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宦官结局最惨的(史上最会忽悠的宦官)
指鹿为马:那场和帝王做过的游戏
公元前210年,七月,秦始皇的第五次东巡。
这次仍如前四次一样收获很大,在九嶷山祭祀了虞舜,在会稽,祭祀了大禹,顺道还在海边上留下了“到此一游”的石刻,向老天爷汇报了工作——“而立石刻,颂秦德”。按照计划,本来是经过山东、河北等地北上再转回咸阳的,可惜行至沙丘时,秦始皇不得不承认了一个问题,他病倒了。
病重的秦始皇其实仍不愿面对这个现实,前四次我都平安回来了,难道这次就不可以?大秦的大好河山我还不曾游遍,东渡的徐福还不曾归来,自己难道真的无法实现长生不老的梦想?自己一再要求身边的大臣不得“言死事”是否真的是自欺欺人,也许真该想想帝国的未来了。我要立谁?谁能能更好的将大秦的江山延续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秦始皇叫来了他最中意的儿子胡亥、左丞相李斯、近臣赵高等五六人。他看着面前这几个伺候着他的人时,回想着自己经历的这个风云际会的年代,如赵高这样的一个小人物竟然有幸参与这样的国家大事,到底是帝国之幸事还是不幸呢?赵高可是胡亥的老师啊。病重的始皇却已无力深入思考,这种怀疑只是一闪而过。他让赵高记下了这样一道命令: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
可赵高明显有不向命运低头的志气,作为一个努力奋斗的社会青年,他掌握了两项重要的本领,一是精通法令,二是擅长书法。秦始皇觉得这样的人才应该发挥他的作用,因此提拔他为中车府令。别看中车府令官阶不高,但此职位管皇帝车马、管调兵的符节和皇帝玉玺,这对赵高而言是飞黄腾达的开始。
七月丙寅,秦始皇崩于沙丘平台。
赵高终于等来了这个机会,现在的赵高同志可没太有时间管始皇的死活了,他的心思开始活络。国之大事,将凭此贼的一己好恶而改变。为此,赵高想出了一个完美的逻辑游戏。他只要告诉胡亥,我保证丞相李斯会同意你当皇帝,你就等着即位吧。再去告诉李斯,胡亥已经同意了,就等着丞相的态度了。潜台词就是你不认可,后果可就说不准了。这样,大事可成矣。
为了自己的利益只能这样了。
请再次注意赵高此时的权责,他掌管着印玺。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职责,也是赵高能参与政变且完成政变的关键。
接下来赵高将承担政变联络员兼导演的工作。
赵高找到了胡亥,一见面就开始吓唬他:皇上驾崩,大公子扶苏将会即位,而公子你却没有得到尺寸之地,到时候你将怎么办啊?
可出乎赵高意料之外,胡亥听后并没有被吓坏,很淡定的表示:我知道的,这都是皇上的安排,本来就该如此的。
赵高继续:公子啊,不是这样的,听老臣我给你分析分析。现在能左右天下局势的,就只有公子您、丞相李斯和老臣三个人啊。你要知道做皇帝和做臣子是有区别滴,你难道想看着别人做皇帝,而自己却做别人的臣子么?
胡亥不淡定了:把老大废了来立兄弟,是不讲道义的;不听从父皇的诏书,是不孝顺的;再说了,立我这样一个才能一般的人,我还不一定能胜任呢。非要这么做,天下人恐怕不服,将来是要亡国的啊。
可有人不在乎这些,人不要起脸来是没有限度的,比如赵高。他为了最终能说动胡亥,特意为此政变披上了正义的外衣。为了一展赵高的无耻,我将全文录入:臣闻汤、武杀其主,天下称义焉,不为不忠。卫君杀其父,而卫国载其德,孔子著之,不为不孝。夫大行不小谨,盛德不辞让,乡曲各有宜而百官不同功。故顾小而忘大,后必有害;狐疑犹豫,后必有悔。断而敢行,鬼神避之,后有成功。原子遂之!
无耻之甚于此乎!
