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一个还想再去第二次的城市 这才是真实的青岛

今天的文章不分析数据,通过几个图看一个真实的青岛,或许对你的就业、创业、买房有一些作用。

01 夜景卫星图

夜景卫星图(灯光图),用灯光亮度反映了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程度。

下图是青岛2012年和2022年的灯光图对比:

青岛一个还想再去第二次的城市 这才是真实的青岛(1)

2012到2022年的十年间,青岛城市发展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城市空间得到了很大地扩张。

几个由暗到亮的地方是高新区、上合、灵山湾、古镇口、董家口、蓝谷等,基本都是这些年发展的新区:

青岛一个还想再去第二次的城市 这才是真实的青岛(2)

其他既有城区也得到了很大地变亮、变大,尤其是环胶州湾基本成为了一体,青岛距离环湾大青岛的梦想已经眼见着地靠近了。

我们把青岛放到整个山东省,青岛的表现也比较亮眼:

青岛一个还想再去第二次的城市 这才是真实的青岛(3)

青岛的灯光图面积在山东16市中是最大的,这一方面说明青岛的经济发达,另一方面也证明青岛城市骨架拉得比较大,毕竟绕胶州湾一圈可不是一般城市可比的。

从上图中也可以看到,青岛与胶东四市(烟台、潍坊、威海、日照)之间有着非常大的“黑暗”地带,说明胶东经济圈一体化还需要继续努力。

我们再把山东放在全国的灯光图里:

青岛一个还想再去第二次的城市 这才是真实的青岛(4)

上面这个灯光图经过了一些渲染,但大体也可以看出山东的出色之处。

别的省都是一小块变亮了,山东、江苏则是全域发光发亮。山东、江苏这种发展方式被称作是散装式,每个城市甚至每个县城都发展的不错,合在一起就是全国经济的第三名、第二名。

别的省都是通过发展核心大城市、然后带动其他城市的方式,如湖北、四川等,其中心城市武汉、成都在全国排名很高,但整个省的发展还是较山东、江苏逊色很多。

02 热力图

热力图主要反映了一个区域的人口分布。

下图是青岛的全域热力图:

青岛一个还想再去第二次的城市 这才是真实的青岛(5)

青岛的人口主要还是集中在市区,即市南、市北、李沧、崂山;近郊区城阳、原黄岛区人口也不少,只是人口密度不如市区。

上合、蓝谷、董家口等新区人口还是比较少,和胶州、即墨、胶南的老城区根本没法比,甚至也远不如平度、莱西两个县级市。

我们再来看一个详细的热力图:

青岛一个还想再去第二次的城市 这才是真实的青岛(6)

青岛环湾发展没有实现闭环的主要是高新区、红岛、河套、上合、自贸区等区域。

同灯光图一样,我们同样把地图放大到全国:

青岛一个还想再去第二次的城市 这才是真实的青岛(7)

山东的均衡发展仍然很突出,但亮度上和江苏有一定差距。

一个更加明显的地方是,山东的两个中心城市青岛、济南,其城市轮廓和北上广深甚至于天津、西安、成都、重庆、武汉相比,都有不小的差距。

这其实就是均衡发展方式的一个劣势:缺少顶大梁的大城市,这种效应在国家政策红利的竞争上会更加突出。

03 其他规划图

写到这里,我们更应该明白前几天《青岛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里中心城区划定范围的含义了。

在这个文件中被划为中心城区的是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山区除外)、城阳区(东部、北部、西部的少部分除外)、西海岸新区(原黄岛区大部分 王台核心区 白果树河以东区域):

青岛一个还想再去第二次的城市 这才是真实的青岛(8)

关于具体区域,我在《青岛重新调整城区范围,出现了2大意外!》一文中已经阐明。

这些中心城区范围,基本属于有一定经济、人口支撑的区域,同时考虑了环湾发展、距离的需要。

我们再来看一张和大家生活、工作、买房等密切相关的图:

青岛一个还想再去第二次的城市 这才是真实的青岛(9)

在这张图中,对青岛中心城区的配套情况进行了划分。

我认为,对于青岛市区来说,目前配套的不足,同样意味着未来的机会更大。像市区唯一的“三项不足”的崂山张村区域,经过城市更新行动后,或许就是青岛楼市最有希望的地方。

相反,市区那些配套齐全的地方,往往也意味着没有空地开发了,随着房子的老化,未来机会反而不如配套不足的地方。

得出这个分析,是基于青岛市区人多地少的现实。

但郊区情况正好相反,前面灯光图、热力图可以看出郊区的经济、人口情况,缺钱少人的地方就得买成熟区域的房子。

这就有点哲学的意思了。遍地都是成熟区域,那么可开发的地方就属于稀缺品;遍地都是大工地,那么成熟区域就属于稀缺品

物以稀为贵,我们无论工作、生活还是买房,都和这个有关。

本文来自青城山说,专写青岛城市发展和楼市分析

#山东##青岛##青岛爆料##青岛##青岛身边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