗楼一个兵,一个花园三角形,就是说枣庄很小 。”就连很多枣庄年轻人都不知道的是,解放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枣庄市的第一条路。最初的解放路,最宽处仅容纳两辆车通过,枣庄是一座因煤而生的城市,儿时记忆里,解放路经常煤灰尘土满天飞。

在解放路上,第一条公交线路、第一条柏油路、第一座大型商场、第一批文化场馆陆续建成、这其中,就有枣庄市的第一座电影院,承载着很多枣庄人美好的回忆。

枣庄市公路局十四五规划(探访枣庄市公路60多年辉煌历程沧桑巨变与我的当时记忆)(2)

枣庄市公路局十四五规划(探访枣庄市公路60多年辉煌历程沧桑巨变与我的当时记忆)(3)

枣庄市公路局十四五规划(探访枣庄市公路60多年辉煌历程沧桑巨变与我的当时记忆)(4)

当年一张小小的电影介绍,也成为见证枣庄解放路的发展历史,随着城市的发展,这座陈旧的电影院也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后来在这里,盖起了中央广场,取而代之的是一座新影城。

“现在在电影院里头,看电影条件都很好了,有空调,可以看3D的电影,看立体电影。”回想起以往,老人刘圣明及同时代人感慨万千,他们说现在条件好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也很高。

沿解放路延长线北行,一路向北,中兴矿山公园,见证着这座曾经的煤炭城市的发展。

曾经象征城市中心的枣庄三角花园,也从当初最初最简陋的三角形花坛,演变成如今地标性的枢纽地名,取而代之的,是周围拔地而起的大型商超、公园、长途汽车站等一系列建筑。

如果说解放路是当年翻身做主人的见证,如今的解放路,更多的是在解放思想的大环境下,见证着枣庄人民的致富发展之路越走越宽,也是枣庄公路发展的起点。枣庄公路60年的发展历史,融合了艰苦创业、居安思危、民族自强、自主创新、合作发展等优良的文化基因,发展凸显底蕴深厚、富有责任感和合作意识的企业文化体系。以公路文化育公路之"本"、铸公路之"魂"、谋公路之"道"、塑公路之"形",造就了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团队。枣庄市公路系统视振兴和公路建设与养护为己任,通过"公路导向平台,品质成就未来,以人为本,合作创造价值"的枣庄公路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为建设更美好公路的环境和家园而共同努力。

特别是这十年来巨变,枣庄市紧跟国家和省交通现代化步伐,充分发挥通道城市区位优势,持续健全交通体系,科学统筹线网布局,大力提升运输服务能力,推动全市交通运输事业实现跨越发展,为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注入了强劲动能。归纳起来主要做了四方面的辉煌成就。

一是扎实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互联互通水平

围绕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目标,十年间枣庄市累计投入858亿元,接续实施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初步形成了“内捷外畅、立体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目前枣庄市境内有高速公路 6条274公里、普通国道3条197公里、普通省道12条585公里,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357公里,线网密度增加至每百平方公里17.1公里、居山东省第三位;全市铁路里程突破340公里、其中高铁里程87公里,枣临铁路、惠民铁路相继建成通车,另有26条铁路专用线通往全市各大厂矿企业,构建起了集疏完备的铁路网络。另外,京杭运河主航道升级为国家二级航道,建成启用万年闸复线船闸,实现枣庄市域内运河全线双线船闸通行,水运通航效率显著提高;枣庄机场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即将开工建设,启用后将填补枣庄市航空运输空白,为枣庄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枣庄市公路局十四五规划(探访枣庄市公路60多年辉煌历程沧桑巨变与我的当时记忆)(5)

二是持续提升运输供给质量,服务保障城市发展

枣庄市坚持以发展多式联运为方向,整合“公铁水”运营资源,推动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等新兴业态深度融合。截至2021年底,全市营运客货汽车达到5.9万辆,年货运量9717万吨、是2012年的2.1 倍;铁路年货运量突破55万车、客运量达到431.4万人次;港口货物年吞吐量1725万吨、客运量40.6万人次。开通