胡亥终于绷不住了:现在父皇的葬礼还没有办,去和丞相李斯讨论这个不太妥当吧?
赵高急的跺脚:公子,时间啊时间。时间就是生命!
忽悠完胡亥,赵高开始忽悠李斯。
见了李斯,也不用客套,直接开始:皇上驾崩了,诏书说让大公子扶苏来主持葬礼,意思大家都明白,就是让扶苏即位。可现在皇上的死,其他人还都不知道,皇上的诏书也没有发出去,还留在我这。我还掌管这皇上的印玺,所以说现在确定个太子就是丞相和老臣我一句话的事,丞相您看这事怎么办呢?
李斯大义凌然:你怎么能说这种要亡国的话,谁来做皇帝这是一个臣子该讨论的事情么?
赵高并不气馁,他发挥了一个法律专业人才的特长,因为他已经琢磨透了李斯的心理。
老臣我向丞相您请教个问题,在才能、功劳方面,您与蒙恬将军谁更优秀呢?谋略上谁更有眼光呢?名声方面谁更好呢?和大公子扶苏的关系谁更铁呢?
李斯只好答:这些我都比不是蒙恬,阁下就不要在伤口上撒盐了吧。
赵高暗自高兴,这不就得了,继续说:赵高我虽然就是个跑腿的,但我入宫二十多年来,也从来没有见到哪一个被罢免的丞相功臣有好下场的。皇上的二十多个儿子中,像大公子扶苏这样刚毅有想法的人,一旦即位,丞相的位子恐怕就是他的小伙伴蒙恬的了,到时候丞相您的下场恐怕大大的不妙了。再说胡亥,老臣教了他几年法律,发现这是一个好孩子啊,他天性仁厚,轻财帛而看重国士,别看他嘴上不爱说什么豪言壮语可心里也明白着呢,我看这孩子可以即位当皇上。丞相您要仔细考虑早下决定啊。
李斯还在犹豫:你怎么能把这事想的这么简单呢,我只是在听从始皇帝的一招罢了,皇上让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其他的就不考虑那么多了。
赵高在恐吓:丞相您的安危如今只在一念之间啊。
李斯回答:我当初只是上蔡的一个普通人,可始皇陛下不但把我任命为丞相,还给我子孙高官厚禄,这是多么大的恩德啊。现在始皇陛下将大秦的生死存亡嘱托给在下,我怎么敢辜负他呢!做为一个忠臣我已经做好赴死的准备了,阁下就不要再说了。
赵高又开始套用他那套无耻的理论,还是原文录下:盖闻圣人迁徙无常,就变而从时,见末而知本,观指而睹归。物固有之,安得常法哉!方今天下之权命悬于胡亥,高能得志焉。且夫从外制中谓之惑,从下制上谓之贼。故秋霜降者草花落,水摇动者万物作,此必然之效也。君何见之晚?
小样,就你肚子里的那点货还想来教训我,我可是读过书的,让哥们来给你上上课:在下知道当时晋国改换太子,三世都不曾安宁;齐桓公兄弟争王位,结果公子纠被杀;商纣王不听劝谏,滥杀近臣叔父,结果危害了社稷。他们这几个都没有好下场,在下我也绝不敢做这种亡国的事情啊。
赵高屡败屡战:只要我们君臣三人一心,就万事好办了。你听我们的,高官厚禄等着你,不听我们的话,不但要考虑你的下场,我也为你的子孙担心啊。
此时的李斯彻底崩溃,痛哭流涕(当然表演的成分比较大),仰天长叹: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
没办法,从了就从了吧。
李斯也解决了,赵高同志联络员的使命顺利完成。至此三人政变集团正式形成,对付的主要目标是扶苏和蒙氏兄弟。
接下来关键的一步就是修改遗诏,原先的诏书内容当时的右丞相冯去疾不知,京城诸公子不知,始皇重臣蒙毅不知,镇守边关的扶苏蒙恬不知,这就好办了。完成一封这样的公文对赵高而言轻而易举。况且这厮还掌管这印玺。
遗诏2.0版内容如下: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馀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秏,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
