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发生的大事(京东被销毁的1亿元)
从大到伟大,一直是公众对中国企业的期待。企业的成长,是中国经济的一面镜子,也是国家进步的一个标志。从头部企业到独角兽再到小微企业,都氤氲着更多的选择以及更好的未来。那些“怀璧”的企业,孕育着独特的经营之美。它们或是有着不为大众所熟悉的技术创新,或是服务加分,或是社会责任,或是瑰丽创意,这些都构成公司的“巧实力”,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添砖加瓦。
一场事关利益与责任的博弈。为了把控品质,京东在不为人知的背后毫不犹豫地牺牲着眼前的利益。在北京马驹桥附近的京东物流华北备件库,京东每周都会销毁消费者退回的入口食品,而这早已成为了京东的习惯。2018年,京东销毁的入口类退换货总价值达1亿元。1亿元的背后,是京东对把控品质的执着坚守,以牺牲眼前利益的方式换取长线发展。
京东物流华北备件库中,工作人员正在销毁退换货。(企业供图)
每周例行销毁
“嘭”!“啪”!在北京马驹桥附近的京东物流华北备件库,酒瓶碎裂的声音不时传出,在场的工作人员对这种每周都会出现的声音早已经习以为常。从几十元的零食到数万元的酒水,在备件库都只有一个身份——即将集中销毁的销毁品。
据了解,京东在各地的物流仓均设有备件库,而销毁入口类食品是每个备件库每周的例行功课。销毁这些商品也耗费一定的资金和人力成本。2018年,京东销毁退换货的入口食品的总价值已达到1亿元,但并没有让京东在确保食品安全上止步。京东明文规定,对于退回的入口类商品,除了少部分根据协议交由供应商处理外,其余入口类商品必须全部销毁。
与别的商品不同,被销毁的商品都属于食物、饮料之类的入口类商品。京东物流逆向流程规划部负责人揣军表示,京东在奶粉、冲饮谷物、牛奶、白酒、食用油、水饮、咖啡、糖巧、饼干、膨化等入口类商品销量庞大。
这些商品原本已经被客户签收,但客户因为误购、包装破损、未达到购买预期等原因选择了退换货,它们中有的甚至是完好无损的。“为了保证出售的商品100%安全,这些退换货都不能再进入流通渠道。”揣军如此解释。
这些被销毁的商品曾有过单价过万元的高档红酒,也经常销毁售价数千元的名牌白酒等高值商品,由于这些酒品比较珍贵,因此会把瓶子一并打碎,防止酒瓶流入市场被不正当利用。揣军称:“酒倒掉一部分也就没有了再卖出去的可能。有些酒非常贵,酒瓶也是抢手货,为了不让酒瓶流出去用在不正当的地方,我们会把瓶子也砸掉。”
与此同时,酒水类退换货销毁时,还会全程视频监控,销毁过程中工作人员还会仔细核对每件商品的“身份证”,确认每件需要销毁的商品都能走向它的“归宿”。像这样的销毁,在京东物流华北备件库则是一件每周都会如期进行的工作。
2018年总价值1亿元的入口食品被销毁,实际上是当下电商处理消费者退换食品的稳妥方式。与那些“倒掉的牛奶”不同,销毁背后是京东乃至中国电商企业对保证食品安全的严格把控。
舍弃短期利益
销毁避免二次销售带来食品安全风险和卫生隐患,但此举也为京东增加了潜在成本。除了食品本身的损失,还包括人力成本、垃圾处理成本,而不同类型的食品其处理方式存有差异,这些都需要京东进行支付。
揣军透露,在退换货方面,京东2018年销毁的入口类退换货总价值达1亿元,而且还要有专门的员工负责,付出人力成本,要与垃圾处理企业合作,支付垃圾处理费用。
然而,这又是京东作为企业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将目光放长远而非拘泥于眼前的利益。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足与发展,需要以盈利为基础,但又不能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唯一的目标。京东高达亿元的销毁举动正是放弃短期利润的行为,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
实际上,被销毁的商品并非全部具有质量问题,而是京东为食品安全以及品牌信誉再加一道安全锁。尽管这些食品并没有拆封,但为了确保安全,销毁是必要的决定。像入口类商品,消费者一旦退换货便不能在市场流通,尤其是生鲜产品,虽然许多电商平台对于食品类商品明确标明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但是为了保证服务质量,对于买多买错等个别特殊订单也会进行灵活处理。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有些商品还未被拆封就被扔进销毁车内。揣军解释称,这些被销毁的商品大部分是由于消费者买多买错或者没有达到消费者的预期而被退回来的,考虑到食品安全和环保问题,京东华北备件库在接收到这些退换货商品时,在监控和标准流程下对其进行报废。
其实,部分退换货商品本身并不存在问题,目前技术手段有限,无法精准排除风险,在“安全第一”的准则下,想要看向远处的企业更是需要“断舍离”。将退换货商品销毁,承袭了京东对高品质的追求。
京东作为行业的标杆型企业,一直坚持着“正道成功”。在刘强东所著的《品质经济》一书中,他认为,品质经济将成为未来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动力,进而推动整个中国经济向着高品质、高附加值的方向良性发展。
严肃把控品质