了枣庄至青岛港海铁联运班列,年开行2800余列、进出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67万标箱,有效保障了能源、粮食等重点物资运输,为服务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运力支撑。

枣庄市公路局十四五规划(探访枣庄市公路60多年辉煌历程沧桑巨变与我的当时记忆)(6)

三是大力推进交通普及普惠,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聚焦“打造人民满意的交通”,十年间累计改造提升“四好农村路”6242公里、更新农客线路135条、建设乡镇公交换乘站27处,开通城乡、镇村公交147条,在全省率先实现 “户户通”硬化路和“村村通”公交车;先后建成6个乡镇寄递物流配送中心、2130个村级寄递物流服务点,使广大群众“出门就有硬化路、抬脚就能上公交、村口就能收快递”,兑现了“小康路上不让任何一人因交通而掉队”的庄严承诺。枣庄市积极创建“国家公交都市”,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16条、线路总长6569公里,中心城区公交站点实现了500米全覆盖,BRT通车里程突破300公里,枣庄市成为全国首个实现BRT全域覆盖且通车里程最长的城市,切实以高效“交通圈”成就了枣庄人民幸福“生活圈”。

枣庄市公路局十四五规划(探访枣庄市公路60多年辉煌历程沧桑巨变与我的当时记忆)(7)

四是深入践行“双碳”战略,助力交通绿色转型

枣庄市坚持把生态优先理念贯穿交通运输发展全领域各环节,打造舒适便捷的绿色出行环境。这十年,枣庄相继建成凤凰绿道、青龙绿道、榴园绿道等环城绿 6条265公里、绿色步道410公里,串联起“山水林田、城乡村落”的美丽景致,为市民休闲游憩提供了生态空间。扎实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累计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柴油货车10851辆,积极推广应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交通工具,全市绿色出行率达到80.7%。聚焦保护内河生态取缔非法码头52家,建设港口智能垃圾接收设备5处,有效促进了内河环境改善和岸线资源集约利用,构建形成了绿色低碳的水运服务体系。

枣庄市公路局十四五规划(探访枣庄市公路60多年辉煌历程沧桑巨变与我的当时记忆)(8)

交通强则枣庄强,交通兴则百业旺。枣庄将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事业,持续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省会经济圈的交通联系,力争到2025年全市高速公路里程达到344公里、高速铁路里程达到190公里,建成2000吨级通用泊位23个、推动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2000万吨以上。以此为基础争取全面建成两个 “123”交通圈,即“枣庄到省会济南、鲁南经济圈及淮河生态经济带主要城市1小时通达,到省会经济圈和胶东经济圈主要城市2小时通达,到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的“123”客运交通圈及“枣庄货物省内1天送达、国内2天送达、国际主要城市3天送达”的“123”物流交通圈,高水平打造鲁南门户枢纽城市,为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贡献枣庄力量。

在去年8月10日,日照(岚山)至菏泽公路枣庄至菏泽段(以下简称“枣菏高速”)正式建成通车。

枣庄市公路局十四五规划(探访枣庄市公路60多年辉煌历程沧桑巨变与我的当时记忆)(9)

枣菏高速是我省“九纵五横一环七射多连”高速公路网中“一环”的重要组成部分,途经枣庄、济宁、菏泽三市八县(区),项目由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175亿元,全长187.32公里,其中项目主线长177.77公里,配套建设微山连接线长9.55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120km。全线设有18处互通式立交,衔接京台、济徐、德上、济广、日兰5条高速,建有特大桥2座。项目控制性工程微山湖特大桥全长9889米,横跨我国北方最大淡水湖——南四湖,是古运河畔的标志性交通大动脉。

枣庄市公路局十四五规划(探访枣庄市公路60多年辉煌历程沧桑巨变与我的当时记忆)(10)

项目通车后,枣庄至菏泽两市的通行时间,由过去4小时缩短至1.5小时,打破了微山湖湖东湖西不通公路的历史,改变了湖区百姓仅能乘船出行的过往。该项目对加快鲁南经济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鲁南经济圈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枣庄建市60年来,我市交通运输事业走过了沧桑巨变的历程。建市之初仅有几条干线公路,铁路总长87.62公里,到2020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355公里,公路密度达到204.97公里/百平方公里,铁路总长达到344.3公里——