修改后的“遗诏”顺利的快递给了大公子扶苏。
扶苏也很实诚,看到“遗诏”,上来就要抹脖子,着急着要去追随始皇。
蒙恬的心思比较活,明白这事万万做不得,忙劝扶苏:公子你别急啊,让老臣给你分析分析,你看,陛下一直没有立太子,在派遣臣帅三十万将士戍边的时候,特地派公子来监督,这就是表明把天下的重任交给你啊。现在有个使者拿着封遗诏过来,你就要寻死,你怎么知道这遗诏是不是假的呢。我看还是要再确认一下,如果经确认是真的,那时候自杀也不迟啊。
扶苏估计这会是伤心过度了,什么也听不进去:父让子死,子不得不死!说完,就找始皇去了。蒙恬却不愿这么死掉,胡亥派来的使者只好收了他的兵权,把他囚禁在阳周。
听到扶苏自杀的消息,胡亥可就放心多了,最大的竞争对手就这么被轻而易举解决了,真顺利。此时的秦始皇也等不及了,因为当时是夏天,始皇的尸体开始发臭,赵高等人只好给始皇配备了一点佐料,臭鲍鱼。千古一帝,岂料身后是如此下场。
终于抵达咸阳后,按部就班的发丧,即位。赵高也升官了,官至郎中令,虽然是厚着脸皮自己任命的自己。可他从此和二世朝夕相见,形影不离了。李斯嘛,得到的就是,“(二世)事皆决于赵高”,他在被边缘化。
折腾了这么半天,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是李斯事先知不知道始皇原来遗诏的内容?如果不知道,李斯就是被赵高欺骗和胁从。如果知道,性质将会大变,李斯至少属于同谋。答案是李斯知道,史载“书及玺皆在赵高所,独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
再者赵高和扶苏有矛盾吗?答案是没有,至少是没有明显的矛盾,但他和蒙氏兄弟有矛盾。扶苏信任蒙氏兄弟,这样赵高就和扶苏有矛盾了,所谓敌人的朋友就是敌人是也。蒙氏兄弟和赵高的矛盾缘于一件事。
当初赵高犯了个大罪,具体是什么罪未见记载,当然了,考虑到他和秦始皇的关系,要是犯点吃喝嫖赌、杀人放火的事也不算啥大罪,他这次犯的事应该挺严重,所以秦始皇命令蒙毅按律查办。蒙毅经过认真审查,按律就给赵高判了个开除公职,死刑。可是上报到始皇那儿,始皇又考虑到赵高这个同志在他面前一向表现不错,是个能干事会干事的人,就把他给放了。算了,算了,别杀了,也别开除公职了。
赵高这次就没有死成,不知道这是赵高的幸事还是大秦的不幸?但这个梁子算是结下了。要是这次真的再让扶苏即位,蒙毅必将会获得重用,赵高同志也有自知之明,明白扶苏蒙毅他们是不能容许自己这种混蛋在朝廷上待下去的。
还有一个问题,李斯与扶苏有矛盾吗?答案是也没有明显的矛盾,充其量也就算是平常有点政见不合。那他为何最终听从了赵高的,原因还是蒙氏兄弟,扶苏信任蒙恬胜过李斯。可他忽视一点,胡亥信任赵高也胜过你啊。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
沙丘之变后的赵高终于得到了大秦最高领导人的认可,可成功的那年已经不小了,时不我待,他还需要继续努力,赵高就暗暗的鼓励着自己。自此,赵高开始了他新的奸臣之路,接下来他将继续演示,奸臣是怎么炼成的。赵高要解决的人很多,但不急,一个一个的来,一个一个的杀。当然了,刚开始操作时,还需要得到现任皇帝胡亥的批准。
胡亥装孙子的时候终于过去了,现在的他充分享受着做皇帝的乐趣。但是某些人的欲望终究不会满足的,如同始皇也曾追求过长生不老,胡亥也一样,他也为此惆怅了,于是找来赵高,要和他谈谈心。
老师啊,你说人这一生啊,过的也太快了,就像六匹马,腾腾腾的往前跑,停不下来啊(譬犹骋六骥过决隙也)。你看现在我也君临天下了,想的就是管弦丝乐我要听最好听的,美景美人我要看最漂亮的,总之就是变着法的玩,干嘛嘛乐,吃嘛嘛香。可是还要干工作,要治理国家,安抚百姓,这样才能够坐稳天下,你看,在我有生之年,能够做到么?
