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教学第17课(论语微课堂193)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第四十一章,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论语教学第17课?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论语教学第17课(论语微课堂193)

论语教学第17课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第四十一章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学习感悟】

【礼】一直贯穿论语,有着不同的形态,不同的维度。无论何时,我们都要合乎礼,正己正心正行。

李老师给我们讲了两条线,暗线是我们平时比较忽略的潜规则,让我对应到这两天和爱人的同学朋友一起吃饭的场景。爱人是提议和组织者,结果后来的朋友却提前预付钱了,等他买单的时候才知道的。朋友想的是她去年回来是爱人组织的,给她接风洗尘。今年她回来了,还是爱人组织的,而且晚上吃饭的时候朋友带着她初中儿子和小侄女来的,她就提前支付了一部分。因为他们关系都很铁,没有因为朋友买单而有太大的影响,但是还是有些不舒服的感觉。

爱人是真心组织的,而且也是提前说好的,可朋友提前预付,最后买了单。朋友破坏了这个潜规则,在她的立场是好心好意,但对我们来说感觉并不是这样的,反而还觉得不好意思了。如果下次再说吃饭,都得提前防着或者再三申明或者就减少聚的频率了…这个事情发生之后我并没多想,但结合今日课,就让我重新去看,要从我们自身去找问题,没有把可能性考虑到位。再换位置,如果下次我们应邀参加聚会,那自己就要去维护规则,不要当破坏者。以前我就有抢着买单的想法,下次我同学再约我,我一定不会和她再争抢了。这是对对方的真尊重。

李老师还讲了明线,也突然理解了为何人们常说“人走茶凉了”。想到爱人的朋友请吃饭,他在体制内上班,是组织者,也坐在主位。但全场吃饭的成员有一个经商的朋友,他这次把好项目也分享给了组织者的这位朋友。整场吃饭,谈论的也都是以商人朋友的项目来谈的,给我的感觉组织者就不是主角。如果在他的单位是被捧起来的,那我们一起吃饭的时候,他的优越性是无法体现出来的。

再对应今日课,一下子豁然开朗了。整场最受尊重的不是体制内的组织者,而是商人朋友,都是他项目的受益者。我能理解到李老师所讲大家尊重的不是这个人本人了,的确是我们没有看到的背后真相。商人朋友受到的尊重超过了组织者,不是一起吃饭的人关系谁和谁走的近,是商人朋友他的角色以及他本人带给在场人的利益规则体系而决定的。那就能应用到生活里各个场景里。

那作为我们自己,在和别人沟通的时候就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把规则体系说在前,内是规则外是人,是一体的,公私更要分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