枣庄市公路局十四五规划(探访枣庄市公路60多年辉煌历程沧桑巨变与我的当时记忆)(11)

新台高速枣庄东枢纽立交 (甄宗奎 摄)

建市60年来,我市交通运输事业走过了沧桑巨变的历程,从60年前的基础薄弱、交通不便,发展到60年后的四通八达、内联外通,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前进的步伐,初步构建了公铁水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高速公路横贯东西、直通南北,国省干道纵横交错、连线成网,农村公路通城达乡、进村入户,运河航道干支衔接、通江达海,交通运输事业不论是总量、规模和速度,还是质量、效益和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充分发挥了经济发展先行官的先导作用,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交通支撑。

枣庄市公路局十四五规划(探访枣庄市公路60多年辉煌历程沧桑巨变与我的当时记忆)(12)

公路网络不断完善。建市之初,枣庄市仅有几条干线公路,全部为土路,路面坎坷,技术状况差。到1978年,枣庄市公路通车里程960公里,其中沥青路面481公里,晴雨通车里程557公里,其它路段晴通雨阻。截至2020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355公里,公路密度达到204.97公里/百平方公里,是1978年的9.7倍。目前,境内有6条高速公路,共274.877公里;普通国道3条,共197.062公里;普通省道 12条,585.373公里。当前,我市正在实施新台高速二期、京台高速改扩建等工程,积极推进临滕高速前期,9条国省道新改建项目列入了全省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

枣庄市公路局十四五规划(探访枣庄市公路60多年辉煌历程沧桑巨变与我的当时记忆)(13)

铁路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建市之初,枣庄境内建有津浦铁路、薛枣铁路以及10余条专用线通往各大厂矿企业,辖区内线路总长87.62公里(不含专用线)。到1985年,枣庄境内有京沪铁路纵贯南北,薛枣铁路连接腹地,另有40条铁路专用线通往各大厂矿企业,铁路总长217.5公里。2011年,京沪高速铁路枣庄段和枣临铁路相继建成通车,京沪高铁的开通运营,成为枣庄对接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的交通动脉,在带动文化旅游业发展,推动城市转型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枣临铁路成为我市直达日照港的便捷出海大通道,为我市产品外销和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交通支撑。截至2020年底,我市现有铁路总长达到344.3公里,是建市之初的约4倍

枣庄市公路局十四五规划(探访枣庄市公路60多年辉煌历程沧桑巨变与我的当时记忆)(14)

其中,铁路专用线27条、144公里,在建铁路专用线2条、16.4公里。2020年,开通了枣庄西至曹县快速旅客列车,恢复运营了枣庄至临沂客运列车。

目前,我市正在积极推进济枣高铁建设,济枣高铁建成后,将对我市城市转型、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枣庄市公路局十四五规划(探访枣庄市公路60多年辉煌历程沧桑巨变与我的当时记忆)(15)

港航实力明显增强。枣庄建市之初,京杭运河枣庄段为季节性通航河道,运力十分有限,只有少量民间水运,航道建设无人问津。为下泄南四湖洪水和排除两岸洪涝,从1958年开始至1972年共进行了七次续建和扩大治理工程,枣庄航运事业开始复苏。到1978年,运河通航里程达到43.5公里,为六级航道,建有台儿庄、刘庄2座五级船闸,年单向通过能力250万吨;拥有港口4处,25个100吨级码头泊位。

枣庄市公路局十四五规划(探访枣庄市公路60多年辉煌历程沧桑巨变与我的当时记忆)(16)

如今,京杭运河枣庄段航道里程达到108.4公里,其中43公里的干线航道达到三级标准,年通过能力达到1.36亿吨,是1978年的54倍。京杭运河枣庄段二级航道整治工程于2020年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京杭运河枣庄段主航道全部达到二级航道标准,可常年通行2000吨级船舶。目前,枣庄港形成“一港四港区六作业区”的发展格局,分为滕州港区、薛城港区、峄城港区和台儿庄港区,已建成港口工程项目5个共34个泊位,待全部完成,年吞吐能力将达6750万吨。