机会,赵高又敏锐的捕捉到这个机会。曾经装过孙子的赵高现在也不想继续装了,与其在深宫里苦等几年,不如在皇帝面前狠心给其他人来上几刀:陛下,在臣看来,向皇帝您这样的贤主是肯定能够做到的。但有句话臣不知当讲不当讲,陛下您得注意啊,有些时候,有些人该杀还是要杀的。就说沙丘这事吧,你那些兄弟和朝里的大臣都起疑心了,要是他们再有点动作,陛下您的美好生活还能继续吗?
为之奈何?!
赵高回答:这好办,臣是研究法律的,这事臣很拿手。陛下你要做的就是萝卜大棒一起用,对于那些有罪的人,那些对陛下心怀不满的人,不仅要处罚他,还要罪至其亲族,这样他们就会害怕了。这些人一旦远离了朝堂,陛下您就可以再提拔一批您信任的人充实在您的周围,这样这些人就会对陛下感恩戴德了。除去那些不满之人,充实一批信任的人,陛下您的江山就会稳固了啊。您看,老臣这计策怎么样?
胡亥很高兴:高啊,你是真高!
赵高的第一个目标:蒙氏兄弟。
对付蒙氏兄弟,对赵高这种混蛋来说也很简单,只需要造点谣就可以了。这个谣言还要从沙丘之变的时候说起。赵高的谣言如下:老臣听说先帝早就向立太子了,可蒙毅一直对先帝说不可以。如果有贤能的公子,比如公子您,而不去立为太子,这就是迷惑先帝,对先帝不忠啊。以老臣这个不成熟的意见来看,还不如把蒙毅给杀了。
也就是说,现在的情况就是,蒙氏兄弟已经都被囚禁在了代州。赵高现在要做的就是再给胡亥提个醒: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
功夫不负坏心人,一个混蛋终于把蒙氏兄弟说成了两个混蛋。
子婴看不下去了,他开始上书劝谏:臣听说当时赵王杀了其良臣李牧而用了颜聚,燕王用荆轲实施了斩首行动而毁掉了与我大秦的盟约,齐王杀掉前代的功臣而采用后胜的计策,这三位国君,都是因为背弃了先前的定规而使国家灭亡。现在的蒙氏兄弟,是我大秦难得的谋士啊。陛下您一旦把他们杀了,你就不考虑考虑后果么。您擅杀一批忠臣而在任命一批无贤德的人,将会使朝廷大乱啊,所以臣以为这事应该再仔细考虑。
胡亥无动于衷。
接着,胡亥遣使者去质问蒙毅:以前始皇陛下想立太子时,你再三阻拦。现在丞相也反映你对我不忠,想要把你和你的宗族一块给收拾了。可是我呢非常仁慈,于心不忍,想了想,只能把你赐死。
蒙毅,卒,被杀。
胡亥的另一路使者也出差去了阳周。使者传达着胡亥的命令,上来就开始批评:说道你小子吧,这个错误可就太多了,还有那个弟弟蒙毅,也是犯了死罪之人。现在我们按照皇帝的诏令,要送你一程了。
蒙恬,卒,自杀。
“蒙氏秦将,内史忠贤。长城首筑,万里安边。赵高矫制,扶苏死焉。绝地何罪?呼天欲诉,三代良然。”历史终归会给他们公正的评价。
第一个目标,顺利解决。
赵高的第二个目标:李斯。这可是当年的政变盟友啊,可在赵高看来,政变盟友也是可以杀的,只需要把刀对准就行了。谁叫你在通往丞相的的路上,挡住了我呢。对不住了,兄弟。
在玩死李斯之前,赵高早就给李斯下了一个套。