食品安全与人们的生命安全、生存质量密切相关,同时还影响社会的安定,企业社会责任的健康发展不容小觑。互联网风起云涌二十载,电商产生的交易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已经不容忽视,食品的消费占比更在不断攀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近几年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2018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分别为51556亿元、71751亿元、90065亿元,同比增速一直保持在20%以上。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分别为41944亿元、54806亿元与70198亿元,占各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在持续上升,已经从2016年的12.6%上升到2018年的18.4%。2018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
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商品的占比在2018年高速增加。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商品增长28.5%,2017年仅增加了0.2个百分点。而2018年,吃类商品增长33.8%,与2017年相比增加了5.2个百分点。
毫无疑问,食品安全可谓重中之重。对电商平台来说,品控越严,越是对消费者权益负责。企业把控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企业提高社会责任意识,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实际上,消费者期待更多电商平台对品控制定高标准,让消费者的消费品质诉求得到更充分的保障。
长期以来,京东通过质量首负责任和承诺赔付制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知名品牌正规授权、专业机构入厂查验、服务全程闭环可溯等多重举措,搭建起了严格的品控体系,打造了正品闭环。近几年,京东又发力“无界品控”,通过无界零售理念,打通人、货、企多个环节,多渠道全方位通过技术、机制、用户参与和第三方协作,对京东大快消全系业务线升级了品控体系。
企业不妨算大账
责任,是立身之基,是从商之本。
销毁价值上亿元的商品,企业为之坚守的是社会之责。
毫无疑问,企业应该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取得平衡。这种平衡的本质,是短期利益与长期生存之间的平衡。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行为极快地被公众广泛知晓,多年搭建的名誉大厦往往会因一念之差的失误而倾塌,因此承担企业之责需锲而不舍方能获得社会的认可。盈利问题上,企业不妨多算大账、算长久账,不以一城一地的得失为患。
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稳步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这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高质量增长离不开企业的扎实发展。企业当需不忘初心,将自身发展与行业、社会的发展融为一体,实现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平衡。
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有助于提升企业的诚信度,改善企业形象。未来的企业竞争不再是单纯的新技术、新产品、人才的竞争,而是社会责任品牌的竞争。互联网企业跌宕起伏二十载,企业想要长盛不衰甚至经营时间跨世纪,总有一份信仰需要坚持,而这份信仰又势必与其承担的社会责任相契合。
如今的京东早已不局限于电商业务,触角向众多领域深入,这更要求京东时时刻刻践行企业社会责任。近年来,在社会责任担当方面,京东已经探索出一条成熟高效的可持续化发展之路。2018年,京东从稳定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扶贫、公益、环保等多领域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促进消费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京东借助无人机、智慧供应链、大数据、VR技术、区块链等高科技,有效推动科技与公益的融合。
正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对于企业而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发展和担当起社会责任,是两条须臾不可偏离的生命线,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有发展强大了,企业才有能力承担社会责任,真正意义上去回报社会和公众。而承担社会责任,同样可以增加企业的美誉度和公众认可度,助力企业发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