枣庄市公路局十四五规划(探访枣庄市公路60多年辉煌历程沧桑巨变与我的当时记忆)(17)

农村公路实现快速发展。建市之初,我市只修建了部分县道和乡道,基本上都是土路。到1985年,全市共有县道38条、乡道16条,总里程557.35公里。20世纪90年代以来,县乡沥青路、水泥路逐年增加,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民群众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的状况初步改观。2003年,按照交通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全面提升农村交通条件,大力实施“村村通油路”工程。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和通户道路硬化工程,农村路网进一步织密,路网密度和通达深度进一步提升。截至2020年,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297.6公里,是1985年的15倍,公路密度达到181.8公里/每百平方公里。

枣庄市公路局十四五规划(探访枣庄市公路60多年辉煌历程沧桑巨变与我的当时记忆)(18)

航空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枣庄机场建设实现新突破,从无到有,400万枣庄人民的“机场梦”即将实现。枣庄机场为民用航空支线机场,位于山亭区西集镇凤凰庄东南侧,场址中心距离新城行政中心和市中区直线距离均为15公里。项目总占地2963.1亩,建设工期为3年,总投资21.52亿元。项目设计目标年为2030年,预测年旅客吞吐量12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7000吨、年飞机起降12965架次。枣庄机场项目快速推进,相继完成了机场选址、预可研报告行业审查、军地协议签订、预可研报告评估、预可研立项批复、可研行业审查评估等工作,目前,枣庄机场有序高效推进可研阶段各项工作,预计8月底,机场快速路具备开工建设条件。枣庄机场建成后,我市将实现公、铁、水、空多种运输方式并存,枣庄作为山东南大门和京沪交通大动脉的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

枣庄市公路局十四五规划(探访枣庄市公路60多年辉煌历程沧桑巨变与我的当时记忆)(19)

  邵学良一行先后来到建国前老党员石瑞明和生活困难党员王国庆家中,与他们亲切交谈,详细询问身体状况和家庭生活情况,并送上慰问金,向他们致以亲切的问候。邵学良叮嘱老人及他们的家人,有什么困难要及时向组织反映,并祝福他们身体健康、生活愉快、家庭幸福。

枣庄市公路局十四五规划(探访枣庄市公路60多年辉煌历程沧桑巨变与我的当时记忆)(20)

  慰问过程中,邵学良强调,我们单位老党员为党和国家的事业、为地方公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尊敬学习。对生活困难党员要鼓励树立信心,坚信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日子一定能越过越好。同时要求相关局属单位、科室要一如既往地关心照顾好他们的生活,时刻把老党员和困难党员的冷暖挂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主动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充分感受党组织的温暖。

枣庄农村公路总里程预计将达到8360公里,等级路比例达到100%,基本建成布局合理、连接城乡、安全畅通、服务优质、绿色经济的农村公路网络。

据了解,聚焦“建好” “管好” “护好”“运营好”四个方面,农村公路提质增效加快推进。2022年度完成投资6.04亿元,实施路网延伸通达工程17公里,路网改造提升工程363公里,路面状况改善养护工程582公里,整治铁路平交道口76个,整治公路平交道口445个。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预计将达到8360公里,等级路比例达到100%,基本建成了布局合理、连接城乡、安全畅通、服务优质、绿色经济的农村公路网络。

枣庄市公路局十四五规划(探访枣庄市公路60多年辉煌历程沧桑巨变与我的当时记忆)(21)

为健全管理养护制度,全市共确定农村公路路长2679人,安装责任公示牌2434块,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路长制管理体系构建率达100%。按照“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的要求,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农村公路年均养护比例达到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实现小修保养常态化。在农村公路危桥改造方面,2022年度枣庄改造危旧桥梁20座,实现了农村公路危桥动态清零。农村物流网络体系持续完善,提升农村客运和物流服务水平。全市64个镇(街)2111个行政村全部开通了城乡公交,城乡公交的镇(街)通达率、建制村通达率均达到100%。

