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名著阿q正传 青未了再读阿Q正传

再读《阿Q正传》

牡丹区高庄镇白虎小学 耿文义

在陪儿子高考的第一天晚上,我控制着自己放下手机,无心翻着已经看过的杂志,突发奇想,孩子的语文已经考完,不如看一看他的高中语文课本,随手选了《选择性必修、下》,打开目录看到第二单元《阿Q正传》(节选),仔细的看了起来,再读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以前读过《阿Q正传》,我依然记得文章中的阿Q是未庄一个贫苦的小人物,他很穷,连名字都没有,人们都叫他阿Q。阿Q没有家,住在土谷祠里,平时靠给人家打短工挣钱养活自己。他又穷又瘦小,常常遭到闲人欺辱,当人家嘲笑他连家都没有时,他却自吹“我的儿子比你们阔得多啦!你算什么东西!”。他正是靠着独创的“精神胜利法”可怜的生活着,他质朴、老实、勤劳却不乏投机取巧,自高自大的性格,最终使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成为革命的牺牲品。

此时,窗外已是华灯初上,偶尔有几颗星星在空中熠熠生辉,给人温馨。再读《阿Q正传》,心中五味杂陈,有一种莫名其妙、不吐不快的冲动,阿Q的“精神胜利法”应该是阿Q在那个冷漠麻木的社会中给自己带来慰藉的唯一方式吧,也只有靠着“精神胜利法”才能无奈地活下去,正因如此,使得阿Q以自欺欺人来安慰自己,于是愈陷愈深,也就使得阿Q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也许精神胜利法是弱者的人生哲学,自己明明处于劣势,无力改变现状,只能默默承受,于是乎,只有用“精神胜利法”来取得心灵上的安慰,但这毕竟只是一种自我麻醉的方法罢了,它并不会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强。

“阿Q精神”是一剂缓解压力的良药。

“阿Q精神”在许多人眼里是不被肯定的,因为它代表着自欺欺人、丧失斗志,认为它是阿Q在被欺负之后一种无能的表现。但我却觉得“阿Q精神”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当一个人在受到挫折却无法改变现实的时候,“阿Q精神”可以帮助我们驱散失败的阴影,缓解心理压力,帮助我们重新树立信心,不断进取。不至于我们钻进牛角尖,走进死胡同,最后自己的心理阴影无限扩大,形成抑郁症而无法自拔。击垮自己的往往不是别人的嘲笑或者羞辱而是自己缺少“压力宣泄”或者是“要看得开”的精神胜利法。在当今社会中,竞争无处不在。职场的优胜劣汰很现实也很残酷,这时“阿Q精神---和高手过招也是一次提升自我的机会”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阿Q精神”可以让我们获得比优胜者更重要的东西--良好的心态。

“阿Q精神”不能成为一种生活态度。

“精神胜利法”是阿Q在长期遭受到种种挫折后所发明出来的东西,是遇到困难只顾退缩,不去真正的解决问题,只是默默接受现实的一种生活态度。 现今社会,机遇与挑战并存,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变换频繁,每个人在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路上都可能成为成功者,在奋斗的历程中挫折和失败是无法避免的,当自己无力改变,压力山大时,“阿Q精神”可以一用,缓解压力,不至于精神崩溃,以期待东山再起。但是当你像“阿Q”一样靠着“精神胜利法”去生活时,你会发现不仅无法取得成就,也无法得到你想要的幸福。最后成为“阿Q”一样的人物。

现代“阿Q”的“阿Q精神”。

阿Q是一个被时代所抛弃的人。他的精神胜利法可谓“天下第一”,他常用“精神胜利法”来自欺欺人,麻木自己,以求得心里上的安慰与平衡去麻木的生活。虽然我们已远离阿Q那个时代,但他的“精神胜利法”却阻挡不了现代版“阿Q”的产生。看看我们身边有多少人,当自己在工作、生活、学业落后时,总拿出不如自己的人,以此证明自己不是最弱的来安慰自己,或者以此为自己的懒惰、错误开脱责任。这和阿Q的精神胜利法不是如出一辙吗?

再读《阿Q正传》,我想:阿Q生长在那个特殊的人性扭曲的年代,他才有了那样悲惨的命运。在当下这个和平幸福的年代里,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时不能像阿Q那样麻木自己,应不断调整心态,提升自我去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让 “阿Q精神”成为我们生活的调味剂,而不是一种生活态度!

初中名著阿q正传 青未了再读阿Q正传(1)

简介:耿文义 生于1979年10月,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关注农村生活,更关注农村教育,在工作之余喜欢写点文字表情达意。多篇小文在《山东教育报》、《中国教师报》、《菏泽日报》、《牡丹教育》、《青年作家》等刊物发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