话说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赵高找胡亥谈心去了:陛下啊,最近臣因为陛下的一件事实在是睡不着觉啊。以臣看来,天子之所以高贵,就是因为群臣只能听从陛下的命令,而不能随便见到陛下的圣容,所以您才能自称“朕”啊。臣说句犯死罪的话,现在陛下还年轻,见识未必会有那么周全。陛下要是经常上朝理政,万一不小心直接做了件不当的事,发布了不适合的命令,那不是把陛下的短处暴露给群臣了么,这样多么有损陛下的圣明啊,将会毁了陛下您的光辉形象啊。所以,老臣建议陛下您就待在宫里,由老臣几人给陛下讲讲法律,要是群臣有事请示,老臣几个还能给陛下参谋参谋,这样陛下处理起来就会更加得当,群臣也不敢随便向陛下请示不当的事情,天下人也将会称赞陛下是圣主啊。
胡亥对此建议很满意,他知道有了理论上的支撑,可以在深宫放心的吃喝玩乐了,至于工作嘛,就有劳赵高你了,工作要干好,我在后面支持你。
此事带来的另外一个结果就是,李斯不能经常见到他的直接领导了。可是李斯还是想干点活的,毕竟还拿着朝廷的俸禄呢。
眼看着胡亥只顾吃喝玩乐,李斯坐不住了,他也要找皇帝谈谈心,主题就是皇帝您不能这么干。只是李斯在找皇帝谈心之前,有一个人也来找他谈心了,这个人正是赵高。
当年的阶级兄弟,有话直说了:丞相啊,您看最近函谷关以东群盗并起,严重影响了当地的治安啊。可是皇上呢,只顾着找人修阿房宫,养些珍奇异兽来玩,实在是没有时间管这些事。臣却为此很是忧心啊,想要和皇帝说说这事吧,可是在下身份不够。想来想去,只有丞相您这种地位的人,才好和皇帝进言,我看丞相应该早点去和皇帝说啊。
这是要将李斯在火上烤啊!
李斯很激动:好啊,我也想这事很久了。可是现在的情况你也知道,皇帝呢,整天待在深宫之中,忙于天子的正事,我就是有话想说,也不太好找到时间见到人呢。
赵高很为兄弟着想:这好办,如果丞相真是想要去劝谏皇帝,我来帮忙,等到我看到皇帝陛下有空了,立即来通知丞相您,到时候您就入宫觐见。
李斯说:好,多谢兄弟了啊。
赵高想:好,可别怪兄弟啊。
于是在照旧的一天里,皇帝胡亥沉溺在酒池肉林中,赵高派人给李斯送信说:现在皇帝有时间了,大人可以过来劝谏,于是李斯赶紧赶了过来。看守宫门的把李斯想要面圣的事情禀告给皇帝,胡亥的回答很简单:不见。李斯只好告退。
可他不死心,因为赵高也不死心,过了几天,赵高的急信又来了:赶快,赶快,皇帝有空了。可赶到宫门,让看守一报告,胡亥的回答还是:不见,没空。李斯纳闷了,我兄弟说皇帝有空啊,可能是来的不够快,恰好皇帝又没空了,没关系,下次记得快点来。
李斯终于又等来了第三次机会,然后他又去找皇帝劝谏去了。这次胡亥听到说是丞相李斯想要求见时,估计恨不得想杀了他了:寡人平常有空的时候,也不见李斯过来奏事。寡人刚想放松娱乐一下,他就跑过来说有大事请示,这不是故意让寡人不开心么,他就见不得寡人一点好么?