枣庄市交通运输事业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孙启明介绍,枣庄在“四好农村路”工作方面,着力打造三个“四好农村路+”融合发展。分别是“四好农村路+邮政快递”融合发展、 “四好农村路+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四好农村路+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支撑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枣庄市公路局十四五规划(探访枣庄市公路60多年辉煌历程沧桑巨变与我的当时记忆)(22)

枣庄市公路局十四五规划(探访枣庄市公路60多年辉煌历程沧桑巨变与我的当时记忆)(23)

枣庄将继续开展路网提升、道路通达、通行安全保障、融合发展样板、运输服务升级“五大工程”,计划完成投资3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50公里,提升改造农村公路桥梁5座,持续保持农村公路危桥动态清零。

枣庄市公路局十四五规划(探访枣庄市公路60多年辉煌历程沧桑巨变与我的当时记忆)(24)

加快推进枣庄“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步伐。将继续做好行业指导, 同时实施农村公路与干线公路、产业物流园区、旅游生态景区和红色教育基地等设施节点融合衔接,改善“双十镇”、乡村旅游景点、产业园区和特色农业基地等交通运输条件,丰富“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内涵。枣庄市公路系统坚持将交通运输专业特色与公路文化传播的多元化途径相结合,深入贯彻“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重要精神,发挥公路交通特色,不断提高交通运输科普水平,积极服务国家“交通公路强国”战略号召,为公路交通运输科普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枣庄市公路局十四五规划(探访枣庄市公路60多年辉煌历程沧桑巨变与我的当时记忆)(25)

枣庄市公路局十四五规划(探访枣庄市公路60多年辉煌历程沧桑巨变与我的当时记忆)(26)

枣庄市公路局十四五规划(探访枣庄市公路60多年辉煌历程沧桑巨变与我的当时记忆)(27)

相关链接:

让我们回想到1907年春,我国第一条由民族资本修建的商办铁路--枣台铁路动工修建,并在1912年时才建成通车,之后的百余年里,铁路助推了枣庄工业的发展,也助推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枣庄铁路也即将迎来再次蜕变的历史时刻。

枣庄市公路局十四五规划(探访枣庄市公路60多年辉煌历程沧桑巨变与我的当时记忆)(28)

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雨蹉跎的枣台铁路,在1946年时,鲁南军区为阻止敌军利用枣台铁路运送兵力进攻山东解放区,组织群众一夜之间将枣台铁路的路轨拆除,从此枣台铁路逐步废弃。但新中国成立之后,枣庄的铁路迎来一次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继续为枣庄的发展和国家的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枣庄市公路局十四五规划(探访枣庄市公路60多年辉煌历程沧桑巨变与我的当时记忆)(29)

枣庄市公路局十四五规划(探访枣庄市公路60多年辉煌历程沧桑巨变与我的当时记忆)(30)

上个世纪60年代,枣庄东站的一条铁路沿着枣台铁路旧址向我区南部延伸,连着枣庄现代工业的摇篮,续写着百年铁路振兴工业的辉煌篇章。

枣庄市公路局十四五规划(探访枣庄市公路60多年辉煌历程沧桑巨变与我的当时记忆)(31)

枣庄市公路局十四五规划(探访枣庄市公路60多年辉煌历程沧桑巨变与我的当时记忆)(32)

枣庄市公路局十四五规划(探访枣庄市公路60多年辉煌历程沧桑巨变与我的当时记忆)(33)

面对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品质双提升的迫切需求,我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创新发展的要求和决策部署,正在加快实施“十电运煤铁路专线”迁建工程。

在枣临铁路税郭站,正在施工新建一条全长14.8公里的华电国际十里泉电厂的运煤铁路专线,这将彻底解决城区通行铁路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枣庄市公路局十四五规划(探访枣庄市公路60多年辉煌历程沧桑巨变与我的当时记忆)(34)

在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新时代下,铁路对城市发展所做的贡献虽已凝结在了一处处工业遗迹里,但铁路还将继续见证枣庄的发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