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戏艺术作品欣赏 全能型非遗夫妇排新剧
“啥?现在1斤白芨都200元了?哎!做木偶的成本越来越高……”6月7日午后,在成都武侯区望江路街道鸿禧花园小区,曾繁金和赖道慧一边做木偶的衣服和模子,一边讨论制作经费问题。这对年过七旬的艺术家夫妇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都木偶戏的代表性传承人。他们携手走过了半个世纪,一直在从事木偶戏的艺术道路上相互合作,生活上相濡以沫……
少时学艺
曾繁金1943年5月出生于四川什邡,打小就爱看戏,深受戏班文化的影响。10岁那年,第一次看到父亲所在戏班演出的木偶戏,就被深深吸引。他先在台下看,看完了又到后台观望,看老艺人如何把刚刚还活灵活现的人偶收拾起来,神气活现的木偶让他喜欢得不得了!
12岁那年,一场连下了几天的大雨耽误他去学校报名的时间。于是,他与家人商量后索性辍学加入父亲管理的戏班,正式开始学习钟爱已久的木偶戏。“认真学习一年多时间,所有的角色就都能演了。由于个子小,老汉儿专门为我定做了厚底子皮鞋,演出时穿上,不然举木偶时人太矮。”曾繁金开心地回忆说,学戏不容易,有时在幕布后面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但他就是站睡着了也会把手里的木偶高高地举着,丝毫不倒。
跟随戏班的老艺人学艺,他拜过好几位师傅。“老师会给我指大方向,教基本功,但练习和领悟只能靠自己。”曾繁金说,为了把木偶戏演精彩,他拜过唱川剧的多位老师,学习生、旦、净、末、丑多种角色的演艺技巧。“虽然观众看到的是木偶,演员藏身在台下,但你要为手中的木偶赋予感情,不然木偶就是死的,没有灵气。”
辍学随戏班一路学艺演出,但文化学习并未放弃。在演出之余,他与小伙伴一直跟着戏班里的“美工”写大字、学画画。刻苦用功的他,每天必须练字。在曾繁金18岁时,就已经能为戏班手书演出的宣传海报和景片了。
年少时精力充沛,好奇心极强,曾繁金对于和木偶戏相关的一切都极感兴趣。一天,戏班要排大戏,需要增加新木偶角色。父亲找来纸火匠,为新戏制作木偶。曾繁金目不转睛地守在民间纸扎艺人身边,看他怎样将纸壳折出形状,又如何上颜色、打磨、画脸谱……他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闲暇时就自己动手做了起来。李天王的宝塔坏了,没等纸火匠到来,他就用硬纸叠出了多个三角重在一起粘上,再刷上金粉——妥妥的宝塔做了出来。“比纸火匠做得还漂亮!”父亲惊喜地表扬了他。从此以后,曾繁金又多了一门手艺。
青年相识
22岁那年,赖道慧经人介绍认识了已是金堂县木偶剧团负责人的曾繁金。当时,赖道慧是一名绣娘,专为戏班制作服装。经过一年多的书信交流,他俩相识相知,发现彼此有着共同的爱好。一年后,金堂县木偶剧团招人,赖道慧靠着一手精细的针线活顺利加入,两人也在同一年结为夫妻。
真可谓不是一家人,进不了一家门。赖道慧以绣娘身份进入剧团,她觉得木偶戏特别有意思,于是向丈夫学习木偶戏表演技艺,成了表演、造型、服装制作的多面手。“木偶活不活主要看你会不会搓钎子,这个功夫他就教了我挺长时间。”赖道慧说的钎子,是促使仗头木偶双手活动的两根细木棍。木偶的大部分动作、表情,都需要依靠表演者在台下以搓钎子的方式来表现。
婚后,两人在剧团一起工作一起学习:一起制作木偶,一起创作新戏……他俩是远近闻名的木偶剧团全能冠军,不仅表演出色,而且与木偶剧演出相关的工作基本上能独立完成。过去的美工、服装、化妆、排戏、画景片等工作属于多个工种,要由多位工作人员合作才能完成。由于曾有一段时间木偶剧团招不到人,于是,曾繁金、赖道慧就一人分饰N角,把自己能做、会做的活儿都做了个遍。
团里需要排新戏,曾繁金就先创作新木偶,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经典角色他都做了个遍。前期,制模子、做道具、制景片等工作是曾繁金的,中期为木偶配服装、做头饰、造型则是赖道慧的事。人物、背景、故事想好后,他们就与团里的其他成员一起排练新戏。
曾繁金曾多次出访欧美日韩等国家,参加国际艺术节等活动进行高水平艺术交流和演出,让成都木偶戏享誉海内外。他们夫妇俩共同制作的木偶精美、轻巧、惟妙惟肖,被多个国家的博物馆以及爱好者收藏。在演出现场,木偶被要求高价购买是常有的事。在成都灯会的核心景区,他俩的作品总是被放置在显眼的位置,木偶人物造型每年都会推陈出新,连续20多年在成都灯会展出。
晚年传承
“曾老师爱钻研,他将川剧绝活变脸、吐火融入到木偶戏表演中。为了改进演出方式,让大家看起来更过瘾。他还运用新材质制作能同时耍两样绝活的木偶,在他之前没人做成功过。老师就是个发明家,他做的巨型木偶有5米多高,这个记录到现在都没人打破。”曾繁金的弟子说,老师把杂技、特技融入木偶戏表演,总是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节目,以前他们团的演出总是最卖座的,演出现场总是人声鼎沸。
今年,曾繁金79岁,赖道慧70岁,虽然年事已高,但两人仍不遗余力地将成都木偶戏这一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传承。如今,能用传统技艺制作木偶的人越来越少,担心这门古老的手艺失传,曾繁金只要一有空就在家里的工作室做木偶,希望多做些样品保留下来。同时,他还在带徒弟,传授古法木偶制作的技艺,教新生代木偶剧艺人进行表演。“木偶里有一味中药叫白芨,它和木屑和在一起制作模子,这样制作出来的木偶既轻巧又耐用。你看,这个美丽的三圣母就已经陪伴我30余年了,她到现在一点儿没变,我却已经是个老头了。”曾繁金笑着对记者说道。
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老两口进校园、进社区开展公益课堂教学。“每次去讲课,都要带上大、中、小几个型号的木偶。我还做了20多个布偶,尽量让参与者们一起戴上互动,现场气氛可好了!要传承非物质文化,首先要让大家了解,让大家喜欢,让大家动起来。在活动中,很多娃娃都说想学习木偶戏,每次听到这些话心里都特别高兴。”赖道慧说,她经常和丈夫一起去讲课,把表演、教学、互动融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公益课堂中。
为了跟上新时代的步伐,传承传统木偶戏,夫妇俩不断推陈出新,排练出多部反映新时代、新面貌的新剧目,比如《洗衣歌》《南瓜生蛋》《周扒皮》……今年,将要召开党的二十大,作为老党员的曾繁金与妻子赖道慧商量后,两人特意排练了新剧《逛新城》向党的二十大献礼。剧中,伴随着轻快的音乐,曾繁金、赖道慧分别托举藏族父亲和藏族少女先后出场,父女俩来到了拉萨,赞叹城市的新变化,感慨党和政府给人们带来的美好幸福生活……
华西社区传媒首席记者 沈悦 摄影报道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