赵高为胡亥分析:李斯也太可恶了。可是陛下您还没看出来么,李斯这其实是有想法了啊。当初咱们仨讨论沙丘那些事时,李斯确实出了点力。现在陛下您也即位了,可李斯还是丞相,没啥进步啊,他其实心里想着陛下您能给他封块地让他称王呢。要是陛下您不问起来,老臣这些话还不敢说。您知道吗,丞相的大儿子,就是那谁,叫李由的,是三川的太守,那个贼子陈胜则是丞相邻县的老乡,所以楚地才群贼并起,治安一向不好啊。陈胜他们经过三川时,李由都不肯出城去消灭他们。臣还听说,他们私下还有文书往来,只是未见过具体内容,臣就没敢乱说。再说丞相在外面命令朝廷百官,可是呼风唤雨啊,百官有些时候甚至更听丞相的而不听陛下您的呢。
胡亥恍然大悟,这小子,确实不地道,应该收拾收拾了。可是,你说的这事并没有拿到他的直接证据啊。我看你还是找个人,好好的研究研究三川太守与贼子私下来往的事情,从这方面入手,应该会有效果。
李斯的危险来临了。
他要向直接领导证明自己,可没办法,胡亥依然很忙,他正在甘泉休假。李斯只好给胡亥写了封信,核心内容有两点:一是本着建设和谐大秦的目标,皇帝和臣子之间应当互相信任,不该相互猜疑。二是某些同事,比如赵高,心怀叵测,想要取代你的职位,干你的活。胡亥的回答只有一点:我相信赵高。
赵高这边的效率很高,很快就“查明“了李斯的问题:谋反。然后就给李斯安排了新的住处,牢房。李斯的儿子及宗族,也一块陪着过年去吧。对李斯的判决也很快批下来了,腰斩,夷三族。估计此时的李斯才会幡然醒悟,又会痛哭流涕的说:奸臣误我,奸臣误我啊。
李斯死后,赵高顺利的当上了丞相,接下来,他将开始对付自己的第三个目标:群臣。
在此之前,先说一下当时的局势。很简单,一个字就可以概括:坏。且坏的不能再坏了。此时各路诸侯已纷纷反叛秦朝,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还有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但赵高对此全然不顾,该整人还是得整人。可说起来这群臣就比较难办了,首先你不能一棍子都打死啊,打死了都没人干活,你总不能让赵高一人大包大揽吧。所以要分清这里面都有谁忠心,注意是对赵高我忠心,要是忠于皇帝而不忠于我,没办法,你就别活了。
分清群臣的对策还是有滴,赵高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想出了一个民意测验的好办法。没错,就是大家熟知的指鹿为马。
赵高想着:哥们我要给皇帝变个戏法,让皇帝见见世面。
赵高亲历亲为,亲自牵着鹿儿铃儿响叮当,把这头鹿献给了胡亥。
陛下,您看老臣献上一匹马,供您品鉴品鉴。不是要杀了炖汤喝,纯属欣赏,纯属欣赏。
胡亥先是纳闷,这赵相国今天没睡醒么,鹿和马都不分了?相国说笑了,这明明是头鹿嘛,这家伙寡人还是认得滴。
陛下,这是匹马。
这下该轮到胡亥愤怒了:你可以侮辱我的人格但不可以侮辱我的智商,你以为我不知道马长什么样子么?众位卿家,你们都说说,这是什么?
