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水车出现二手车不敢买了(男子花7.1万买的二手大众竟是泡水车)

N海都全媒体记者 唐明亮 文/图

“原本以为车子只是事故车,没想到后面发现还是泡水车。”10日,福州的唐先生在“智慧海都”APP上反映,前不久,他花7.1万元通过福建乾大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购买了一辆“大众”二手车,由于车上异味较重迟迟未散去,他便通过第三方机构对车子做了检测,结果显示车子不仅是事故车,还是泡水车,而卖家此前并未告知,这让他难以接受,并提出退车要求,但遭到对方拒绝。

福建乾大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吴女士称,该公司只是中介方,对车况不是特别了解。不过,记者从吴女士推荐的对接人钟先生口中了解到,该车辆此前因天窗下水管道受堵,确实顶篷上方有水漏下来。但卖车时,车子并未存在漏水情况,确实没有告知该情况。

福建元一律师事务所蒋双灌律师认为,中介若明知是泡水车的情况,却未提前告知消费者,则涉嫌欺诈。

消费者:车内异味难散去,检测发现竟是泡水车

唐先生告诉记者,9月下旬,他通过朋友介绍,来到位于仓山区三高路海通广场负二层的福建乾大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看车。经挑选,他看中了一辆2011年上市售卖的白色“大众”尚酷小车。

“因为自己是第一次买二手车,所以当时也请了朋友一同过来查看小车车况。”唐先生说,在他们向工作人员了解时,车上还有一股异味,但对方告知,小车虽有出过小事故,但是属于精品车,异味是车子闲置太久了,只要晒晒太阳就会散去,其余并未提及。在他朋友确认车子的发动机、变速箱无异常后,他们也提出对小车的大灯、刹车片、挡风玻璃、顶篷等部位进行维修的要求,在双方都同意的情况下,小车最终以7.1万元的价格成交。

车子提回去的几天里,唐先生发现,原先承诺帮他更换大灯、刹车片等部位,对方并未履行,左侧大灯下雨时,仍会起雾。“车子也是每天都晒太阳,但是异味还是一直存在。”唐先生说,发现情况不对,他就将车子送去维修店做检查,但被告知是泡水车。“对于这个结果,起初我还不相信。”唐先生表示,为了确定该情况,他还花480元请第三方机构对车子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车子确为泡水车、事故车。

泡水车出现二手车不敢买了(男子花7.1万买的二手大众竟是泡水车)(1)

中介:车子是车主寄卖的,无法退车

10日下午,记者来到马尾区江滨中大道金融大厦附近,唐先生购买的小车便停放在路边。在唐先生的指引下,记者看到,该小车的左侧大灯内确实有水雾。记者坐入副驾驶座后,发现车内确实存在些许异味。

泡水车出现二手车不敢买了(男子花7.1万买的二手大众竟是泡水车)(2)

“之前味道比这个重多了,我还是在车上放了净味瓶,才好了一些。”唐先生一边说着,一边把右侧车门附近的隔板拆开,内部部分铁板已生锈。唐先生说,这是因为泡水引起的,他将情况也反映给了福建乾大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对方才告知车子此前确实有浸水。他觉得,该公司是故意隐瞒车况,没有尽到告知义务,要求对方退车,没想到遭到拒绝,对此结果他难以接受。

泡水车出现二手车不敢买了(男子花7.1万买的二手大众竟是泡水车)(3)

随后,记者来到海通广场负二层的福建乾大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服务点。此前对接唐先生的工作人员吴女士告诉记者,该公司只是中介方,对车况也不是特别了解。且在交易时,她已经反复提醒唐先生要对车子车况认真检查。至于具体情况,吴女士给记者推荐了个名为“小小车倌-小钟哥”的微信号,并告知真实卖车人是他,让记者与对方联系了解。

不过,记者联系上“小小车倌-小钟哥”时,对方自称姓钟,也是中介,由于车子是车主寄放在他这边售卖的,所以确实无法退车。

钟先生坦言,车子此前由于天窗下水管道受堵,确实顶篷上方有水漏下来。但记者在与钟先生确认是否有提前告知此情况时,钟先生坦言,卖车时,车子未存在漏水情况,确实没有告知。

至于车子仍有一些部位未维修,钟先生表示,他此前已给唐先生提供了维修点的定位和联系电话,让唐先生将车子送到维修点去免费维修,只不过唐先生还没有过去。

唐先生告诉记者,由于协商不成,他已经准备走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泡水车出现二手车不敢买了(男子花7.1万买的二手大众竟是泡水车)(4)

律师:中介若明知有缺陷却未告知,或涉嫌欺诈

记者从唐先生提供的检测报告看到,由广州中正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出具的检测报告结论显示,“左右前大灯,前杠,水箱,水箱框架,前防撞钢梁更换,机盖拆装钣金,两边A柱钣金,前挡更换,中控台骨架锈蚀,地毯水痕泥沙,车辆泡水。全车除车顶,后盖没喷漆,其他都有喷漆。”

第三方检测报告显示,唐先生所购买的二手车为泡水车。那么,唐先生提出的退车请求是否应该得到支持?

记者咨询了福建元一律师事务所蒋双灌律师。蒋律师认为,尽管消费者请了较为专业的人员前往看车,但车况仅通过肉眼,其实是很难判定的。中介若明知是泡水车的情况,却未提前告知消费者,则涉嫌欺诈。

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编辑:白白

有困难上今日头条福州频道找【头条帮忙】反馈,海峡都市报媒体记者会第一时间跟进解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