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散步后的心情(公园小憩有感)

公园散步后的心情(公园小憩有感)(1)

人间最美四月天。公园里已是满园春色,枝头上早开的胜花,在绿毯上织起了锦绣。湖面倒映着绿树红花、亭台楼阁,与岸边春景浑然一体,偶有几只飞雀掠过湖面,便看见花枝摇摆,亭楼扭捏。天气不暖不凉,清风徐徐,熏香扑面而来,这个季节正是游人如织的好时光。有团伙的,在挂满绿萝的廊台里吹拉弹唱,零散的,在林荫道边的长凳上或坐或卧,更多的,小孩们蹬着自行车踩着滑板,飞速的在人群里穿梭,惊得几个着汉服的小姑娘左右避让。人人拿着手机,听歌、通话、拍张、发朋友圈,妄想把美景收入掌中,结果看景的人在别人的手机里也成了景,被人收纳。

公园散步后的心情(公园小憩有感)(2)

本来是为了便捷穿过公园到街市上去,有事挂念,无暇领略。办完事返程,身心放松,脚步就慢了下来,美景便一一扫入眼帘。上心一看,一栋二层的小房子上三个大字“图书馆”映入脑海。犹豫了一下,要不要进去看看。虽说以前来过几次,但都是有事路过,进来看看稀奇,加之里面都是小孩的书籍居多,就只把这里作为歇脚的场所,翻看不多。今天却不一样,难得清闲,不如待上一时半会,也可谓“偷得浮生半日闲”。里面工作人员也很凑趣,放着轻声悠扬的音乐。几个小孩捧着书籍,有在长凳子上,有在阶梯坐台上的。三个简易沙发上只有一个大人领着刚会走路的小孩,估计是领着二孩陪大孩看书。因为也没有什么感兴趣的书,就随便找到一本本地籍作家签名赠予图书馆的个人小说作品集。挪开一个简易沙发,背对着窗口和茶几坐下。主要是怕遇见熟人,现在的人应酬多,有闲心看书只能说人缘差混的背。反正也不管了,就给个背,几大的窗子外来来往往的人也看不到脸,不怕人笑话,怎么舒服怎么来,双腿绷直双脚摊开,漫不经心的开始阅读。

公园散步后的心情(公园小憩有感)(3)

慢慢的在音乐声的熏陶下,在美妙文字的引诱下,小说里的故事就像看电影一样在脑海里呈现,引人入胜的情节,通过拗口晦涩的语句,要细读慢读多读几遍才能理解。看了一会儿就感觉很费劲害脑壳疼,难道是久不读书,头脑愚钝?亦或是流行的快餐文字看多了,纯文学的语言风格消化不良?再仔细一想,也是啊,现在不是流行短句吗?网络上的文字风格越来越趋于直白,短句相接,逗号滥用。强装内涵徒显深邃的长句变得没有市场。这也迎合了我们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阅读只是获取信息的平民方式,不是显摆技能的贵族专权。这就要求阅读讲究效率,不假思考,囫囵吞枣,回头再慢慢反刍。但人们阅读时,往往是过往便如云烟,谁还想到也无必要精思熟虑。即使偶有谨小慎微精雕细刻如治大国烹小鲜似的炮制出文字大餐,也非附庸深沉标榜高冷阅尽尘世繁华见多古怪流经心如止水与世不争的老成持重的现代人,所能在自家多年以前就已退化了羞涩反应失去变色生理功能的脸上皱缩一下眉头近而产生“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感觉。嘘……,长出一口气。上面的这一句也算作是憋一口气,扎一个猛子,调整一下呼吸之用。

本来想打住,出来的久了,估计家里头饭快熟了,不料想又产生了新的议论,索性恣睢一下。当前的信息时代,最值钱的是信息,最不值钱的也是信息。铺天盖地无孔不入的各种信息,就像超级市场里的商品,随便选用,以至于审美疲劳,给不了人们惊心动魄、耸人听闻的刺激。无论多么美好的或丑陋的事物,大家都变得百毒不侵,第一反应就是:就这样,没啥稀奇。因为无论多古怪的事大家都“听说过”,“见到过”,甚至亲自捉刀赤膊上阵“经历过”。就像圣经里说道“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但这不妨碍偶尔在和别人交流中,挤眉弄眼,明明知道,装作稀奇,“真有这样的事?我头一回听说。”保证你在收获别人的轻蔑眼光付出精神损失后,换取听众集体的优越感,牺牲小我,幸福大家。偶尔装嫩,可以调节一下平淡的气氛,但此招不可常用,否则就真被人当做傻瓜了,人家就不带你玩了。

一阵刺耳的铃声打破了图书馆的宁静,饱含歉意赶紧接通电话,生怕引起别人的非议。挂掉电话看看时间,进来都已四个小时了,自己竟然浑然不觉。这也真是一入书山意踌躇,归时不见来时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