下面就该看群臣的表现了,是跟着赵高忽悠胡亥还是相信胡亥的智商,这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有三种:沉默,我不知道;这是头鹿,大家的眼睛很正常嘛。这是匹马,我相信丞相的判断。
然后,赵高擅长的就是秋后算账,当时在朝堂上没附和我的,可都一一记着呢。不着急,还是一个一个的来,一个一个的杀。
我曾经想过这样一个问题,赵高为何指鹿为马。很多人将会从多方面进行阐述。那我将这个问题表述的再清晰一点,赵高为何会用鹿来当做马,而不用其他的动物。这是一个无聊且有趣的问题,好像学者对此没有做出过权威的解释。可能接近的一个解释是,当时赵高同志找来的是一头麋鹿,没错,就是俗称的“四不像”,这种动物生理特征表现如下:头脸像马,角似鹿,颈像骆驼,尾似驴。赵高用来演戏估计方便一点。
可是指鹿为马的故事,还没有这么快结局。赵高虽然杀了人,但他认为杀的还不够,至少还差一个。司马迁在《史记》中就明确记载: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看到了吧,指鹿为马还有一个最终的目标:胡亥,这个沙丘之变时的三人盟友之一,他也活不久了。
面对愈加恶劣的局势,胡亥心里也害怕了,他的身上还寄托着始皇传至万世的梦想,可各地的动乱让这个梦想彻底变成了幻想。更让人不舒服的是,他偏偏这时候还经常做噩梦。有一天,胡亥梦到一头白虎吃掉了他的马。这事搁现在来看,也就是个动物世界的节奏,可赵高吓坏了,认为这大不吉,于是就开赴望夷宫吃素去了。
胡亥吓坏了的时候,赵高也吓坏了。因为,胡亥吃素的时候,估计是因为吃的油水比较少,脑子比较清楚,就派了个使者去向赵高问责:现在全国大乱,你小子得承担很大的责任吧。
吓坏了的赵高,只能偷偷的找来了他的女婿咸阳令阎乐和他的弟弟赵成,开始谋划其废立之事来,当然继续延续了他不要脸的风格,说:以前皇帝不听大臣的劝谏(想听你也拦着不让啊),现在看事态控制不住了,就像归罪于我们几个,这下我们将有大麻烦了。要想不这么被胡亥杀了,为今之计,就是把他给废了。我看子婴比较仁俭,在百姓中的形象声望也比较好,我看可以立他。
具体的行动过程就是找到了郎中令为内应,然后矫诏说有人叛乱,需要由阎乐领兵进宫勤王。这种事,拜历史类影视剧的所赐,观众对此屡见不鲜,也不必在此详述。值得说一下的时,赵高的女婿阎乐也继承了他的不要脸精神,对胡亥说了这样的话:臣受命于丞相,为天下诛足下,足下虽多言,臣不敢报。
为天下诛杀胡亥,好大的帽子。胡亥,自杀。
于是,赵高开始以三朝老臣自居了,他召集了还活着的大臣公子,把胡亥说成了第三个混蛋,然后自己替天行道,把把他给解决了。
“秦故王国,始皇君天下,故称帝。今六国复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为帝,不可。宜为王如故,便。”
赵高难得的清醒了一下,知道不可以空名称帝,同时也觉得秦王肯定要比一个秦皇好控制,那就委屈子婴你一下,还是做秦王吧。
可这次赵高终于打错了算盘。
子婴找来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商量:赵高这厮在望夷宫杀掉胡亥后,是怕群臣来找他算账,所以才假装立我为秦王。我还听说,赵高这厮已经与楚国的部队定立了盟约,准备在关中杀掉我们大秦皇族。今天还让我在宗庙重接受王玺,实际上准备要杀掉我。我借口生病不去,这厮必然会亲自过来,到时候即可借机杀了他。
可赵相国却没有意识到危险,他还是胸有成竹的来了。
赵高的结局:被刺杀,三族高家以徇咸阳。
赵大相国临死前想了些什么史书并无记载,我也不好乱说,大概就是一生坏事做尽,心中惭愧一些罢。
但愿如此。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同理,一个人做一件坏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坏事。赵高到底有没有做没做过一些为人民服务的好事呢?说实话,不太好找。这厮杀了蒙氏兄弟,杀了李斯,杀了胡亥,杀了一批不服从于他的大臣。始皇帝的子女在赵高的刀下也未能幸免: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十公主矺死於杜,财物入于县官,相连坐者不可胜数。
“矺”同“磔”,谓裂其支体而杀之。想想这场面,就知道这厮由多混蛋了。
一切的一切终于在此定格,这次迟来的正义终于战胜了邪恶。
当年明月曾经说过,迟来的正义终究也是正义。此刻,我相信。
赵高,游戏了大秦也游戏了自己。
作者:我方特邀学者令狐少侠(笔名),既是爱历史爱文学爱经济学爱听摇滚的山东爷们,又是令狐冲、汪峰、郑钧、谢天笑等的脑残粉。业余创作过历史散文、武侠小说、青春校园小说等多种体裁,拙作有《丫头,我只是想轻轻地抱抱你》、《公元1127》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